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輝 劉俊嫻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互聯網+時代的體育旅游發展路徑優化研究
張林輝 劉俊嫻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顛覆與融合的時代,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體育旅游產業自身的轉型與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該文以文獻研讀和歸納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從互聯網+視角下,分析了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現狀,并且針對互聯網+時代的體育旅游發展融合提出了資源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市場融合等4種路徑優化方式,通過統籌規劃、整合資源,以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 體育旅游 路徑
體育旅游就是指以觀看、欣賞和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為目的的旅行游覽活動[1]。隨著人類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推進,體育旅游已經成為健康活躍的生活方式之一。體育旅游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在體育旅游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趨明顯的今天,體育旅游資源已經成為一種資本,它不僅可以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而且還能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如何推動體育旅游的發展以及選擇什么樣的發展路徑,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我國經濟社會正處在雙轉型的戰略機遇期[2],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我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社會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滲透到各個行業。
2.1 我國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
我國體育旅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從90年代開始,我國體育旅游發展迅速,全國各地因地制宜開發了多種體育旅游產品。進入21世紀,國家旅游局推出60項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體育旅游健身活動和80個專項體育健身旅游產品和線路。如青藏高原登山、北京-巴黎汽車遠征活動等。目前我國開發的體育旅游項目中,主要有高山探險,山間旅游,以及江河漂流、滑雪、狩獵、釣魚等活動。同時也推出各具特色的體育旅游項目,如黑龍江國際旅行社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冰雪特色的體育健身旅游項目;湖南省體育旅行社與湖南省登山協會戶外運動俱樂部合作開展攀巖、野營、水上運動等體育休閑項目。這些體育旅游產品開發推廣,拓展了人們的旅游視野,也給地方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2.2 我國體育旅游發展存在的不足
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發展水平不錯,在一定程度上為經濟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是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體育旅游的規劃引導欠缺、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導和多部門協管機制、體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以及體育旅游人才短缺,缺乏專業化管理等。在體育旅游項目開發中,某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現定位不準、布局不合理、設計缺乏特色,一定程度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在從事水上運動、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業務時遭遇多頭管理以及亂收費現象[3];而且目前國內已開展體育旅游景區,普遍存在交通建設薄弱的問題;最后,體育旅游產業缺乏高層次的專業人才經營管理,而體育旅游的發展需要體育旅游產品的創新、研發人員來健全體育旅游產品體系[4]。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體育旅游產業逐漸趨向大眾化。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必將進一步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就目前來看,體育旅游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路徑有4條演進方式,分別是資源融合路徑—資源和平臺的融合;技術融合路徑—標準和規劃的融合[5];業務融合路徑—組織和人才的融合;市場融合路徑—產品和需求的融合。
3.1 資源融合路徑——資源和平臺的融合
利用大自然和互聯網平臺的資源,營造體育旅游吸引物。體育旅游吸引物既可以是各種自然景觀,如,濕地、海洋、森林等自然旅游資源,也可以是人工創造的項目設施景觀,如,特色的體育建筑設施、體育旅游產業示范園區,還可以是多樣化的體育旅游活動產品,如康體活動、紀念印章等。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資源,進行體育旅游的開發,再通過互聯網的整合宣傳,將項目推廣出去。
3.2 技術融合路徑——標準和規劃的融合
體育旅游的標準和規劃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先導。體育旅游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是吸引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方式。加強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服務建設以及體育旅游專項服務設施,基于旅游景區、旅游線路的體育元素融入,合理地規劃將會使雙方在產業、空間、土地和產品等層次上高度融合。利用互聯網資源,對體育旅游開發地區做一個項目的整合優化,合理建造基礎服務設施,設計規劃不同特色的規劃融合,如新興體育健身休閑場地資源的規劃融合、體育賽事活動與旅游節慶活動的賽事旅游規劃融合等[6]。
3.3 業務融合路徑——組織和人才的融合
體育旅游管理部門與開發商、旅游社的協調合作,可以為多方發展提供靈活的互相利用業務融合的機會,整合原來利用不充分的資源,降低業務擴張的物質門檻,如過度開發、隨意收費等現象,其次,在體育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方面,人才融合是業務融合的一項重要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培育既懂體育又會經營的專業性、國際性、復合型人才;培育體育旅游產品研發、創新人員,是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4 市場融合路徑——產品和需求的融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消費者對體育旅游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不再僅僅滿足于單項產品或服務的基本功能,而是傾向于對一整套產品解決方案的需求。體育旅游產品融合是體育旅游與相關產業通過技術融合等方式而引起產品功能的統一。通過互聯網信息資源與體育旅游產業的整合,改變體育旅游消費方式,培育基于自然所形成的一種和諧、高質的旅游體驗環境,建立一站式滿足用戶的體育及相關休閑、旅游、文化、信息等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將在很大程度上使體育旅游發展出現一種新業態和新產品的滿足。
隨著生態文明的推進,體育旅游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體育旅游近年來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各地體育旅游資源的整合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規劃,在人才方面的培養也欠缺專業化管理等。互聯網+時代,為體育旅游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角。因此,在風頭正勁的互聯網+時代,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要貫徹四種發展路徑,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思想,實現體育旅游發展方式的轉型,推動體育產業的大繁榮。
[1]李香華,鐘永興.體育旅游與健身[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3(5):27-28.
[2]周學政.“互聯網+”對體育制造業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 2015.
[3]鮑明曉,趙承磊,饒遠,等.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現狀、趨勢和對策[J].體育科研,2011,32(6):4-9.
[4]魏云潔,劉魯.探尋新常態下旅游研究的新課題——2014《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綜述[J].旅游學刊,2014,29(11):125-128.
[5]楊強.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機制與重構模式研究[J].體育科學,2015,35(7):3-9,17.
[6]楊強.中國體育旅游研究20年述評與展望[J].中國體育科技, 2011,47(5):90-100.
G80-05
A
2095-2813(2017)05(b)-000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