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元,楊健科,朱 艷,聞鐘波,孫瑩瑛
(云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微視頻體育教學研究綜述
何紹元,楊健科,朱 艷,聞鐘波,孫瑩瑛
(云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以微視頻為主題,大學體育教學為切入點,采用文獻資料法對 2013 年至 2016 年國內有關微視頻體育教學的 23篇科研文獻進行梳理整合和歸納分析,對體育微視頻教學研究動態、微視頻體育教學呈現形式、微視頻體育教學資源開發與設計、微視頻在體育技能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應用4個方面進行綜述,分析微視頻體育教學的學術動態,闡述其基本科研現狀:微視頻體育教學研究較與國內各領域、各學科的微視頻教學而言,整體的實踐與研究層次嚴重脫節;微視頻體育教學同樣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現象,研究集中在技能教學方面,而體育理論微視頻教學是研究的空白。結合體育教學實際與微視頻教學的特點,提出微視頻體育教學技能和理論兩方面并重、科學合理地構建學習內容(知識點)體系并加強微視頻資源建設等建議。
微視頻 ;體育教學 ;高等教育 ;教學改革 ;綜述
微視頻教學是指以5~8min,最長不超過10min[1]的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2],圍繞學科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教學內容,結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和微點評用以講授某單一知識點或解決某個教學問題的一種現代教育技術。微視頻教學是教學組織與開展和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3],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動態性、生成性特點的半結構化框架[4]。微視頻的應用實現了整體資源顆?;碗s內容碎片化,以及知識流的網絡化[5]。微視頻教學整體呈現“短小精悍”“主體清晰明確”“學習方便快捷”的特點,它不僅能夠輔助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可促進非正式學習、非學歷教育與成人教育的發展,也為學生跨專業學習、教師校本研修、區域網絡教研以及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當前,教育信息化被定為我國教育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意志,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6]。微視頻教學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產物,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甚至被國內眾高校、中小學當做輔助性教學引入課堂,而大行其道。2014年高等教育司提出“推進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加強建設、推廣使用中國大學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推動基于網上開放課程建設和共享的教育教學改革”[7],并將此列為年度重點。而微視頻是在線教育、遠程教育、開放課程的核心,微視頻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其教學效果。教育模式的運用實現了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從“填鴨式”“接受式”到學生“自主構建式”學習的本源回歸,使學習主體擺脫了時空的限制,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個性差異的特點[8],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移動學習、泛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的需要。本文通過對國內外23篇文獻進行梳理整合和歸納分析,對體育微視頻教學研究動態、微視頻體育教學呈現形式、微視頻體育教學資源開發與設計、微視頻在體育技能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應用4個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體育教學、教研、教改提供理論導向。
微視頻教學最早由學者孫萬寶于2014年6月進行研究,其發展已有近8年的歷史,已在國內諸多行業、領域、學科取得很大突破,但在體育學科或是體育行業等劣構性學科、領域的發展相對滯后,至今體育微視頻教學仍是一種新生事物[8]。相比之下,二者大相徑庭,相差甚遠。從文獻檢索結果來看,研究大多仍滯留于微視頻體育教學可行性[9-10]、實效性[11-12]等分析的研究層面,其研究結論表明:微視頻體育教學是可行的,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性大幅度提升,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益于微視頻教學開放性的特點,使教學資源易于動態分享,極大程度地節約了教師資源。同時也減少了教學所需硬件方面的投入,如教材等。此外,體育微視頻教學可以參考微視頻教學,從建設應用、教學模式設計、課程資源建設、教學組織與實踐、教學策略與方法、教學平臺構建、教學監控、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微視頻教學模式有以攝錄編為主的電視模式(微課網模式、三分屏模式和百家講壇模式),以錄屏為主的軟件模式和包含二維、三維動畫、聲音及影像等多媒體信息,也包括HTML、Java Scripts、VRML、Microsoft Netshow、Flash的富媒體模式[10]。