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泓州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0)
淺議乒乓球運動訓練中損傷的一般規律①
孟泓州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0)
乒乓球是以運動速度快、肢體動作復雜、體能支出為主要特點的一項體育運動,它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反復訓練來達到熟練的目的。在日常的訓練中,學員很容易發生損傷,不僅給學員帶來了很大的痛苦,還影響了教學訓練進度。本文通過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對乒乓球訓練中的損傷情況進行調研,并提出了幾點建議,望能對增強學員體質、提高訓練質量有所幫助。
乒乓球 訓練 損傷 調查
隨著我國與國際間的聯系越發密切,很多世界化的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已經日漸成熟,并且向著多元化的方向前進著,例如乒乓球運動。為了促進我國運動的發展,在我國的《全民健身條例》中,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乒乓球等體育項目,因此乒乓球運動在我國社會乃至校園中迅速掀起了一陣熱潮,乒乓球運動已經成了不少學員的日常生活必要環節[1]。但是,乒乓球運動由于其運動強度比較大,對技能運用要求比較熟練,所以不少學員在練習中容易出現損傷情況。本文通過對其他調研結果數據的分析調查,從解剖、生理學等方面分析了損傷產生的規律,希望能對避免學員在日常訓練中的損傷有所幫助。
本文通過一些平臺對各體育學院的專修學生、從事乒乓球運動的專業運動員和少數熱愛乒乓球運動的人士進行調研結果進行總結,并以此作為研究的主要數字依據。
本文主要采用的調研方式有以下幾種。
(1)數據調查法。筆者通過對一些平臺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學生、從事乒乓球運動的運動員及乒乓球愛好者的調研數據進行調查,發現這幾類人員是乒乓球訓練損傷的高發人群。
(2)數字統計法:通過對收集的有代表性的有效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統計,對其結果進行了仔細的論證。
(3)文獻法。筆者通過查閱與運動損傷相關的文獻,對乒乓球訓練運動中可能出現的損傷類型有了大概了解。
(4)對比分析法。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結合相關文獻進行理論剖析,力求總結出訓練損傷的一般規律,并針對其結果找出相應的應對措施[2]。
乒乓球直徑為40mm,約重2.7g,是目前球類項目中體積最小的體育運動項目。其體積小、速度快、變換多,是一種智慧型運動模式[3]。其打法種類也比較多,可分為:快攻型打法、弧圓型打法、削球反攻型打法等[4]。
筆者通過對調研結果的統計分析發現,高校學生、運動員、乒乓球愛好者中發生過運動損傷的學員運動損傷發生率高達90%。體院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率為92%、專業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率為100%、乒乓球愛好者運動損傷發生率為57%。這其中因圓弧型打法受傷的人占75%、由于快攻型導致運動損傷的人占18%、削球反攻型打法受傷者7%;損傷部位處于上肢部位的82%、腰骶部34%、下肢部位18%、頭頸部1%。
根據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乒乓球訓練運動造成的損傷是存在差異性的,其中專業乒乓球運動員發生損傷的情況最高,損傷率幾乎高達100%;體院乒乓球專業的學員發生率為92%,位居第二;乒乓球愛好者的損傷率也占了57%,將近一半以上的愛好者都受過傷。分析其原因,由于各方面培養的最終目標不同、訓練強度不同,所以損傷發生的概率也會存在差異[5]。專業乒乓球運動員由于肩負著比賽的重擔,他們所受到的訓練時間、訓練強度、訓練密度、技術難度都會遠遠高于其他學員,所以受傷的潛在危險系數就比較大。眾所周知高強度的運動會加快體內分解代謝,肌肉中的乳酸含量不斷增加,會使肌肉逐漸缺乏彈性、伸展性、協調性,因此,如果在訓練中出現不合理的運動安排,很容易造成運動員的損傷;體校學生和愛好者的損傷多是因為本身就存在的老傷、隱性損傷、準備活動不到位或者隨意加大自身訓練強度造成的。
乒乓球打法種類比較多,因此,損傷的部位也會根據打法的不同產生在不同的部位。根據調查顯示,使用快攻型打法的學員上肢損傷比較多,上肢損傷率可達23%左右,損傷多位于肩周或者手腕。快攻型打法經常會有一個手臂、手腕用力的爆發性擊球動作,整個手臂和肩部受力都比較大,運用過程稍有不當就會造成損傷;削球反攻型損傷多發于腰骶部和膝關節,這種動作對下肢的活動要求比較多而且活動幅度大,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最大,而且腰部如果不太靈活,運動中都容易造成損傷;弧圓型打法損傷多分布于學員的上肢、腰部,腰部肌肉的延展性和力量決定著拉弧圓球的質量,因此,腰部扭傷的風險比較高。
訓練上肢損傷、腰骶部損傷、膝關節損傷為主要損傷部位。因為學員在進行乒乓球運動時肩部作為手臂動作的軸心,運動時間長、動作大,運用不到就容易受傷。而且手臂的肱二頭肌和韌帶由于長時間得不到放松和休息,很容易得慢性炎癥;腰骶部位是乒乓球運動中的主要支撐部分,人體一直處于前傾狀態腰部骶棘肌群長時間緊張,過度就會產生勞損[6]。擊球時腰部一直處在轉動狀態,腰部各肌群高度運動,若是訓練之前沒有肌群活動開或者訓練中肌肉的過度牽拉都會產生腰部損傷。
綜上所述,乒乓球運動容易發生損傷,因此,學員們應該重視損傷,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通過運動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保證訓練教學的順利進行。
在日常的乒乓球訓練中,教練應該合理安排學員們的運動量,盡量做到訓練節奏循序漸進,以防學員在高度緊張或者過度疲勞的狀態下繼續進行復雜練習。教練應該掌握一些運動學、醫學知識,幫助學員預防損傷的發生。
根據調查顯示,很多高校學生的損傷都是在沒有充分做好運動前準備造成的。因此,在訓練中學員應該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應該用正確認真的態度去做并且動作要做到位。針對上肢、腰骶部、膝關節等高發損傷的部位要加強準備活動時間,充分活動開全身的肌群和關節,盡量減少損傷的發生。
在乒乓球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可以適當安排其他的身體素質訓練,鍛煉全身肌肉和組織的協調性,以適應強度大、高爆發的專業訓練。
乒乓球運動因其挑戰性和親民性被廣大學生所熱愛,但是因其高強度、高速度的運動特點比較容易造成損傷,這些損傷多集中在上肢、腰部等部位。嚴重的損傷會對學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造成影響,因此,訓練時應該讓學員注意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盡量避免嚴重損傷的發生。
[1]康晨冉.高校乒乓球運動訓練中損傷的規律及預防[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19):196-199.
[2]趙凱.高校乒乓球運動訓練中損傷的一般規律及預防措施[J].東方教育,2014(6):289.
[3]張輝.高校乒乓球運動訓練中損傷的一般規律及預防措施[J].陜西教育(高教),2012(8):95-96.
[4]趙文科.乒乓球運動訓練中肩關節損傷與預防措施[J].體育時空,2017(6):176.
[5]江炬,高穎.對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164,179.
[6]趙宏圖.對乒乓球運動損傷部位及預防方法的研究[J].成功:教育版,2008(11):263.
G8
A
2095-2813(2017)08(c)-000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07
孟泓州(1991,11—),男,河南陜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