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機制研究
宋琳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健身活動不斷發展,尤其是大眾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全民健身志愿者愈來愈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為全民健身志愿服務事業起步相對較晚,且我國志愿服務理論暫時還不完善,在如何進一步提高志愿者素質以及志愿服務質量等多個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該文結合實際情況闡述出當前現狀并給出有效的意見和建議。
全民健身 志愿者 培訓機制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訓機制為對象,并隨機選取長春市部分全民健身志愿者為研究樣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和中國知網等網絡資源,依據需要查閱和檢索相關文獻,為文章提供充分的理論論據。
1.2.2 訪談法
對社會一些志愿者、吉林體育學院全民健身志愿者學生等一共20人進行了訪談,了解了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機制的具體情況和志愿者本身對培訓的看法及建議。
1.2.3 邏輯分析法
通過資料的分析整合得出相關結論,對文章進行概括總結并進一步分析目前我國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機制的研究現狀。
2.1 現存的培訓模式
當前志愿者服務的中堅力量大多來自大學生群體。目前我國采用的模式以學校培養為主,依托高校,主要使用高校,只有一少部分來自社會。通過選拔的志愿者們再接受高校組織的培訓,針對其專業、籍貫進行相關的專業技術培訓,崗位培訓以及其他類型的培訓等,任用有資格有經驗的志愿者培訓教師分別根據不同的服務內容和不同的服務場址進行授課,培訓方式上多以舉行講座為主。
2.2 當前模式的優點
2.2.1 有利于高校體育體系的發展
使普通高校學生參與到賽事中來,感受體育的魅力和帶來的附屬效果,發展大學生體育,宣傳全民健身,極大促進了高校體育的發展。
2.2.2 有助于培訓工作的組織與管理
對于志愿者們進行統一的調配,由相關的高校教師進行授課,培訓,使得全體志愿者們有了紀律,有了組織,便于更好的進行管理。
2.2.3 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宣傳
志愿者在從事服務時,也間接宣傳了城市文化,大學生將所學專業集合到實踐中,能激發出運動的魅力和快樂。在傳遞健康理念的同時,促進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
2.2.4 加大對志愿服務的宣傳利于選拔優秀志愿者
組織并合理利用高校教師培訓志愿者,能促進整體素質水平提高,而高校在校生可以更方便對志愿服務的宣傳,同時也可以選拔出更多的優秀的全民健身志愿者。
2.3 當前模式的缺點
2.3.1 舉辦地經濟發展程度影響較強
若舉辦地的經濟發展程度與水平較落后,高校數量與質量不可觀,容易導致志愿人數稀少,質量下降,影響全民健身戰略的正常貫徹與執行,限制志愿精神的傳播。
2.3.2 受節假日影響較大
大學生志愿者形式單一,沒有更多的時間與富余的精力來從事志愿服務工作,多數外地學生會選擇隨著節假日進行遷徙,從而導致了志愿服務人數不穩定,很難長期有效的服務于社會。
2.3.3 志愿者服務周期短
大學生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工作周期較短,大多是臨時性,不少志愿者因工作原因會選擇放棄志愿服務,嚴重影響志愿服務精神的傳承和全民健身戰略的進程。
2.3.4 全民健身志愿者缺乏必要的指導和培訓
目前的培訓多依托高校開展,內容單一,志愿者缺乏必要的指導與培訓;沒有按其個人需要及特點指定相應的培訓內容,培訓效果不理想,專項技能很難得到提升。
2.4 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4年10月20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隨著政策的不斷實施,國家機構對于培訓機制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機制勢必會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大眾化的方向發展:培訓體系越加完善,擁有獨立的系統體系;培訓規模逐步擴大,面向更大更廣的社會組織;培訓細節與質量也將大水平提高,未來將會培訓出更多更優秀的全民健身志愿者。
3.1 結論
3.1.1 我國目前以高校為主要志愿者培訓機制
培訓目標多為高校在校學生,培訓方式主要以集中授課、講座為主,培訓人員主要為高校在職教師,以此方式培訓而來的志愿者實踐能力相對較弱,但文化素質水平較高,對文化底蘊及運動項目的理解也更快,可以承擔高水平的志愿服務工作內容。
3.1.2 全民健身志愿者隊伍正隨著政策的支持不斷擴大
隨著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主體與培訓對象的完善,在這種培訓環節制定完整有效的培訓體系中,全民健身志愿者隊伍在政府相應方針、政策的輔助下不停壯大,逐步拓寬覆蓋面。
3.1.3 當前的學校集中授課模式過于單一
單一的高校培訓全民健身志愿者模式不適合更好地擴大志愿者團隊,不適合發展社會中的全民健身志愿者人群。考核制度不合理,不能達到很好的培訓效果。我國目前的培訓體系不夠成熟,對于培訓方面的限制較大,無法大范圍的面對民眾。
總而言之,當前的這種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機制模式雖然有一定的不足,但同樣的也有許多先進之處,只有不斷完善不足之處,同時發揚和這類現存機制先進的地方,加大對于全民健身以及志愿服務的宣傳,才能更好的達成社會對于全民健身志愿者的需要。
3.2 建議
3.2.1 構建完整的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體系
為保證全民健身志愿者的長遠發展,當前的培訓機制在借鑒西方國家的培訓理念,加強團隊服務精神建設的同時,在培訓對象的選拔上也應把一部分目光轉移到社會各級組織上,如,政府相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街道辦事處、社區、退休老人等,力求涵蓋社會各階層,真正發揮全民健身志愿者的現實意義。與此同時,應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方法的多元化,使培訓內容豐富起來,將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形成常規化培訓模式,根據需求制定可供選擇的培訓內容,注重實用性和實效性。
3.2.2 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訓運行機制
當前的培訓大體為集中授課模式,在運行機制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應運用激勵手段等在培訓管理方面加大力度,納入考核制度,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有效保護志愿者資源。對于考核不合格的直接剔除隊伍,在深入培訓之前需要簽訂協議,再進行培訓需求評估、確定培訓方案、實施培訓等步驟,最后要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如不合格,應返回深入培訓之初重新進行需求評估,直到達到培訓效果,最終才會被授權實施專業服務。
3.2.3 借鑒成熟的健身志愿者培訓經驗
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在我國起步較晚,可吸取西方國家成熟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擴大培訓范圍、拓寬培訓渠道、健全獎勵機制、綜合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培訓制度,制定適合穩步長效發展的培訓機制,再由大城市逐步帶動中小城市,實現穩步發展。
3.2.4 全民志愿者培訓機制需要法律保障
當前我國并沒有明確的限定規范志愿服務志愿者權利與義務的一類法案,使得志愿者在志愿服務的同時并不明確自身的權利與義務,只有以法律形式明確全民健身志愿者所應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從基本上提高全民健身志愿者對于志愿服務活動中的積極性,才能更加明確的保護全民健身志愿者的自身權益。全民健身志愿者的法制保護,可以排除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后顧之憂,有助于全民健身志愿者資源開發及利用的深入和持續進行。
[1]張姝.我國志愿者培訓體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
[2]李冬梅.我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的現狀及發展思路[C].中國議會,2011.
[3]黃桑波.我國體育賽會志愿服務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
[4]折文娟.北京市社區志愿者培訓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5]羅浩.對我國大型體育賽事中大學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情況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G80-32
A
2095-2813(2017)07(a)-017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