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蕓
【摘要】語言是工具,語言是橋梁,語言的交流是師生互動的基本方式,在課堂上,教師要將最美最精練的語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覺是在欣賞課,而不是在簡單地聽課。怎樣導入新課,以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重難點怎樣突破,學生有這樣的問題該怎么引導?有那樣的問題又該怎樣啟發?
【關鍵詞】備語言 導入語 銜接語 節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188-01
每次參加各種競賽,我們常發現許多教者語言精練、妙語連珠,我想除了教者有扎實的基本功外,課前語言的錘練也是必不可少,我深知要充分備好每節課的語言很難,但關鍵之處的畫龍點睛之筆往往能讓課堂語言妙趣橫生,讓人回味無窮!我個人認為教師備課應重點備好以下幾個環節的語言:
一、導入語
①具有吸引力的導入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語,在一節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做“貓抓老鼠”的游戲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用了這樣的 導入語:“貓來了,老鼠該怎么辦呢?”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散亂的思緒,像蜜一樣,粘住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進入了游戲。但如果我直接說:“下面我們來做貓抓老鼠的游戲吧!”我想很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可見,導入語的設計對上好一堂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②具有范圍的限制語
“放假了,你在假期里會做些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終于有學生說:“游泳”。我深吸了一口氣,啊!五分鐘過去了,這才真正導入新課……是呀,教者如何提問,才能讓學生的回答直奔主題呢?“你最喜歡做什么?”“你最喜歡什么運動?”“夏天,你最喜歡做什么?”“暑假,你是怎么度過的?”“夏天,你最喜歡什么運動?”,我突出夏天和運動,不出三個答案,學生就自然地說到了教師預想的答案——游泳。這個答案,我課前可以滲透給學生,學生就會給出!但我知道,教師不可能每節課都要做課前滲透,要想上課少走“彎路”,提高教師的語言能力才是治根之道!
二、注意語言的準確、精練
常言道:“一句話把人說笑了,一句話也能把人說跳了” 。教師的語言應該追求準確性,只有準確的語言才能傳達準確的信息:如低年級蹲踞式跳遠騰空擺腿,是向上方?前方?還是前上方?如果說是上方,則會形成垂直上下的動作,這樣就沒有遠度;如果說是前方,則沒有騰空高度;只有前上方才能準確的表述“蹲踞式跳遠騰空擺腿”的內涵!雖然只是一字之差,最后的結果則完全不同。
作為教師,一定要記住,當講則講,不當講則不講,教者的語言一定要精練,講什么話都要簡明扼要,“留點口水養牙齒”,學生才會有更多的自主思考的時間。
三、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語
在體育課中,許多內容教者是無法預設的,但每一個內容之間的銜接,語言的過渡我們可以在課前做好準備,例如:《同伴溺水怎么辦?》這節課,第一個內容拋物救人,過渡到下一內容,我們只要用簡單的語言:“如果沒有飄浮物,怎么辦?……對,可以用長繩、長棍、植物的藤等結實的東西。”在第二個內容向第三個內容過渡時,還用如果沒有長繩、長棍、植物的藤等結實的東西,怎么辦?”學生可能會給出許多的答案,教學則有可能被學生遷扯住,很難完成本節課教學。設想這里的過渡語改用另一種說法:“如果,我們身邊什么也沒有,怎么辦?”這時學生就不會去想找什么東西 ,而會去想其它的辦法了。所以說,備好過渡語在課堂上往往能起到1+1>2功效,你認為呢?
四、把握語言的節奏性
有的教者風格呆板,語言羅嗦, 平鋪直敘!有的教者語言具有感染力,整節課生動活潑,充滿激情。所謂“名師”,他們的課堂語言非常簡潔、清晰,總讓人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講授中語句的停頓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語言的渲染可調動學生的情緒;明顯的疑問語氣好像在告訴學生 “要動腦筋想一想”;有意識的放慢語速意思是說“這里是重點千萬別錯過呀” !教師的語言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曼妙、細膩、唯美、豪邁;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仁愛,教師的語言應當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教師,好就好在他能覺察課的發展情況,并能靈活調控。”我們在教學中,為了教學更順利,把教學過程設計得非常細致,但是,教學設計只是課前教師一廂情愿對教學的預設,不一定符合學生的實際,更不一定符合教學中隨時出現的變化,我們常說“計劃不如變化”就是這個道理。作為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應該備好每節課的主干,備好幾個重點環節的語言,充分展示語言的魅力,學習運用語言的藝術,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