鑒于富媒體模式較強的表現力與靈活性,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富媒體微視頻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目前,體育微視頻教學僅對教學視頻進行了歸類與劃分。2013年,體育微視頻展播互動組委會對體育微視頻分類標準作出進一步細化,將其分為劇情類、紀實類和綜合類。而劉煒[11]指出:上述分類缺乏靈活性與針對性,主張將綜合類改為創意類,把體育微視頻設計為包含體育元素的動漫短片、廣告片、宣傳片等,強調成品的故事性與紀實性,此外還應對短片的拍攝手法、畫面結構以及后期完善等進行創新性處理。因此,微視頻體育教學呈現形式、課程模式開發設計、選題與制作、教學組織與應用等類型的實證、行動、實驗研究將是未來微視頻體育教學幾個極具價值的研究方向。
微視頻教學資源建設包括主題選擇、目標制訂、單元劃分、教學設計等[11]。在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微視頻教學資源建設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在網絡教育、非學歷教育、非正式教育的普遍指導下,出現了交互式[12]、碎片化、專題化、系統化[13]、個性化的教學資源設計模式,且門類不同,多元、系統、具體的制作方法層出不窮并逐漸走向成熟。相較之下,微視頻體育教學資源開發與設計水平較為滯后。劉桂強[14]就選題與視頻制作流程結合人體機能及其活動規律探索了分5個步驟的體育微課教學資源制作。對體育教學微視頻的制作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此外,蔡昌文[15]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碎片化學習理論與“心動理論”進行體育微課內容分解教學設計,提出體育微課的教學設計內容“心動”概念,利用針對性的開場導入策略,優化教師教學藝術,注重知識內容的表征設計以及微課視頻的呈現以及視頻的屬性,打造易于學習者心動的技能訓練型設計樣式,提升學習效果。對于體育教學微視頻制作中內容選擇與安排及其制作具有很大參考價值。但微視頻體育教學目標制訂、單元劃分、教學設計,以及具體、細化的制作方法仍是相關研究的白板。
在體育教學中恰當合理地使用微課教學,運用現代先進教育技術,為學校體育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起到促 進作用,整體推動素質教育[15]。牟光捷[16]提出:微課使體育課堂內容的重難點得到更好的闡述。通過文字、圖片、小動畫片的形勢制作成微課程,學生以更加全面、直觀的方式來學習、實踐、討論,結合教師答疑與指導,為體育課堂教學節省很多時間,對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
4.1 微視頻在體育技能教學中的應用微視頻教學具有直觀感知的特點,符合體育技能教學表象學習的要求,為學生獲得動作表象、真實情景模擬以及模仿技術動作提供很大程度的支持。微視頻能滿足移動學習的需要,只要有移動終端(如電腦、手機、Ipad)就能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可以在線學習也可以選擇下載到終端進行學習。此外,微視頻支持播放、暫停、快進、快退、重播[1]為一體的功能,讓學習行為變得科學、時效且有很強的針對性,滿足學習整體性、階段性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個性化差異的特點。在具體應用操作過程中,教師需選擇某一單項體育技能(如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確定適宜的授課方式,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錄制或拍攝,剪輯與合成體育技能教學微視頻資源,將微視頻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資源或通過移動設備在線分享,讓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該項體育技能,完成教學。
劉臨平[12]指出在大量的教育資源中卻很少能夠被師生較容易地利用,也就發揮不了真正的價值,強調體育數字化教學難度大(體育教學視頻涉及的面廣、人員多);體育視頻的針對性不強;體育視頻教學需求上升;體育視頻缺乏創新,并針對以上特點提出微視頻在高校體育專項教學中應用的對策。盧鵬濤、楊彥棟[10]采用對比試驗的方法對微視頻在體操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實證研究,表明微視頻應用于高校體操教學是可行的:運用微視頻,有利于學生直觀發現練習中的錯誤動作,并及時糾正錯誤動作、縮短練習時間、減少練習次數、加快掌握技術動作、提高技術動作質量,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效果,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趣味。金彩玲[13]采用“五步視頻教學法”教授女生排球正面下手發球,分階段展示不同視頻,慢動作分解動作重難點、易錯動作,學生直接感知排球正面下手發球的技術要領,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徐楠楠[17]對微視頻武術教學進行可行性分析,探索了其具體實施流程,并設計出了課程模式圖,表明微視頻武術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習動作泛化階段的形成。微視頻+體育技能(體操[10]、武術[16]、專項[12]、排球正面下手發球[13])通過實驗對比研究,得出結論:微視頻教學有助于學生動作表象的形成,使學生動作技能學習泛化階段提前,有助于其動作技能的形成,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就體育教學內容而言,項目多,項目類別下的單個技術動作多,且在教學課時縮減的情況下,可以結合自己實踐,把龐大的教學內容體系分項目、分單元細化、碎片化、有針對性地分解和制作成數個質量較高的5~8min的微視頻,課堂上作為教學資源使用,或是課后通過網絡分享,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堂的討論、糾錯、練習進行翻轉課堂教學。