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邱婉璐 黃月夏 阮小娟*
(1.井岡山大學體育學院;2.井岡山大學醫學部;3.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 江西吉安 343009)
大學體育保健班的健康弱勢群體健商理念現狀調查及對策①
——以江西省部分高校為研究對象
李潔1邱婉璐2黃月夏3阮小娟1*
(1.井岡山大學體育學院;2.井岡山大學醫學部;3.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 江西吉安 343009)
自教育部明確規定在高校應該“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以來,病、殘、弱大學生群體在校期間的體育教育現狀卻仍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近年來,把健商理念引入高校大學體育保健班的教學實踐越來越受到體育教育者的關注,并在許多高校已經開始實施,然而教學狀況和實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為了進一步改善提高健商理念引入高校大學體育保健班的教學水平,我們進行了調查,并在做好科學統計和細致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健商理念 高校大學體育 保健班
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又在2003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進一步對大學生入學時的體質檢查放寬了要求,使得一些先天或者后天患有運動障礙的學生能有機會進入大學。教育部在2002年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中有明確的規定“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這兩份文件為病、殘、弱學生群體接受平等的體育教育提供了政策性依據。也可以看出,國家對保健班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
進入21世紀以后,一種新的體育鍛煉和健康理念——健商理念開始發軔,這一理念首先由華裔加拿大名醫謝華真教授提出,指一個人運用自己的智力保持健康的能力。健商是指一個人的健康智慧的商數,包括自我保健、健康知識、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五個方面。隨著人們對健商的認識逐步加深,有關健商方面的研究也開始有所增加,研究者們將會更多地把健商理念注入到高校的大學體育的教學中去,尤其是大學體育保健班的教學,并將進一步探討健商理念與大學體育保健班教學的關系及健商理念在大學體育保健班教學中的作用。
本課題選取江西省贛南師范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九江學院、南昌工程學院、上饒師范學院八所普通高校的體育保健班學生為調查對象,對現有普通高校公共體育保健班課程教學現狀和保健班學生的健商理念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8%。具體如下所述。

