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華
【摘要】詩歌的藝術特征在于情感、音韻、節奏、意象、情境、聯想、語言和情趣,而詩歌課堂的教學,只有當教師深入文本,把握文體特征,找準學生位置,理清教學要點,才能合理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和文本產生鏈接,從而實現深層意義上的詩歌意境與意象審美的教學。
【關鍵詞】文體特征 學生位置 情感意象 引導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55-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教學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鑒于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體裁文章規律,進行分析結構,重視閱讀策略的指導,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1.深入解讀文本,把握詩歌特征
詩歌是高度概括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飽含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詩歌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簡言之,詩歌的藝術特征是:情感、音韻、節奏、意象、情境、聯想、語言和情趣。以詩歌《種子的夢》為例。
這篇詩歌每行詩的末尾是“紀、地、底、里、息……”等,不難發現,全詩押i韻。詩歌音韻突出。
這篇詩歌寫的是:在一個冰冷的世紀,種子藏身在泥土中,潛身在海底,憩睡在母親懷里,積攢著力氣,夢想著自己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堅信明年的春天會更加美麗。詩人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堅毅不屈的靈魂。詩歌情感強烈。
然而,對于本詩的解讀,不能僅停留在表層的意思和情感上,而應深入到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文革時期。文革中,本詩作者柯巖被戴上了“修正主義黑苗子”、“反動權威”等九頂帽子,被關進牛棚。可她沒有屈服,因為她堅信冰冷的世紀總會過去,“土層的壓力”總會被沖破。就是詩人柯巖的夢、理想與信念。詩歌意象明顯。
2.找準學生位置,理清教學要點
《種子的夢》是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的教材內容。五年級,屬高段教學,針對該段閱讀目標在于:“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詩歌學習基礎。因此,“押韻”可作為學習文本的要點,但不作為重點。
詩歌教學的首要目的在于:引導孩子感受體驗詩歌的情感。因此,本首詩歌的重點,就是利用豐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種子的堅強不屈、迎難而上、樂觀向上”。本首詩歌的時代背景是文革,這一時期對于21世紀的學生來說,幾乎沒有了解。時代背景的缺失,使得難以理解詩歌中的意象,以及詩歌意義符號的深層含義。因此,如何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理解意象,應該成為本節課的難點。
詩歌教學的第二目的在于:用適當的語言表述詩歌中飽含的情感,熏陶學生,感染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之后,表達欲望強烈。我們應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因此,“當小詩人”寫詩也是本節課的教學要點之一。但學生能不能借物抒情,讓詩具有畫面美是寫詩的難點。
3.善用教學法,讓課堂與美好相遇
3.1 運用默讀,發現音韻美
依據五年級生的特點,在已有的、對音律的基礎了解上,筆者將“默讀”環節巧妙地設計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默讀詩歌時,觀察詩歌的末尾,在讀中發現音韻。在“發現”中,培養學生對詩歌藝術的感知力與興趣點。
3.2 批注分享,讀悟情感美
抓住重點詞句等進行批注,學生在四年級就開始學習并練習。因此,在五年級段的教學中,筆者將學習重點設計為“寫心得筆記”。心得筆記,其實是對批注筆記的一個提高。在這堂課中,兩個核心問題,讓學生自讀批注:種子的夢是什么?種子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的?從學生的匯報中,不難看出他們在“種子”上感受到的不屈精神,極為深刻。
情感積蓄的基礎上,設計加了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用讀再次抒發感悟。
3.3 結合背景,理解意象美
在教學中,學生感悟種子精神之后,筆者追問:“1、2小節可否去掉?”有學生說,”不能去掉,1、2小節是在寫種子身處的環境是‘冰冷冰冷的世紀”;有的學生說,“1、2小節是在寫種子有夢,點題”。再追問:“‘冰冷冰冷的世紀是指什么?”學生答“冬天”。教師的適時引導,如“詩歌飽含詩人情感。詩人寫作是有時代背景的。”再結合詩歌背景,引入作家柯巖的相關經歷,讓學生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理解意象美。
在如此引導下,我們的學生也學會創作意向。如,有學生寫《夢》:我愿變成一條魚,在廣闊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忘記所有的煩惱!
總而言之,只有教師深入解讀文本,把握文體特征,巧妙借助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讓學生和文本產生鏈接,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和教師深入對話,在課堂與作者心靈來一場美好的相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