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毅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
對當前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現狀與對策的幾點思考
王文毅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
當前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的現狀堪憂,對此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法,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可以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培養合格的人才。
高校體育 人文教育 現狀 方法
當下,高校的體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該文立足現實,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對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指出了現階段高校應該大力提倡體育人文教育,與此同時,該文也結合數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教訓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1.1 人文教育與高校總體的教學目標相一致
高校教育的宗旨應該立足“以人為本”,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為莘莘學子服務,其體育教育亦是這樣。高校教育既要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的累積,也要重視其身體素質的發展,知識技能和身體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兩面。當下高校的體育教育更具人文主義情懷,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關注學生人生觀的整體價值取向,學校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放在了首要位置,對指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歷史發展來看,人文教育源遠流長,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成果,也對未來人文主義教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2 人文教育與我國素質教育目標相一致
我國素質教育在現階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所提升,文化素養更高,身體素質更好。但不可回避的是,成績雖然顯著,但問題亦不在少數。例如,當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堪憂,五花八門的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也必不可少。除了可以讓學生得到人文主義的熏陶感染,養成健康美好的人格,還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學會與人為善,更好地融入社會。
2.1 教學內容枯燥單一
改革的初衷往往是好的,但在具體的落實上卻往往步履維艱。我國的體育教學改革正是如此,雖然教學改革的口號早就喊了出來,而且教改的路也的確打下了很長的地基,但是囿于傳統的束縛,現階段的改革進程還很緩慢。在具體操作上,很多老師一味沿襲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把重點放在培養體育技能和學習相關理論上,只是單純地授課,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內心過于漠然置之,缺乏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當然,當下高校在課程的設置上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選擇更廣,課程更加豐富多彩,但是由于整體的教學環境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致使難以切實有效的實施,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2 教學手段傳統單調
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當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不僅教學內容單一、枯燥,而且每位教師的教學手段亦單調統一,很多體育教師遵循著舊有的教學手段,排斥新方法。而且在具體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整齊劃一,否定了個體間的差別,抹殺了每個學生的興趣,僅僅進行課程的教學指導,機械地照搬書本內容,單純強調動作的重要性,要求學生的一致性,一味注重體育技巧的掌握,使得體育教學的效果不能盡如人意,也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失去了熱愛體育、學習體育的動力。
2.3 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合理
很多院校只是單純地追求學生整體達標率,因此一味地注重單一體育內容的重復機械地教學效果,而沒有去關注單個學生的差異性訓練。這樣做的實質是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傷害,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它造成的一個直接惡果就是導致更多的體育教師在一系列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只關注結果,而忽視對單個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對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努力程度不加區別,只是單純地以統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刻板的評估,使得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降溫,動力不足。因此,這種目標僵化、評價刻板的教條主義式體育教學,極大地破壞了我國體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與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培養熱愛體育的精神也是相背離的。
3.1 加強人文教育的比重
當下的各個高校在課程結構上一味重視培養技能,而忽視了情感滲透,沒有把人文主義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體育教學的環節當中,忽視了其對于學生人格培養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課程結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對于教學過程的開展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影響著教育思想的表達,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要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改革高校的課程結構,加大人文教育的比重,把人文教育切實地提到首要的位置,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由此,高校的教師才能從意識上轉變觀念,在行動上落實,從而真正發揮人文主義教育的作用。高校的領導層必須把人文教育規定到具體的規劃之中,不僅要改善學生的身體,更要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從學生自身發展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加重人文教育的比重,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3.2 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極其巨大,高校體育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乃至關系到整個學校人文素養的關鍵所在?!按蜩F還需自身硬”,因此各個學校要把提高教師人文素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切實有效地開展下去。例如,可以通過定期培訓、外出學習、出資買書籍雜志等手段,增強教師隊伍的整體人文素養。教師素養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學校的人文教育工作,教師會更加理解學生,更加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個體也會進行更加科學全面的評價,與此同時,老師的關愛也會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課堂,從而使自身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的素質高低也是一所高校師資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可以說,提高教師素質,就是提高一所高校的競爭力。
3.3 改良課堂的教學手段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講過要“因材施教”,這種教學理念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依然適用于我們的體育教學。但是可惜的是,我們過去的體育課上僅僅重視身體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化的關注,單純地把學生作為機械訓練的一個對象,因而學生失去了熱情,其綜合素質亦得不到提高。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靈魂,學生是教育事業的起點,而教師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關系著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師一定要采用更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點燃學生熱愛體育的熱情,讓學生想上體育課、愛上體育課;教師還要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堅持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精心準備每一節體育課,既要分析每個學生的體育能力和特長所在,也要找到學生的弱項和不足,從而可以因材施教,引發每個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感覺到自己是主角,開心快樂地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從而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成為國家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4 正確看待學生差異并科學評價
過去對學生的體育教學評價單純地通過教師的打分來劃分檔次,進行等級認定,因為標準的統一,極大地束縛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學生的個性化體育發展是一個極大的限制。所以,現階段高校體育教育就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化發展,并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過去那種單一的、簡單的一刀切模式難以有效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能力,亟待改變。高校可以綜合老師、學生、課上、課下等多方面的綜合評估,尋求一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更為公正合理的評價。例如,體育課是展示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平臺,一個學生的體育素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在體育課堂上可以得到綜合的展示,單一的評價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顯然是不夠公平的,所以,綜合性的評價極為關鍵。另外,由于各自身體的局限性,每個學生的特長不同、能力不同,單一的評價標準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應正確看待學生差異并科學評價學生的體育素質,讓學生愛上體育課堂。
[1] 王雅慧.當前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7):64-65.
[2]陳聰.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J].才智,2015(11).
G807
A
2095-2813(2017)07(a)-00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