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芬
(長治學院體育系 山西長治 046011)
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康芬
(長治學院體育系 山西長治 046011)
田徑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有益的健身項目,更是在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首先從三個方面入手,對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相應提出了三個解決措施,即轉變思想觀念、明確教學目標,拓展教學內容、豐富課程設置,完善評價體系、拓寬交流渠道,以期實現高校田徑教學的穩健發展。
高校 田徑 教學 問題 對策研究
田徑運動是一項具有非常深遠價值的運動項目,不僅能提高人體的各項機能素質,還能實現對身體內部系統的改善和優化,是非常有益處的健身項目,在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中也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近年來高校田徑教學邊緣化趨向越來越明顯,田徑運動在高校中的發展逐漸走向沒落,如何改變高校田徑教學的窘境成為了體育教學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傳統的高校田徑教學中,由于田徑項目具有較大競技性功能,而會不自覺地將田徑等同于競技比賽,這使得高校田徑教學的目的過于單一和蒼白,失去了教學過程中的樂趣。而在一些高校中的體育教師,潛意識中認為田徑實際上就是單純指導學生跑步,在田徑運動的教學中僅僅對學生進行技巧性提升的教學,教學過程枯燥又乏味,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對田徑教學課程的興趣和熱情,無形中降低了田徑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意義和趣味。田徑課程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為第一位,從課程鍛煉升華到體育的終身興趣性。一些學校從教學目標的定位中僅僅單純指向田徑教學的競技性,忽視了教學中對學生自身身體運動素養的培訓,使得大部分高校學生僅僅是在田徑課程開展時被迫進行運動,而缺乏自發運動的主動性,加之田徑教學課程的超負荷范圍,使得學生在心理層面形成一定的抗拒,從情感的角度形成逆反、逃避的心理,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從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內容角度看,由于高校田徑項目自身具備的競技性,使得教學模式往往從競技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的開展,從田徑項目技能的掌握教學到能力的拓展提升教學,無一不是具有較強目的性的教學內容,這往往會給高校學生造成一定的體能壓力,讓高校學生認為田徑項目教學過于體力化,單一地重復某項技能的動作操作,而這些重復的動作操作又有極大部分是以往學習階段已經學習過的內容,沒有較高程度的創新和實用性。重復的體能鍛煉讓高校學生倍感疲憊,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超出了高校學生自身的體能極限,使得教學的過程讓高校學生感覺既枯燥又乏味,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到田徑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從高校田徑課程教學的組織形式的角度看,大部分高校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從開始上課、站隊形、點名、報數,到教師口述教學內容,再到運動前基本熱身活動等傳統的教學套路,無任何創新式的改變,使學生對田徑課程的開展無任何期望。而作為教學的主體對象學生而言,其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的創新意識,只有從創新的角度才能吸引出學生的興趣,從而實現高校田徑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往往采取的是結果性評價模式,對教學過程的開展評價幾乎為零。在評價考核中的唯一標準就是田徑項目的考試結果是否達標,這種考核評價體系往往忽視了學生之間個性化的體能素質的差異,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我素質得到提高后,一旦因為考核結果的達標固定化思維而無法取得較好的成績,往往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遭受打擊。固定化的考核達標體系往往使得田徑課程的評價體系過于片面和死板,無法體現高校學生真實的田徑項目素養。另外,由于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水平,大部分學生對于田徑課程的喜愛往往被其他體育項目所替代,例如,較為高端化的網球、棒球、高爾夫等,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擴充與豐富,高校學生對待田徑項目的價值觀僅僅停留在一門課程的層面,無法產生高度的學習熱情,自然也無法培養成較好的鍛煉興趣,長此以往,高校田徑項目則會逐漸走向沒落。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是最為首要的,教師已然從教學的主體地位變成了輔助引導的角色,而學生則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從體育教育本身而言,其終極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不僅僅是將體育鍛煉局限于某一堂體育課程中,所以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觀念的轉變尤為重要,需要讓學生自身意識到體育鍛煉對其自身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教師即便轉換了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這是由于教師的引導能較好地完成學生的學習。但是將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運用在現今的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錯誤的舉措,不僅不能開發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潛能,還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吸收新的教學觀念和思維,研究新一代學生的性格特點,營造更為合理、科學的教學環境,從而實現田徑教學的順利開展。
高校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使得他們在面對單一、枯燥的田徑教學內容時無法投入高度的熱情,所以高校在開展田徑課程教學時應該從教學內容的優化拓展著手,不僅讓高校學生掌握田徑項目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實操技能,還能從終身體育的層面進行教導,以實現田徑運動的終極目標。在傳統的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多地關注田徑運動的競技性和技術提升指標等方面,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自身身體素質成長的,對教學內容的拓展的研究,需要對高校學生基本身體素質進行整體和個體的評估,教師再針對性地設置提升身體素質的鍛煉方法,只有結合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特點展開教學內容才能切實有效地對高校學生自身的身體需求進行提升,并以此達到科學、合理的鍛煉效果。由于體育教育中田徑課程在高校屬于選修課程的范疇,課程的開設取決于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數量,但是當前大部分高校學生都會選擇具有特色的體育課程,導致田徑課程無人問津,所以課程的設置中應該從豐富多樣性的角度進行設置,在進行田徑訓練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設定,例如,簡單的障礙跑、撐桿跳高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田徑課程的教學中。
對田徑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系進行完善研究,并非單一地對田徑教學的結果進行考核,需要從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出發,對學生整體和個體素質進行教學前期分級考核,并針對各種級別的學生制定適合的訓練方案,評價體系中包含了對學生自身提升的評價,并加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分等多元化評價,以此作為綜合評定標準。現代化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在于教學方法的集思廣益,并從中吸取適合自身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交流渠道的拓寬可以開展學校之間的課程交流,并將優秀的教育基因進行引進,對田徑課程教學開展課程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法,從教學安排到教學內容,在不斷地交流拓展中實現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使自身院校的田徑課程教學變得更加具有豐富性和實用性。
在高校體育教育的課程設置中,田徑課程教學是主要的選修課程之一,在過去和未來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以“終身鍛煉”的教學思想為前提,實現田徑課程的順利開展,需要在教學中與時俱進,結合學生特點進行課程教學的內容設置,深化田徑課程的教學改革,達到促進田徑教學穩健發展的局面。
[1]崔建.我國普通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J].田徑,2014(4):10-13.
[2]何婉晨.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78-79.
[3]王立君.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83,85.
G82
A
2095-2813(2017)08(c)-00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