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春
(長春大學 吉林長春 130000)
自媒體時代下高校體育發展路徑整合①
李慶春
(長春大學 吉林長春 130000)
該文著重以互聯網時代下的自媒體途徑的高校體育發展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高校體育借助自媒體形式進行整合的優勢和劣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發展和整合路徑,以求能夠更好地推動高校體育的健康發展。
自媒體時代 高校體育 發展路徑
互聯網時代下,校園體育的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自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是信息發出端,通過微信和微博等途徑來形成高校體育發展的網絡模式,能夠拓寬整個受眾人群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也能夠更好地解決目前高校體育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相應瓶頸。
1.1 有利于拓寬高校體育項目的受眾群體
在互聯網時代下,網絡信息的傳播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體育賽事相關新聞及明星信息,起到對體育的宣傳與傳播作用;同時對于高校大學生中的體育愛好者而言可產生情感共鳴及需求的滿足。互聯網時代讓信息呈現出無限拓展狀態,且傳播速度、傳播范圍、傳播量等方面相對于傳統知識傳播途徑而言顯著提升。由此可見,互聯網的發展讓高校體育活動有了更為充足的受眾群體,對強健學生體魄、提升學生健康性有益。
1.2 有利于文化傳播的拓展
傳統對高校體育活動的宣傳多采用校內廣播和張貼宣傳報等方式,這類傳統傳播方式會受到時間跨度及空間的約束,但若可豐富網絡上關于高校體育活動的信息,改變傳統傳播形式上的弊端,則可豐富表現形式與宣傳內容,在宣傳上更注重對有興趣愛好學生的引導,在多要素幫助下不斷提升傳播與推廣效果,讓體育活動在校園內真正流行。傳播方式上,互聯網時代下可通過微信、微博、校園網站等多種方式實現體育資訊的推廣以及校內體育活動的征集。
2.1 不利于文化的全面正確化傳播
受到年齡、見識以及自我控制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互聯網對校園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文化的廣泛性造成在傳播過程中難免出現不良文化,受到網絡傳播渠道、傳播形式、傳播內容等多方面影響,不良文化的存在不容小覷。隨著校園階段對體育活動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強,體育受眾人群將不斷增多,繼而受到不良文化影響的幾率也更高。例如:在觀看校園體育活動過程中出現不良行為,如打架、說臟話等,均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成果。學生時代是培養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互聯網的發展雖然可以促使文化傳播的擴展,但并不能徹底根除不良文化,因此校園體育運動在開展過程中必須考慮文化的合理傳播及健康傳播。
2.2 不利于氛圍的純凈性
校園本應是一塊凈土,但隨著高校體育活動舉辦規模及場次的不斷提升,活動將更具商業價值。雖然商業價值可為學校帶來收益,并促使體育運動長遠發展,為其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但若商業氛圍過于濃厚,則會與開展高校體育活動的初衷相違背。
3.1 弘揚體育精神功能
弘揚體育文化精神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運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宣傳媒體,宣傳我國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勇敢拼搏的精神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形成和完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學校舉辦的各項體育比賽中,使校園體育文化給人以精神性的文化熏陶與濡染引起審美主體心靈上的愉悅。讓學生通過公平競賽、遵守規則、尊重對手的體育道德精神,培養他們高尚的體育道德風尚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2 傳播體育文化知識功能
校園傳媒以它特有的豐富的手段——生動的文字、激昂的聲音、精彩的畫面等,通過校報、校園電視、校園廣播、校園網的資源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向師生傳送最新國內外熱點體育資訊,提供廣泛的體育文化信息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更快更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增強健身意識,規范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水平。
借助自媒體的途徑來更好地實現高校體育的發展,必須要立足于學校的實際發展需求,要以自媒體時代下給予項目發展的相應便利條件為依據,從而真正實現自媒體時代下高校體育發展和整合的良性循環。
4.1 充分利用體育網頁
在互聯網時代下,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校園體育文化同樣可向著廣泛性、開放性方向發展,突出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并強調辦學理念。在體育文化信息的傳播形式方面,可分為被動欣賞與主動參與兩個方面。傳統宣傳由于硬件及網絡的限制,人們無法實現對校園體育文化的正確認知,但在互聯網時代下,傳播途徑的拓展讓在校師生可通過互聯網了解學校在體育活動方面的各項措施。
4.2 合理利用媒體引導
媒體的加入從積極意義上來看,可促使高校體育運動的開展更具人氣,受到更多民眾的關注,對于師生的參與熱情可顯著提升;但從消極意義上來看,媒體的過度引導可能造成高校體育運動過于表現出商業化特征,失去了校園的純凈感。因此在媒體宣傳上,應以在校師生的青春、陽光特征為主導方向,以引導體育運動、宣傳體育精神為重點,而非將注意力放在商業價值的開發上。
4.3 強化制度改革
校方可聯合當地教育局,成立體育項目領導小組,通過綜合管理、統籌規劃實現高校體育工作的牽頭與推進。教育局可負責后勤保障及各科室的協調工作,并在資金上給予支持,避免讓高校體育運動過分具有商業化特性。在資金支持方面,除政府部門及教育局撥款資金外,也可通過商業贊助方式籌集資金,但須注重商業性程度的控制,避免過分夸大高校體育運動的商業價值。
4.4 利用影視傳媒推動高校體育精神
植入式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說“微電影”催生了“微教育”的誕生和發展。隨著大學生校園微電影的不斷發展,各種類型的片子層出不斷,其中不乏好多是勵志片,而勵志故事最好的背景載體無疑是體育運動。體育精神是體育的整體面貌、公平、公正、公開、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反映,是體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體育知識、體育道德、體育審美水平的標志,是體育的支柱和靈魂。那么,為什么要拍攝和觀看體育勵志片呢?體育業和影視傳播業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呢?也許這類影片最能淋漓盡致地詮釋崇尚個人奮斗和草根英雄的體育精神,以輕松直接又熱血勇敢的方式傳達出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為的就是激發同學們的體育精神。在體育運動中不斷產生和積淀規范人類行為和思想的體育文化正是高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靈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人的道德素質、提高社會文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5 以文化展示為著力點
“求同存異,互相認可”是體育文化實現互補、吸收、融合并獲得世界認可和接納的過程。通過文化展示來推動高校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意義重大,在這個過程中,要突出高校體育運動在自媒體時代下的娛樂、健身等重要的價值,保證整個高校學生能夠對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的接受程度。
高校體育管理者要密切關注各類體育信息、事件的發展方向,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和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相關的網絡輿情里來,在輿論宣傳中強化正面信息,消解負面信息;對網絡輿情的干預要做到及時、恰當;培養學生較強的體育文化傳播健身意識,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生極大的興趣。
[1]馬婷,何爐進.新媒體時代校園傳媒聯動建設研究——以“滬青”平臺為例[J].蘭州學刊,2013(6):220-222.
[2]張輝,陳光裕,鄒忙.校園傳媒在湘西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價值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34):11.
[3]葉清華,王愛華.素質教育理念與高校體育網絡課程改革[J].體育學刊,2001,8(6):97-99.
G807
A
2095-2813(2017)07(a)-0069-02
李慶春(1964,2—),男,吉林白城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訓練學。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