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倩 張吳霞
(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對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就業影響因素的研究①
時倩 張吳霞
(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通過收集資料,問卷調查和訪談西安體育學院相關教師、本科生等,對西安體育學院近五年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畢業生就業狀況和體育藝術系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和總結出影響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并且提出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辦法。
表演專業 健美操專項 就業 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方面的追求和參加體育運動的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具有體育特色的表演型人才的社會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并且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式。目前,結合就業需求與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自身特點,進一步完善對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的教育措施和專業課程的設置,對于提升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目的在于根據社會的就業特點和形勢,分析影響健美操專項畢業生的就業因素,指導我院本專業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規劃,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以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狀況和就業影響因素作為研究對象。
在西安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從中國知網上搜集對本研究有參考價值的論文多篇。在我院就業指導中心搜集近五年本專業畢業生就業信息。廣泛收集相關文獻的有關信息。
向本專業的10位資深教師發放問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滿足本研究的需要。
通過面談的形式對西安體育學院相關領域專業的教師、管理人員以及就業指導中心的專家進行訪談。
運用Excel數據處理軟件對所有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所得的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和整理,為本研究提供依據。
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2012—2016屆畢業生共207人,表1是對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2012—2016屆畢業生整體就業去向狀況的統計分析。
表1 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2012—2016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表
由表1可以看出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2012—2016年畢業生的就業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并且上升幅度明顯,而最明顯的變化是每年選擇健身俱樂部的就業的畢業生從0人上升到14人,進入中小學和表演性組織工作的畢業生人數相對其他職業的人數來說所占比例很小,進入企事業單位和選擇其他職業的學生所占比例較大,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升學繼續深造,但在近五年來人數上沒有明顯變化。
健身俱樂部的發展帶動了我院畢業生的就業,而畢業生也滿足了健身俱樂部的需求,這是一個良性的發展。由于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社會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給于的壓力,學生大都選擇從事穩定的工作,所以進入表演性組織工作的畢業生人數相對較少,而進入企事業單位的畢業生人數較多。由于表演專業學生在學校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機會,因此只能從社會上考取,因此,進入中小學的畢業生人數不容樂觀。還有大部分畢業生選擇從事其他職業,這說明我院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良好,就業方式比較靈活,多樣化,就業渠道寬。
(1)畢業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和就業觀念的偏差。學校側重于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較少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發展,這導致學生在就業時由于自身問題而被淘汰。學生在就業時比較盲目,沒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不了解就業形勢,挑肥揀瘦,就業不靈活。
(2)部分學生專項技能薄弱。一部分學生由于思想觀念不成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持著混日子的態度,不能按照教學大綱所規定的進度去完成學業,導致所學專項技能薄弱,不能勝任畢業后所要從事的崗位。
專業培養方向與需求差距。表演專業在體育學院屬于體育與藝術的交叉學科,社會需要“一專多能”的實用性人才,但大部分學生只能做到“一專”,而達不到“多能”,特別是對于體育專業的知識相對匱乏,這成為影響就業的因素之一,學校往往注重了對學生表演專業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在體育專業方面的發展,這嚴重的縮小了學生的就業渠道和就業面。
我院對表演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培養主要是面向各中小學,但各中小學對表演專業的實際需求并沒有那么大,導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而對于體育院校畢業的學生又不懂得體育專業,這也成為了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1)對近五年畢業的健美操專項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得知,健美操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渠道廣,就業靈活多樣,尤其是對于發展迅速的健身俱樂部和其他形式的健身行業而言,他們更需要優秀的健美操人才,帶動該行業的發展。
(2)學生對專項技能的重視程度不夠,畢業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就業觀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3)我院表演專業培養方向與社會的需求度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對該專業的培養方向有待進一步鞏固完善。
(1)畢業生應該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全面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了解與表演專業相關聯的其他知識,成為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2)學校和學生應以就業需求為導向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和轉換就業觀念。學校應該調整該專業課程開設的學時數,適當增加專業理論知識的學時,同時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也不能松懈,要統籌兼顧,著重解決好學生的“短板”問題。
(3)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應該著重培養學生靈活就業的能力,使學生能充分的把握好就業時機,并且要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的知識運動到實踐中去,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展示平臺和實習機會,加強學生的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1]焦帥.北京體育大學表演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及發展規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育,2015.
[2]金曉陽.培養體育表演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J].教育科學,2007(23):56-59.
[3]陳玲.基于社會需求多樣化下的表演專業教學結構優化[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4-47.
[4]李海.社會需求視域下健美操專選課程優化設計與實踐[D].武漢理工大學,2012.
[5]趙浩儀.武漢體育學院表演專業健美操方向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源現狀的調查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5.
[6]陳西玲.對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發展方向及辦學模式的研究[J].體育世界,2017(1):74-76.
G80
A
2095-2813(2017)10(c)-022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223
西安體育學院2015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XTJY1513)。
時倩(1980—),女,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