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會
(廣東開放大學基礎教學部 廣東廣州 510091)
廣州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①
劉德會
(廣東開放大學基礎教學部 廣東廣州 510091)
該文通過對廣州市主要區域社區體育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指出影響廣州社區體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對社區體育的投資有待增加,社區專職體育指導員欠缺,廣州市社區體育發展還不均衡。加強政府在社區體育中的主導作用、豐富和完善社區體育經費的來源和管理、配備和培訓一批專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建立和健全社區體育組織并加強管理。
廣州市 社區體育 主要問題
我們通常所說的社區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聚居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體育是大眾體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主要由社區居民組織的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豐富多樣的以身體鍛煉為主的的體育活動。社區體育對滿足社區成員的自我鍛煉需要、促進社區成員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質、交流鄰里感情、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區繁榮發展等有重要意義。廣州作為一個特大型、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較發達城市,對廣州社區體育的現狀開展深入持久地實踐和研究,有助于發現目前社區體育存在的問題,以便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且可以為其他省市的社區體育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1.1 廣州市社區體育組織的構成及類型
1.1.1 社區體育組織的主要構成
廣州市社區基層體育組織的主要構成由組織成員、共同的目標、組織的章程、組織的領導、必要的物質條件5個環節構成。
這表明一個完備的社區體育組織應該具有完善的構成要素,就目前廣州市大多數社區來說,具有完善社區體育組織的社區不足20%,社區體育組織的構建是不完善的。
1.1.2 社區體育組織的主要類型
按照社區體育的組織及活動方式,我們簡單的把社區體育組織分為活動型、中心型、社團型、管理型。通過調查發現在廣州市社區中體育鍛煉小組和健身活動點是我們社區體育組織最為常見的類型,對場地要求不是很高,在各個社區也是隨處可見,這種組織類型具有簡單、易組織、便于活動等主要特點,適合于不同社區。目前廣州市主要大型社區掛牌體育技術輔導站或輔導中心的不足10?,更多的形式是以文體活動室或活動中心的方式存在。
1.1.3 廣州市社區鍛煉人口的主要構成
通過對鍛煉人員、次數、時間的總體反映表可以看出:56歲以上人群無論是在每周的鍛煉次數還是鍛煉的時長上都是最多的,這部分人群相對來說閑暇時間更多,他們更多的會關注于自身的健康問題;對于25~40歲這個年齡段的調查對象來說,他們工作較為繁忙,空閑時間相對較少,每周的鍛煉時間和次數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也是影響這部分人群鍛煉的主要原因;在41~ 55歲年齡段相應的事業和家庭比較穩定,對自身的健康也更重視,參加運動的意愿也比較主動。25歲以下年輕人不用太多操心家庭、事業,有較強的鍛煉主動性。從廣州市社區體育鍛煉人口的構成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現階段社區體育參與狀況主要呈現“”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也就是說青少年和老年人更熱衷于體育鍛煉,他們構成了社區體育人口的主力軍。
1.1.4 廣州市主要社區體育組織的建立及體育指導員的配備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廣州市現有的社區中,擁有完善的社區體育組織的社區不足10%,可見廣州市的經濟發展和它的社區體育建設是不對稱的,社區體育組織的建立沒有形成制度性的文件,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社區體育組織和社區體育文化建設嚴重滯后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社區體育指導員的配備率不足25%,而且多以兼職為主,專業社區體育指導員少之又少,在基層體育活動中不能夠起到專業指導作用,對推動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和推廣能力有限。加強廣州市社區體育組織的建立和增強社區體育指導員的配備是推動社區體育有效和快速發展的有效動力。
1.2 廣州市社區體育的主要活動方式及特點
1.2.1 社區居民主要體育鍛煉方式、特點
在通過對社區居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廣州社區居民的主要鍛煉方式受體育鍛煉人口的構成影響比較大,廣場舞、老年健身操、太極拳、毽球、羽毛球是廣州市社區老年居民的主要鍛煉項目,這些項目具有活動量小、易控制、對場地要求不高的特點受到老年人的親賴等。
1.2.2 社區居民對現有體育設施的使用情況
通過對社區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調查可知:社區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以小區現有的體育場館和小區室外空地居多,說明在社區體育的開展中,更多的鍛煉者喜歡就近利用現有的體育鍛煉設施。社區體育設施比較完備的小區,體育鍛煉人口和居民鍛煉熱情是成比例增長的。
2.1 未來廣州市社區體育的發展方向
(1)社會體育化促進和帶動社區體育的發展和完善;(2)有組織有計劃的社區體育將是社區體育發展的主流;(3)人口老齡化倒逼社區體育發展要更多的考慮到老年人鍛煉的需要;(4)社區居民對健康的要求促進社區體育的進一步發展;(5)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居民有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鍛煉;(6)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專業的社區體育指導員進行專業的指導;(7)社區型體育設施的建設需要不斷完善,滿足人們就近鍛煉的需求;(8)政策導向,完善社區體育管理制度,引導社區體育向正確的方向發展;(9)以學區建設帶動社區發展,全方位共建合作。
2.2 對廣州市社區體育發展幾點建議
2.2.1經費短缺、 器材設施匱乏
目前雖然政府增加了對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和資金投入,但總體來說與經濟發展的速度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差距。
2.2.2 加強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
社區體育指導員是社區體育發展的推動者,是促進體育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全民健身運動全面、深入的開展,社區體育越來越專業化,居民對體育設施和組織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
2.2.3 加強政策引導 , 完善社區管理制度
政府在發展規劃建設新社區時,積極引導開發商建設和完善配套的社區體育設施。政府出面在現有條件下因地制宜的規劃和建設好方便群眾的健身活動網點,組織好社區群眾的健身活動,達到科學健身的目的。
綜上所述,最近幾年廣州市社區體育無論是在政策的支持上還是在資金的投入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同經濟的發展相比還是有些滯后,體育設施和專業的體育管理人才還有很大的缺口,社區體育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還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隨著廣州市城區面積的不斷擴大,社區常住人口越來越多,社區體育必然要向著組織管理科學化、設施利用合理化、資金投入多元化、健身指導專業化、活動內容多樣化等方向發展。未來社區體育將是大眾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主戰場,更是群眾體育的主要形式。社區體育的發展與群眾生活更加息息相關。
[1]蘇平,王新國.從珠江三角洲社會體育發展看我校體育目標定位[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5):96.
[2]王新國.中國體育— —地產復合功效及前景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1):85-86.
G807.01
A
2095-2813(2017)7(a)-0160-02
劉德會(1974—),男,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