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強 周衛忠 閆當巖
(1.邢臺學院; 2.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邢臺 054000)
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潛力分析與對策研究①
王自強1周衛忠2閆當巖1
(1.邢臺學院; 2.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邢臺 054000)
民族傳統體育在河北省人們的文化生活中一直有著特殊的地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不只是體育方面的工作,也涉及到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專家咨詢法、邏輯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北省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潛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使各級政府在大力發展河北地區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的同時,充分考慮民族傳統體育的經濟增長因素,合理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加快河北省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步伐。
河北省 民族傳統體育 產業化發展 潛力
河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傳統的農耕文化民族區域,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地貌以丘陵、平原和山地為主,全省由漢族、滿族、回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等55個少數民族組成,占全省人口總數的4.6%,漢族人口最多,占人口總數的95.4%。河北下設石家莊、唐山、秦皇島等11個省轄市、23個縣級市、108個縣、6個自治縣(青龍滿族自治縣、寬城滿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35個市轄區、1970個鄉鎮。同時還建立了54個民族鄉。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將河北省各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潛力與發展困境進行調查,對傳統體育項目在新時代的產業化發展進行產業資源、市場定位、品牌創新以及產業集群現狀等進行了調查,發現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雖然項目種類繁多,但項目自身的產業化發展和新興發展模式存在諸多問題,通過走訪與調研找出現階段適合河北省的民族體統體育行業經營模式,對優化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及策略。
河北省的武術、太極拳等傳統體育項目久負盛名,歷年久遠。滄州武術,名揚中外。滄州的八極拳和劈掛拳被列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傳統優秀拳種之中,作為武術競賽的規定套路向海內外推出。1992年,滄州市被國家首批命名為“武術之鄉”,除此之外,比較有名的還有邯鄲永年太極拳,邢臺的梅花拳,白洋淀的漁獵活動以及聞名中外、歷史悠久的吳橋雜技等都具有極大的民族體育開發價值。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來源于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不僅是國家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也有突出的健身性和藝術欣賞性。河北地區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內容豐富、歷史悠久、意義深遠,包括:觀賞型、游客參與型、日常健身型、休閑型、探險型等多種產品種類及功能,在河北及全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民族體育旅游開發價值。
一是地域非常遼闊,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儲量大,旅游文化資源豐富;二是市場開發潛力大,市場勞動力成本較低,并且具有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三是具有成熟的工業企業、專屬院校和科研機構等,集中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并且還具備了初步的產業化發展和協作配套的基礎條件。
隨著河北省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們對體育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體育消費的市場化會日益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河北省在民族傳統體育方面擁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這種群眾基礎為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市場化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條件, 也為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潛在主體條件,提升了廣闊的體育消費空間。
現代西方體育文化借助于奧林匹克運動,在全世界大力傳播與推廣,宣傳及展示其具有觀賞性、競技性、娛樂性、健身性、休閑性和流行性等優勢,同時韓國的跆拳道、空手道、印度的瑜伽,美國籃球、泰拳和跑酷等外來體育文化大量涌入,這種意識形態的滲透最終導致我國民眾自我的體育文化價值的認同發生了變化,對我國當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構成了較大的威脅。
在西方文化侵蝕的背景下,部分主管部門和企業還沒真正清醒地認識到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宣傳和引導的重要作用,對產品的促銷力度也不夠,更加缺乏相關產業的營銷機構和專屬人才,再加上服務機構功能的不健全,缺乏社會動員的力度,對消費市場、消費對象的分析不足,安全措施和配套服務體系等方面也需要加強完善和規范。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在許多地方一直處于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根本就沒有形成在政府領導下的有組織、規范化的管理體系,更缺乏一種獨立的科學理論體系。因此,導致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發展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很大影響。深入探析河北的傳統體育產業,總體上還是一直處于剛剛起步和摸索階段,其產業的結構單一。如:主要依靠藝術節和旅游業發展的吳橋雜技產業,主要依靠武術培訓、武術賽事和音像書籍出版的滄州武術產業,整體表現產業規模小,主導產業不明顯,優勢發揮不突出,經濟效益低下。
加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拓寬推廣渠道,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的市場開發成功與否的有力保證,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協調、組織與督導媒體宣傳,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借助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力量,利用節日慶典、民俗節日、體育賽事等組織民族傳統體育的娛樂、表演、競賽和文化價值宣傳,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通過各種手段來增強民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逐漸形成文化自覺的意識。
政府要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予以充分肯定,協調相關部門,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政策或制度來主導民俗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建立完善的體育產業發展法制體系,出臺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辦法或意見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體系,加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費投入力度,設立相關產業的各項補貼和企業經營稅優惠政策,建立專項基金、專項貸款等來扶持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開發建設,優化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經營環境。
河北省有享譽全國的體育文化旅游資源,如河北滄州武術、邯鄲永年的太極拳、邢臺平鄉的梅花拳等,這些都將對河北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我省應積極借鑒省外旅游的發展模式與旅游產業理念,依托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區位優勢,深入挖掘自身的健身、娛樂、教育等蘊含的文化內涵,打造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品牌,大力開發相關旅游產業,構建一條既能弘揚與傳承民族文化又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生態之路。
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具有突出的觀賞性、表演性和娛樂性,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當前,日益發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受到各種新興媒體、產品制造等行業的不斷重視。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多樣化、多種形式的運營與贊助,其創造出的經濟價值不容忽視,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趨勢良好,未來將擁有無比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1]王鍇,馬宏俊.民族傳統體育理論創新與教學實踐[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6.
[2]陳偉,劉青,王純.民族體育創新發展研究[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3]何斌.民族體育文化與民族旅游開發研究[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4.
[4]何祖星.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定位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11):81-82,115.
G80
A
2095-2813(2017)10(c)-01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169
《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HB17TY004》。
王自強(1967,10—),男,漢族,河北威縣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與大健康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