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碧云
【摘要】交互式教學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與主觀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仍主要依賴已有生活經驗與感性的具象認知,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引入交互式教學模式,可有效強化教學效果。本文從引入交互性教學模式的意義入手,探究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應用此模式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交互式教學 低年級數學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132-01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處于起步階段,對外界知識的接觸、學習、理解、積累仍主要依靠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邏輯性相對較差,文字閱讀與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數學作為抽象學科,針對低年級學生開展教學時,普遍出現學生學習興趣弱、自主能力差、積極性不高、理解速度慢等問題。引入交互式教學模式,可有針對性地改善此類問題,充分提高課堂效率。
一、引入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引入交互式教學模式,可強化綜合教學成果。第一,可大大提升學習興趣。交互式教學模式通過設置情境等方式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體系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發學習,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第二,引入交互式教學模式可有效提升課堂參與度。通過組織課堂游戲等,將課堂時間交到學生手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改變教師單向式傳輸知識的固有模式,延展課堂空間,提升教學效率。第三,可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引導其融會貫通地構筑知識體系,吸收、轉化課堂知識,為學習難度更高、架構更立體的高年級數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二、開展交互式教學的策略
(一)設定情境,聯系實踐
合理設定情境,聯系生活實踐,具象化教學內容,延展課堂空間,是將交互式教學模式應用于低年級課堂的重要策略。比如,在向學生介紹基礎的點、線、面、體知識時,可請學生拿出自己身邊的各類物品,如文具盒、圓形水果、魔方等,通過觀察、觸摸物品來培養他們對二維平面、三維空間的具象認知。如引導其通過觸摸來感受六個面構筑出了正方體形狀的魔方,將圓形水果掰成兩半可看到球體的剖面,引導其思考如何準確比較兩個相近蘋果的體積大小,進而接受書本中對球體、立方體等的展現方式。在學生對抽象知識有了具象理解的基礎上,引入直徑、圓心、體積、面積等計算類知識,讓學生以理解為基礎消化知識,為其后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1]
(二)開展活動,合作交流
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可進一步延伸互動鏈條,使學生不僅可以與老師互動,還可以與彼此互動,在交流中取長補短,碰撞思維火花,大大提升課堂教學參與度,打造雙向教學模式。如在講解正數、負數、加減法、方程的基本概念時,可開展“小小文具店”課堂游戲。請一位同學扮演店主設定各種文具產品的單價,幾位同學扮演顧客,向“店主”詢價、購買文具,“店主”負責計算金額并找給對方零錢,完成針對基本運算的練習。還可以請兩位顧客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別向“店主”報出自己的消費金額與想要的兩種產品,由“店主”計算兩種產品各應出售多少,引導其初步建立方程思想。[2]
(三)拓展媒介,人機交互
在現代課堂中,各類多媒體電子設備可讓教學更生動有趣,圖形的伸縮、變換、平移、折疊等動態過程,依托多媒體設備也可更直觀地展現。拓展教學媒介,引導學生進行人機互動,可強化知識的感染力,降低低年級學生學習抽象幾何知識的難度。如在講解基礎幾何圖形時引導學生使用電子白板等設備,通過平移線段構造新的平行四邊形;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現圖形的動態翻轉過程;在講解角的概念時可引導學生使用白板等設備畫出各種三角形并隨意拖動它們,感受不同形態的角的區別,理解內角和一直是180度的概念。[3]還可引導學生使用多媒體設備收集、整理感興趣的數學知識,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結論
交互式教學模式不僅是指教學主體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交流,更是一種多維度、多元化、多視角、多層次的寬領域教學互動。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課堂的源動力與教學的驅動力,通過情境設定、游戲互動、使用多媒體等策略合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精準對接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模式與課堂需求,不僅可節約教學資源,提升課堂效率,更可以完善教學結構,將數學學習融入學生內心,為其數學知識體系構筑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延仁.交互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研前沿,2011(12).
[2]崔立新.運用“交互式”教學方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析[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09).
[3]王炎.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