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靈 , 張業廷 , 陳 芳
美國體育俚語的特點及社會功能研究
林雪靈1, 張業廷2, 陳 芳1
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咨詢專家,對美國體育俚語的語言特點、語用特點、社會功能及其所折射出來的社會文化心理等進行研究。結論:美國體育俚語發展的社會根基源自于其多元化的文化;美國體育俚語善用比喻修辭,具有幽默、準確、委婉的語用特點;美國體育俚語能夠起到調解人際關系、促進內部團結、表達情感與態度、緩解壓力的社會功用。
體育俚語;俚語特點;社會功能
美國十分重視體育發展,其擁有數不勝數的體育組織與運動隊,體育運動已經成為美國人最為喜歡的休閑活動之一。如今,體育運動也早已成為凝聚美國社會的紐帶,他們未必有相同的信仰或者政治見解,卻可以津津樂道的談論他們鐘愛的球隊表現。美國人喜愛體育賽事,尤其是以棒球、橄欖球、籃球、冰球為最愛。美國的家長也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參加各類體育俱樂部或夏令營,希望孩子能夠在實踐中鍛煉自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民族、多運動項目形成了美國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體育文化在美國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獨特的體育俚語,而這一特有的文化現象對美國體育生活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斯圖爾特·伯格·弗萊克斯納在《美國俚語詞典》中指出,“美國俚語的產生與創造與其三種文化條件有關:人們很樂于去接受新鮮事物、新鮮概念、新鮮情況;在美國存在許多不同的民族;亞文化群與主流文化群在民主基礎上的結合[1]。”美國的多元文化主義強調群體認同和群體利益,承認文化是所有種族和族裔文化交融的結果[9,10]。美國作為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與其他民族相比較,性格更加自由開放,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幾乎各個民族的體育運動都可以在美國找到[2]。其中發源于加拿大的冰球運動更是在美國這片土地上蓬勃發展,成為美國人最喜歡的體育運動之一,并發展出一系列的冰球俚語。比如“Keep your stick on the ice.”(=be prepared for any opportunity that comes your way)、“Skate to where the puck will be.”(=anticipate what will happen)等。可以看出,美國多元化的文化是美國體育俚語產生與發展的社會根基。
2.1 修辭特點
在美國體育俚語修辭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達到了逼真詼諧的表達效果,將體育現象寄于文字之間,趣味無窮,充滿生機[3]。體育活動在美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國人早已將體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去,變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美國人眼里,比賽場上發生的一幕幕就像生活中發生的一幕幕一樣,而體育俚語就將體育場上出現的各種情況、面臨的各種處境很好地與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境地進行了類比。比如棒球運動中產生了大量的俚語,“Hit a Home run.”(=to be very successful)是棒球中本壘打的意思,可以表示非常成功,形象的表現了生活中獲得成功如同棒球本壘打取得勝利;又如跳高運動中,“A low bar.”(=not very difficult)是跳過一個低桿的意思,可以表示困難不大,形象的表現了生活中所遇到的小困難如同跳過一個很低的桿一樣簡單;“All over but the shouting.”(=the general situation is set)原意為比賽大局已定,只等歡呼啦,喻義為已成定局,結局已不可能逆轉。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美國體育俚語中也多采用這種形象的比喻將體育運動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了一起。
2.2 語用特點
2.2.1 幽默性
體育俚語具有一定的幽默性,幽默常會給人帶來歡樂,輕松幽默的說話氛圍可以讓人產生親近感,讓人覺得談話者機智、自嘲、調侃、風趣[3-5]。俚語包括體育俚語早已不是難登大雅之堂的語言,而被美國各社會階層所接受。其被接受而盛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其幽默性。體育俚語的幽默有助于消除敵意,緩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級,甚至還能激勵士氣。比如田徑運動中的“Against the clock.”(=to be in a hurry)可以理解為與時間賽跑,形象又風趣,委婉的提醒他人抓緊時間;又如游泳運動中的“Test the water.”(=find out what people think before you do something)是試探、摸底的意思,幽默的表達了在做某事前一定要看看這水深不深;再如把“hamburger”比喻成遍體鱗傷的拳擊選手,想想剁碎的肉和膨脹的面包做成的漢堡,就像遍體鱗傷的拳擊手一樣,幽默又詼諧。
2.2.2 準確性
體育俚語一般來說比較簡短,通過描述體育比賽中一個現象,就可以清楚地表達生活中對對應的情況。就像魯迅先生所描述的那樣“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比如田徑中的“On track.”(=on schedule or making progress)、“Fast track.”(=a fast way of doing something);棒球中的“Strike out.”(=to fail)、“Play hard ball.”(=use extreme measures to ensure success)等。體育運動過程中,每一個體育現象都要有準確的描述,體育俚語也具有此特點,短短幾個詞就可以構成短語,進而來準確的表明生活中的一種境遇。
2.2.3 委婉性
生活中會面臨許多尷尬或者失敗的境地,體育比賽中同樣會有這些處境。而體育俚語的產生可以很好地將兩者聯系起來,委婉的表達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幸。羅伯特·查普曼曾經對俚語做過這樣的評價:“俚語與弗洛伊德的‘釋夢’喜劇因素等有多種聯系……從心理動力來說,夢與俚語同樣使我們具有與理性聯系或者分離的雙重作用。理性對我們來說有巨大的精神壓力,因為我們在夢中不必承擔理性壓抑,所以夢有緩解理性壓抑的作用。在使用語言時,用俚語表達一些難以啟齒的話時,會使我們有一種心安理得的感覺而無所拘束……”[6]在談及戀愛過程中與女性進展時,直接的語言描述難免會尷尬,因此美國人借助棒球俚語來描述不同的進展階段:“Hit the 1st base”(=to kiss)、“Hit the 2nd base”(=to touch the chest)、“Hit the 3th base”(=to touch the private parts)以及“Hit a home run”(=to make love),這樣去描述文雅而又委婉,已經成為美國人熟知并約定俗成的體育俚語。又如“Optional swimsuit area.”字面意思是自選泳裝區,借指的赤裸,來形容“一絲不掛”,這樣表達當然就避免了尷尬。
