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增妍 賈樹波
(廣東理工學院體育系 廣東肇慶 526114)
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現狀及對策研究①
馬增妍 賈樹波
(廣東理工學院體育系 廣東肇慶 526114)
體育素養是指人們通過對身心的鍛煉和培養、對體育知識的學習,所積累的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和逐步形成的體育價值觀等復合型品質。體育素養主要由體育知識素養、體質基礎素養、運動技能素養等要素構成。良好的體育素養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個性行為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90后大學生體質水平方面,心肺功能、體育能力以及身體素質呈整體下降趨勢,特別是有氧運動的耐力素質下降幅度明顯。家庭教育、大學體育以及社會環境對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 體育素養 現狀 對策
體育素養是指人們通過對身心的鍛煉和培養、對體育知識的學習,所積累的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和逐步形成的體育價值觀等復合型品質。學校體育是學生形成良好健身意識、終身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的關鍵。良好的體育素養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個性行為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體育素養構成要素主要包括:體育知識素養、體質基礎素養、運動技能素養、體育意識素養、運動參與素養、體育道德文化素養、體育個性素養。本文通過調查研究了解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現狀以及影響體育素養形成的因素,并根據現狀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
肇慶市2016年高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表明,身高體重指標方面,許多大學生的體重增長幅度超過身高,導致超重、肥胖學生大量出現。學生的心肺功能、體育能力、身體素質呈整體下降趨勢,尤其是以有氧運動為主的耐力素質下降幅度最為明顯。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生理衛生知識、體育鍛煉常識的掌握很不夠。具體表現在:空腹上體育課;剛進完餐就進行體育鍛煉;遇到一般性的運動創傷不知所措等。
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90后大學生有自主能力,“與同學一起鍛煉”的形式是大學生普遍選擇的方式。但是,90后大學生參加校外的體育活動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群眾性體育活動普及不夠的問題仍較突出。
雖然目前為止沒有準確的數據顯示90后體育人口的比例,但是我國體育人口總數約為31.2%,這一數量明顯低于工業發達國家水平。
對一些比較時尚的項目,如網球、體育舞蹈、健美操等有濃厚興趣,對在我國有很大影響力的項目,如排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也有很大熱情,而對培養體質基礎的田徑、體操等則興趣低。
我們在教學和調查中發現,學生的體育技能,達不到1~2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這個標準。
當前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已由統一授課轉變為自由選項,雖然較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教學模式還是以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主,課內、外沒有有機結合,沒有把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運動訓練、群體競賽甚至是校外體育活動等非正規的體育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還是獨立的體系,課內、外嚴重脫節,教與練脫離,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讓學生享受運動帶來的歡樂,達不到健身的目的,從而導致學生身體素質下降。
從90后大學生家長關于體育運動的理論認識和運動技能掌握情況的了解,可以反映出家長的運動能力、選擇運動項目的能力以及通過運動增強家庭感情的能力,通過這些因素,能掌握到90后的大學生處于怎樣的體育生活家庭環境中。因為對于孩子的運動品行而言,家長所具備的體育素養會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影響,家長是否參加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體育參與情況有直接影響。
大學期間開設體育課,一方面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另一方面還為了教授學生運動技術和運動知識,來實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要進行大學體育課程的學習,還要對體育課中所提到的運動技術進一步學習掌握,這才能使體育文化源遠流長。國家教育部要求高校學生在校期間,應掌握2項以上的能終身從事的體育鍛煉項目。因此,對于體育課教學,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已由統一授課,轉變為部分自由選項,選項課程除了武術、田徑、三大球等傳統項目以外,不少高校增設了普遍受學生歡迎的羽毛球、體育舞蹈、網球、健美操、瑜伽等內容,授課內容和方式雖然較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教學模式還是以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主。
社會環境對大學生體育素養形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體育和大眾傳媒兩個方面。社會體育是由多個單位組成的,社會體育是為了達到娛樂、保健、健身等目的,運動項目和活動方式豐富多彩,這對于90后大學生的體育素養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發展社會體育,對于培養90后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創造了較好的環境,通過開展社會體育使得他們與社會之間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大眾傳媒對于體育方面的相關報道,會直接對90后大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行為和認識產生影響。通過播報體育資訊,如各級各類的體育比賽、體育健美知識、體育技能知識、體育明星信息等,使得他們對體育資訊更加了解,從而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到校園的各種體育活動中。許多同學會通過大眾媒體所報道的體育信息來選擇自己所要進行的體育運動,這為學生最初選擇新的體育運動項目提供了較好的基礎,因此,大眾傳媒也較大地影響著學生對新體育項目的體驗。
(1)90后大學生體質水平方面,心肺功能、體育能力、身體素質呈整體下降趨勢,特別是有氧運動的耐力素質下降幅度明顯。另外,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及鍛煉的基本常識掌握不夠,容易導致錯誤的鍛煉方式造成傷病。
(2)90后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跟同學一起參加體育鍛煉,校外體育活動參加較少,群眾性體育活動不甚了解。
(3)相對工業發達國家而言,90后大學生體育參與率較低,對于體育項目的選擇也是偏向于籃球、排球、羽毛球以及體育舞蹈、健美操等,對于田徑和體操興趣不大,而田徑和體操正是我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基礎。
(1)在體育課以及家庭教育方面,跟學生多普及體育理論知識以及體育鍛煉的注意事項,將運動損傷降到最低,學校體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2)大學體育課實行課程改革以來,雖然增加了更多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但是課外的體育鍛煉卻沒能更好地跟課上結合起來,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體育俱樂部的作用,課堂上的教學在各個體育俱樂部得到更好的延續,同時俱樂部可以指導學生對外比賽交流,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體育技能,有利于體育素養的形成。
(3)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力,社會體育和大眾傳媒不可忽視。通過宣傳各個體育項目,使學生對各個體育項目有大致了解,通過觀看各項比賽,對不同的項目有正確的態度去除偏見,使各項運動在大學生中得到均衡發展,并形成健康的體育素養。
[1]李永華,張波.大學體育的使命:論體育素養及其提升途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4):90-101.
[2]郭燕.班主任隊伍的體育素養對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效果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3):21-24.
[3]黃正憲.體育新聞對當代大學生體育素養熏陶的研究[J].中國報業,2012(10):239-240.
G807
A
2095-2813(2017)08(c)-00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63
廣東理工學院質量工程教改課題,課題號:JXGG20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