這樣的體育教學實踐和教學科學研究都有很大的價值,將促使體育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4.2 微視頻在體育理論教學中的應用體育理論教學是指每學期4學時[17],用以教授學生體育客觀規律、體育理論知識,指導學生身體練習、體育實踐,并養成體育實踐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是由高校體育院系組織的一種基礎教學形式。體育的概念中普遍強調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一門學科。換言之,體育教學更為注重體育技能的教學,事實上在眾多高校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也呈現出重技能輕理論的特點[18]。體育理論教學一直沿襲傳統教學的模式。傳統教育模式 (班級授課制) 是圍繞既定的培養目標,按照規定的內容,由教方(校方和教師)安排時間和進度,以課堂講課的方式施教,學方完全是被動的,無權取舍教學內容,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和靈感受壓抑,教與學是主從關系[19]。傳統教學中,教師和教材構成整個教育過程的核心與權威,以課堂講課的方式施教,教學方式有教師講授為主的“主導型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建構為主的“建構型模式”和教師講授與學生探究相結合的“混合型模式”等,在這些教學模式下,學方完全是被動的,無權取舍教學內容,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和靈感受壓抑,教與學是主從關系,這與發展學生學習主動性相違背[20]。
然而,鑒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時代的沖擊以及數字原住民的學習需求,傳統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滿足不了現代學習者的需求。微視頻教學具有不同于傳統教學的特征與結構,它將學習者置身于真實的網絡環境之中,讓其自發地交流、協作、建立連接、構建學習網絡,即進行學習的自組織[21]。同時,課程組織者設定學習主題、安排專家互動、推薦學習資源、促進分享和協作[22]。為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微視頻對優質精品課程進行重新編排處理,力求線上視頻課程主題豐富、形式簡單靈活(單元化),實現師資:“一VS多”,學習內容:“一元VS多元”,學時:“二VS多”“固定VS隨時”,教學效果:“一過性VS反復性”,教學評價:“延時VS及時”“片面VS及時”[23],整體、全方位地提高體育理論教學質量。因此,微視頻體育理論教學有很強的科學性與時效性。在具體的應用操作過程中,首先應對體育理論的知識點、知識單元進行篩選,選擇體育理論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在真實教學環境或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開展教學,運用足以保障畫質的錄像設備進行錄制,剪輯、優化、合成為體育理論微視頻教學資源,輔助課堂教學或通過在線分享,幫助學生掌握特定的體育理論知識,完成教學。
微視頻體育教學研究較與國內各領域、各學科的微視頻教學而言,整體的實踐與研究層次嚴重脫節。微視頻體育教學同樣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現象,研究集中在技能教學方面,目前已有學者對體操、武術、排球以及專項課的技能(如正面下手發球技術)教學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而體育理論微視頻教學是研究的空白。結合體育教學實際與微視頻教學的特點,認為:微視頻體育教學技能和理論2個方面并重,甚至可以采用微視頻教育技術改善當前體育理論教學滯后、教學效果不佳的境況,解決體育理論學時不足、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內容不一致、考核評價標準不統一等實際問題,推動學科均衡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體育理論水平的提高;不論是微視頻體育技能教學還是理論教學,都應科學合理地構建學習內容(知識點)體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點、知識單元之間的有效聯結,縮短知識內化過程,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系統;加強微視頻資源建設,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滿足其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在微視頻體育教學模式中,知識譜系構建、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學習管理、交流與反饋等學校體育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微視頻體育教學相關科研的幾個出發點、立足點與突破口。
[1]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 . 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 [J]. 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 胡鐵生,周小清 . 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 [J]. 現代教育技術 ,2014, 24(2):5-13.