3.1調節人際關系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黑沃德·賈爾斯所提出的言語順應理論認為說話人的情感、價值、動機等因素會影響其語言行為,解釋說話人在語體上與聽話人趨同或者偏離,來達到調解人際關系的目的[6]。賈爾斯的理論說明說話人會選擇與聽話人相同或者相似的語言風格來進行交流,以期望能夠獲得積極地交際效果。說話人通過選擇體育俚語這種非正式的語言形式,可以縮小交際者之間的社會心理距離,產生一定的親切感[7]。比如剛剛從事某項體育運動的運動員或者體育迷,如果能夠掌握一些本項體育運動所具有的體育俚語的話,將會盡快的融入到這個圈子當中去。
3.2 促進內部團結
作為同一項體育運動的參與者或愛好者,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興趣,因此他們之間喜歡使用特定的一些體育俚語,而這些體育俚語往往又具有比較大的封閉性,只限于熟知此項體育運動的團體進行交流與信息傳遞,所以這些體育俚語可以用來強化使用者在該群體中的歸屬感與心理上的認同感。當某項體育運動的愛好者,無論個人或者整個團體受到外界的攻擊時,這種內部的體育俚語語言可以幫助個人或者團體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外界的壓力[7]。體育俚語不單單可以為個人帶來認同感及安全感,還會使其獲得一種優越感與自豪感。
3.3 表達情感與態度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任何形式的語言都是人們對社會的看法與態度的直接反應,里面也蘊含了豐富的情感。體育比賽場上狀況百出,或是有利形勢,或是不利形勢,體育俚語則對不同境況能展現豐富的情感與態度。冰球場上,由于沖撞不斷,所以經常會有打架現象,因此就有了“Get out your gloves.”(=to get in a fight),可以想象,現場的球迷說出此話時,多么希望有一場熱鬧的斗毆可以觀看。體育俚語有助于體育愛好者實現信息及情感的同步傳遞,對比賽現場的氛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3.4 緩解壓力
羅伯特·查普曼認為,俚語深層的心理機制源自于“自我”對“超我”的抵制及排斥。人類最普遍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保護性與防御性極強的“自我”,然而俚語可以看做是對自我進行調節的愈合劑[6]。俚語主要體現了人們玩世不恭、逍遙不羈的心態,對人類的弱點采取的是一笑了之,置若罔聞的方式淡定處之[8]。在體育賽場上會與許多時刻,會給運動員或球迷帶來壓力,尤其是在失利的情況下,如摔跤比賽中,“Catch as catch can.”(=to catch anything you can),比喻不擇手段的意思,體現了賽場上一種最后一搏或許會出現奇跡的戰術心理,能較好地緩解選手的緊張。體育俚語的使用對于選手可以產生一定的心理安慰,彌補由于處境艱難而導致的自卑、灰心、喪氣,自己可以在語言上盡情宣泄自己的情緒,暫時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重新燃起斗志。
美國體育俚語作為體育文化中比較特殊的文化現象,與美國多元化的文化具有密切的關系。體育俚語又是俚語中的一部分,具有俚語所共有的特征,比如幽默、自由等;又具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比如緊密的與相應的體育項目相關聯等。體育俚語的產生與發展與體育運動的發展是離不開的。通過對美國俚語文化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去了解美國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以及其體育文化的獨特性。
[1] Ayto Joh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odern Sla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 李岳建,陳一龍.透析美國俚語社會功能[J].內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12(53): 383-404.
[3] 周敏.美國俚語語言特征探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4,24(10):1473-1479.
[4] Wardhaugh 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5] 李群.美國俚語的幽默與自由化[J].四川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20(1):107-110.
[6] 羅伯特·查普曼.美國俚語大全[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
[7] 劉金梅.美國俚語映射的社會文化心理[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23(4):104-106.
[8] Spolsky B. 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35-36.
[9] 馮葦.好萊塢體育電影與美國體育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12(12):150-152.
[10] 王淑芳,陳濤.美國社會與文化[M].中國市場出版社,2012.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Function of Sports Slang in USA
Lin Xueling1, Zhang Yeting2, Chen Fang1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doing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searches for the language feature, pragmatic traits, social functions and so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of sports slang in USA. Results: The social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slang comes from its diversity of cultures. Sports slang makes good use of metaphors, endowing with humorous, accurate and pragmatic in pragmatic traits. Sports slang serves social function as mediating relationships, promoting internal unity,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attitudes, and relieving stress.
sports slang;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slang; social function
林雪靈(1989-),女,安徽宿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文化和運動健康促進研究。
1.長江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Sport College of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00, Hubei, China. 2.成都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G80-05
A
1005-0256(2017)04-0114-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