秦儀
摘 要:文章論述了鋪地藝術對于園林設計的重要性,指出鋪地設計的因素,具體闡述這些因素在具體園林景觀中所起的作用。文中還指出在現代園林中需求的鋪地類型,并對其設計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園林;鋪地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194-01
一、引言
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鋪地景觀以江南私家園林中的“花街鋪地”和北方皇家園林中的“八寶鋪地”為典型,它們以其精美的形象所指和文化所指在平衡和豐富古典園林的視覺景觀和思想意境方面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用材簡單,色彩素雅;(2)尺度精巧,圖案多樣;(3)“俗文化”主題的寓意。
也許因為園林鋪地位于人們腳下的位置,所以在我們現代園林景觀中往往被擺在無足輕重的地位。鋪地景觀被孤立為一種隨意處置的對象,這種“隨意”不僅造成了景觀資源的浪費,還會在不經意間成為項目設計中醒目的敗筆。
二、園林鋪地
園林鋪地是指用各種材料進行的地面鋪砌裝飾、包括園路、廣場、活動場地、建筑地坪等。鋪裝的園路,在園林環境中具有分隔空間和組織的作用,并將各個綠地空間聯系成一個整體;園林鋪地不僅具有組織交通和引導游覽,且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活動場地,同時還直接創造優美的地面景觀,給人美的享受、增強了園林藝術效果。
三、園林中的鋪地藝術
(一)園路的類型
1.根據功能分類:(1)主要園路。聯系全園,是園林內大量游人所要行進的路線。必要時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車,寬度為3.5-6.0米;(2)次要園路。是主要園路的輔助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筑。寬度為2.0-3.5米了;(3)游戲小路。主要工散步休息,引導友人更深入得到達園林的各個角落,行人走1.2-1.5米,單人0.6-1.0米,如山上,水邊,樹林多曲折自由布置。
2.根據結構類型分類:(1)路塹型。凡是園路的路面低于周圍綠地,道牙高于路面,道路排水;(2)路堤型。平道牙靠近邊緣處,路面高于兩側地面,利用明溝排水;(3)特殊式。如步石、汀步、,蹬道、,攀梯等。
(二)園路的環境功能
(1)組織空間,引導游覽;(2)交通。園路的交通,首先是游覽交通,即為游客提供一個舒適的,既能游遍全園又能根據個人的需要,深入各個景區或景點。設計時要考慮到人流的分布,集散和疏導。公園規劃除重視兒童需要外更應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游憩的方便條件,合理的組織路線的變化;(3)構成園景。園路優美的曲線,豐富多彩的路面鋪裝,可與周圍山、水、建筑、花草、樹林、石景等景物緊密結合,不僅是“因景設路”而且是“因路保景”,而且形成路隨景轉,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4)組織排水。道路可以借助其路邊緣成邊溝組織排水,一般園林綠地都高于路面,方能實現以地形排水為主的原則,道路匯集兩側綠地徑流之后,利用縱向坡度即可按預定方向將雨水排除。
(三)園路的布局
1.園路與建筑。在園路與建筑物的交接處,常常能形成路口。從園路與建筑相互交接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設置一塊較小的緩沖場地,園路則通過這塊場地與建設交接。多數情裝飾品下都應這樣處理,但一些都過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設緩沖小場地,根據對園路和建筑相互關系的處理和實際工程設計中的經驗
2.園路與種植.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與兩旁綠化種植相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們所說的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在園路的轉彎處,可以利用植物敘強調,比如種植大量五顏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導游人的功能,又極其美觀。園路的交叉路口處,常常可以設置中心綠島,回車島,花缽,花樹壇等,同樣具有美觀和疏導游人的作用。
3.園路路口規劃.園路路口的規劃是園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規劃式園路系統和自然式園路系統的相互比較情況看來,自然式園路系統中則以三岔路口為主,而在規劃式園路系統中則以十安路口比較多,但從加強尋游性來考慮,路口設置也應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點三岔路口。
(四)園路規劃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現代園林中,由于設計師或某些個人主線,將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馬平川,使園路失去立面上的變化,或將平在堆成“墳堆”強硬的使園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
四、結語
鋪地景觀設計的后期工作中精湛的施工技藝以及優良的管理手段都是創造和保持高品質的鋪地景觀形象的保證。鋪地文化景觀的良好創造不僅能實現空間景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也能充分體現園林空間的性格。有人認為土地是神,認為它是有生命的,所以當我們——這些為城市環境創造詩意空間的實踐者——設計城市園林時需要明確:給予鋪地這種文化關注,在某種意義上是實現讓土地“神”的生命得以以另一種被稱為“景觀”的方法延續。
參考文獻:
[1]李淑玲.淺談園林中的鋪地藝術[J].科技資訊,2006.
[2]吳曉暉.城市園林綠地鋪地景觀創造[J].城市設計,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