[3] 胡鐵生 . 微課程的屬性認識與開發建議 [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0):13-15.
[4] 韓慶年 . 超越還原主義 :在線教育背景下微課的概念、類型和發展 [J]. 電化教育研究,2014(7):98-102.
[5] 王竹立 . 移動互聯時代的碎片化學習及應對之策——從零存整取到“互聯網 +”課堂 [J]. 遠程教育雜志 ,2016, 34(4):9-16.
[6] 教育部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EB/OL].http ://www.moe.edu.cn,2017-01-15.
[7] 教 育 部 . 教 育 部 2015 年 工 作 要 點[ EB/OL].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164/201502/183971.html,2017-01-15.
[8] 薛飛娟 . 高校體育教學中微課程設計研究 [D]. 張家界 :吉首大學,2015.
[9] 張國棟 . 微課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5(10):344.
[10] 顏勝蘭 . 對微課進入重慶市高校體育課堂的思考 [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9):124-125.
[11] 劉 煒 . 我 國 體育 微 視 頻 的 發 展 現 狀與 對 策 [J]. 傳 媒 , 2015(11):52-53.
[12] 劉臨平.微視頻教學資源在高校大學生體育專項技能教學中的有效性探討 [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 2015,29(6):14-16.
[13] 金彩玲 .“五步視頻教學法”在女生正面下手發球教學上的應用 [J]. 運動 ,2014(6):63-64.
[14] 劉桂強 . 體育微課的選題與制作 [J]. 體育教學 ,2015(4):66.
[15] 蔡昌文 , 林羽姍. 碎片化學習下高校體育微課教學內容設計策略 [J]. 山東 :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8):63-64.
[16] 牟光捷 . 淺談微課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影響 [J]. 信息化教學, 2013(11):175.
[17] 教育部教體藝司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S]. 北京 : 教育部,2002(8).
[18] 趙秋錦 .交互式教學微視頻—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微型化轉變與補充 [J].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4(2):25-29.
[19] 劉京 . 大學體育課“微課”教學模式探析 [J]. 科技資訊,2015, 13(4):150-151.
[20] 鄭小軍 , 張霞 . 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 [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21] 盧鵬濤 , 楊彥棟 . 微視頻在高校體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8):10-12.
[22] 馬 紹 峰 . 微 課 在 體 育 教 學 中 的 應 用 [J]. 河 南 農 業,2015(6):28-29.
[23]王晶晶 . 基于運動項目微課的體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6, 6(4):3-4.
Review of Micro-video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HE Shao-yuan, YANG Jian-ke, ZHU Yan, WEN Zhong-bo, SUN Ying-y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 Yunnan China)
With the theme of micro-video, th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study analyses 23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o as to review sports micro-video teaching research, micro-video sports teaching form, micro-video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design, micro-video in sports skills teaching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four aspects of the review, analysis of micro-video sports teaching academic dynamics, elaborated its basic research status: micro-video sports teaching research and domestic f i elds, micro-video teaching, the overall practice and research level is seriously out of line; micro-video physical education also exists "heavy skills light theory" phenomenon, research focused on skills teaching, and sports theory micro-video teaching is the study of the blank.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micro-video teaching, put forward: micro-video sports teaching skills and theory both;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knowledge points)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micro-video resources construction recommendations. aiming at the new round of micro-video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video. The starting point, the foothold a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relevant scientif i c research, the teaching of the teaching, the teaching desig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learning management, the exchange and the feedback.
micro-video;physic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review
G807.0
A
1004 - 7662(2017)03- 0040- 05
2017-01-25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 :2013Y444):微視頻在體育理論教學中的應用。通信作者 :楊健科。
何紹元,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