表1 健商理念相關知識了解情況統計

表2 獲得身心健康方法百分比統計

表3 維護自身健康的知識情況統計

表4 學生對體育鍛煉項目滿意情況統計

表5 生活狀況統計
表1顯示,在被調查的保健班學生當中,完全不了解或不怎么了解“健商理念”所占比例達到67.03%,而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所占比例卻只占到11.71%,更不用說在“健商理念”指導下去鍛煉、保健。
由表2可知,在調查學生獲得身心健康方法的了解程度中,對于保健新方法的了解程度為“一般”的百分比在該選項中最高占35.41%,對待疾病與身體不適的措施的了解頻率為“偶爾”占30.14%,在該選項中所占百分比最高,可看出學生對保健新方法的了解情況不錯但仍需加強,對待疾病與身體不適的措施了解不夠則不利于對自身身體狀況的準確判斷。而對減壓技巧方法的了解頻率為“經常”的百分比在該選項中最高,占34.45%,對疾病預防措施的了解頻率為“經?!钡陌俜直葹?0.72%,在該選項中最高,可看出學生有減壓和疾病預防意識,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
表3顯示,在維護自身健康的知識情況統計中,對于自身疾病的了解頻率為“一般”的百分比在該選項中最高,占34.45%;關注醫療領域最新技術的了解頻率為“一般”的百分比在該選項中最高,占35.41%,表明學生對于自身疾病的了解還不夠,不利于更好地改善健康狀況。而維護健康的保健知識的了解頻率為“偶爾”的百分比在該選項中最高,占28.71%;有害健康知識的了解頻率為“經常”的百分比在該選項中最高占50.72%,說明學生對于有害身體健康知識的了解情況較好,有利于身心健康。
表4顯示,在學生對體育鍛煉項目滿意情況統計中,學生對乒乓球作為鍛煉項目的滿意度最高,達到84.31%,學生對八段錦、慢跑/快走、太極拳、自由活動的滿意度為“完全滿意”的比例都為該選項中最高,但仍需注意除乒乓球外,其它體育項目中都有少部分學生對于該項目不太滿意,甚至很不滿意。由于保健班老師提供了多種鍛煉項目可供學生選擇,因此,總體而言,學生對體育鍛煉項目基本滿意,但也仍需提高除乒乓球之外項目的學生滿意度。
由表5可以看出,在有關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調查中,37.32%的學生每月參加幾次體育活動,說明大部分保健班學生有體育鍛煉意識。在有關學生是否參加學校社會活動的調查中,“有時參加”的占38.28%,所占比例最高,可見,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學校活動的參與度是較好的。在有關學生作息規律的調查中,40.67%的學生“生活起居規律,次日精神好”,說明只有小部分學生生活作息不規律,不利于身心發展。而在有關學生飲食規律的調查中,53.59%的學生基本能夠做到飲食有規律。關于學生壓力焦慮的調查中,顯示38.28%的學生“一月幾次”會感到焦慮壓抑,情況基本正常。
江西省高校對于保健班學生的體育課程開設方式沒有統一的模式,目前存在三種模式:(1)對這群學生不做硬性規定,根據平時的鍛煉習慣直接給學分。(2)跟隨普通學生一起上體育課,考核時給予一定的照顧。(3)為這群特殊的學生開設體育保健班。
即對傷殘體弱的學生并不開設體育保健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體育需要,由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這些學生并不是不想參與到體育課堂中去,而是需要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和體育保健課程,不開設體育保健班無疑是剝奪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剝奪了其參與體育運動的權利。
即將傷殘體弱學生編入普通體育班,該編入方式就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與一般學生沒有差異,不考慮保健課學生的實際身體和心理情況,使得保健課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倍感壓力;即使學生名義上是隨班教學,事實上卻處于見習的學習狀態,此兩種情況都致使該群體學生由于主、客觀的原因,不能真正融入到普通體育課的學習中。和普通學生共同進行體育課,體育弱勢群體學生由于身體上的原因參與體育活動較少,因此也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
這類教學形式相對來說較適合傷殘體弱學生的體育需求,符合《綱要》的要求規定,但是,由于各校傷殘體弱學生在數量上,身體心理上長期或短期缺失狀況各異,多數高校未制定詳盡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所以在體育保健課的教學實踐中,實施效果一般。
通過對江西省八所高校的調研我們發現,保健班學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還沒有接觸過“健商理念”,因此,在與“健商理念”息息相關的自我保健、健康知識、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等五個方面就談不上積極、主動地去實踐。盡管高校實施“健康第一”為價值取向的體育新課程已經有一段時間,但大學生們尤其是保健班的特殊學生群體對于健康的認知仍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電腦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大學生們尤其是保健班的特殊學生群體自覺加強體育鍛煉的意識越來越淡薄,“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仍沒有在他們心中扎根,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國未來人才的堅強意志品質和過硬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許多高校的保健班的體育教育仍沒有統一的一套系統科學的教學計劃,病、殘、弱大學生群體在校期間仍未曾真正地進入到學校體育教育之內,有很多學校對這些學生實行免修、體檢免測、教學時數縮水,有些學校則是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還有的學校僅僅是形式上的開設體育保健課程,更不用說向學生傳授“健商理念”并在“健商理念”指導下去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和保健養生,其結果,不僅僅意味著學校剝奪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權利和學生的權利意識淡薄,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健康理念沒有樹立起來。因此,在自我保健、健康知識、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表現出更為消極的一面。
高校大學體育保健班的教學中實施“健商”理念則是素質教育觀的體現:首先,“健商”是習得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累積,是后天獲得的,是通過教育發展起來的并隨著知識和技能積累而日益豐富,是保證特殊大學生群體成功進行健康行為認知活動的各種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其次,“健商”是人的健康智力的表現,開發和提高特殊大學生群體的“健商”是實施終身體育途徑的高度濃縮和概括。“健商”理念注重人的情感體驗,會讓他們從關注自身健康的需要上感悟體育鍛煉與健康之要素。再次,健商是一個建立在全新理念和健康知識基礎之上的全面的、綜合的健康概念。它代表著一個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識、健康知識、健康能力和水平,是廣大學生尤其是特殊大學生群體自覺形成“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新思路?!敖∩獭崩砟顝娬{身心健康,讓他們懂得如何來健體與健心,并根據不同年齡段,自身的生活狀況以及所處的生存環境,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一些體育鍛煉手段來進行科學、有效的鍛煉。體育保健班的體育教學應該有別于普通班的大學體育教學,老師應該樹立起“健商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思維和教學實踐。
(1)在保健班學生當中進行健商現狀和影響因素的調查。利用健商理論從自我保健、健康知識、心理健康、營養膳食、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對保健班的大學生健商現狀和因素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為后續的體育教學提供依據。
(2)在擔任大學體育保健班教學的教師中,把健商理念的理論核心概念和在教學中如何注入健商理念進行適當的培訓,并進行集體備課,制定具體的在體育教學的注入健商理念的教案。
(3)為了有效開發和提高保健班學生們的健康認知能力,讓他們從關注自身健康的需要上感悟體育鍛煉與健康之要素,形成良好地學習動機和運動習慣,保健班的體育教學則需在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上進行轉變?;凇敖∩獭贝龠M的教學理念則需要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內容上注入健商理念。
現代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把教育與人的生命發展聯系在一起。作為人的生命存在形態和發展情況的基本標志之一,健康和人格、智力一樣無疑成為體現教育的本質屬性。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具有直接與社會銜接的特點,對大學生健商文化的教育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其終身的健康思想和理念,其結果最終要輻射到整個社會。因此,在高校大學體育保健班教學中,倡導健商理念,確立健商文化教育,培養合格的健商人才,既符合現代體育教育理念,又能滿足現代社會對體育提出的實際需求。
[1]謝華真.健商HQ[M].北京:中國社會版社,2009.
[2]Alexia.Promoting Health Literacy[J].Journal of American Health,2005(3):123-125.
[3]戴迪.解讀健商:健康新概念[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劉英,黎臣.健商培養與大學體育教學[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5):96-97.
[5]馬一,楊冬鈞.將健商理念融入高校體育教學[J].新西部,2010(14):52-53.
[6]孫波.以“健商”理念為依托,探求高校體育教學新思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6.
[7]段潔.新疆高校教師健商調査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5(3):344-348.
[8]劉德華.略論高校體育健康教育思想與健商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06(9):62-63.
[9]吳婷.高等體育院校學生健商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2.
[10]謝志強.體育科學視野中的健商(HQ)[J].體育科技,2006(1):102-105.
[11]劉勰,黃延宗.“健商”——高校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新課題[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4):101-102.
G807
A
2095-2813(2017)10(c)-0244-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244
本論文為井岡山大學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高校大學體育保健班學生的健商理念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編碼:201610419013)階段性成果。
阮小娟(1971,12—),女,漢族,江西峽江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E-mail:rxjange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