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斐
摘 要:隨著我國大學模式轉型,實踐形教學形式的拓展與創新,新形創新形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春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動。高校間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的模式探索。筆者探究將We Work思維模式引入創新創業課堂,在觀念及思維模式上進行轉變,立體化多維度的引領并推進“文化+藝術+科技”理念,并以興趣帶動創業。
關鍵詞:創新創業;眾創;文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266-01
一、國內外“眾創空間”的分析與評價
關于“創客”一詞最早源于英文單詞 Maker 或 Hacker,指樂于動手實踐和分享,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連線》雜志前主編 Chris Anderson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中,將創客描述為:“首先,他們使用數字工具,在屏幕上設計,越來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機器、制造產品;其次,他們是互聯網一代,所以本能地通過網絡分享成果,通過互聯網文化與合作引入制造過程,他們聯手創造著DIY 的未來,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美國對創客持推動政策,創客活動促進設計、制作以及科技工程學的發展,并能培育企業家精神。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2013年春季清華美院開始了名為 Designow 的周末工作坊,目標是匯聚跨學科的資源實現創新創業。工作坊聚集了清華大學和其他高校、企業的青年創意人才,利用周末的時間做出創意原型,活動中也邀請商業、設計、技術等不同領域的導師給參加者提供專業指導。
現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要解決的是育人問題。可以說大眾創業,教育先行;萬眾創新,文化先行。以“文化+”協同創新為背景,以高校平臺整合為出發點的創業模式新探索。通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使高校畢業生擁有創新意識+創造思維,能夠掌握創新方法,具備創新人格,創新能力,能順利完成創造性活動,形成創造性成果的復合型人才。
二、“文化+”協同創新的內容
基于“文化+”協同創新視域下的高校眾創空間創業模式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以“文化+”協同創新為背景,以陜西省高校眾創空間為依托,主要研究內容將依托高校為背景,轉變高校思維模式,將We Work思維模式引入創新創業課堂,進而在各高校之間推廣普及。并在觀念及思維模式上進行轉變,立體化多維度的引領并推進“文化+藝術+科技”理念,并以興趣帶動創業。同時打造“文化+”視域下分享與合作的高校創客平臺,將高校實驗室及精工車間等創業基礎實驗室進行融合,并納入高校創客平臺孵化器,有效搭建起高科技、網絡化、低成本的高校創客創業服務平臺。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會使用到:實地調查法、文獻研究法、信息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最終通過數據分析法,將實踐調研得出數據并進行科學的定性定量分析。
通過實踐的改革將高校We Work創業思維模式引入創新創業課堂并進行實踐推廣,以Work為出發點攜手實踐經驗豐富的創業導師,推進“文化+藝術+科技”的創新創業理念,以興趣帶動創業。近而打造“文化+”視域下分享與合作的高校創客平臺,建立以高校為基石的“線上+線下”雙向結合模式的實踐眾創平臺,并以平臺為跳板向社會輸出實踐人才及技術團隊。
三、高校眾創空間創業模式解析
在創新創業教育大背景下,創客實踐在高校已經成為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思維模式的研究及探索是實踐教學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和重要內容。關鍵解決創新創業導師課堂引進問題以及靈活的“一課雙師”型的We Work實踐操作模式。同時解決“文化+創客”平臺建設實踐問題,尤其是“線上+線下”雙向結合模式的“眾創平臺”的融合。有效利用高校實驗室及精工車間等創業基礎實驗室并進行平臺融合。
四、眾創空間創業模式探索與創新
(一)We Work思維模式的探索
以“文化+”協同創新為背景,將現有的“眾創空間”的概念及思考模式分享給學生,并將We Work思維模式引入創業課堂,進而在各高校之間推廣普及,觀念轉變是一切創業的基礎。因此,理念是創新的關鍵點,首先要將We Work的實踐及“Work”的觀念引入課堂教學,輸入有實踐經驗的創新創業導師,采用靈活的“一課雙師”型的We Work模式探索,采用頭腦風暴,立體化多維度的引領并推進“文化+藝術+科技”理念,以興趣帶動創業,培養學生創業產學研結合的思考模式。
(二)“文化+”視域下分享與合作的“高校創客平臺”的建立與完善
“文化+創客”是“高校創客平臺”建設的基礎,探索研究“線上+線下”雙向結合模式的平臺式設計是課題主要的創新點,平臺的搭建可以將高校實驗室及精工車間等創業基礎實驗室進行融合,并納入高校創客平臺孵化器,有效搭建起高科技、網絡化、低成本的高校創客創業服務平臺,在平臺上孵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復合型人才,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就業提供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美)Chris Anderson.創客:新工業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劉育忠.邁向創業研究的多元主義:創業研究的新興視角與方法[J].創業管理研究,2015.
[3]劉志迎,陳青祥,徐毅.眾創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論解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