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校園武術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①
李辰
(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結合當前青少年的體質狀況、各地方呈現出的青少年人格缺陷事件及現如今學生的學習壓力現狀,探討武術進校園對青少年的價值影響,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闡述了武術對于青少年在身體素質、意志品質、豐富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價值,分析武術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的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得出,學習武術能夠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培養意志,塑造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自我封閉及交往焦慮傾向,增進交流;學習、弘揚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體培養意志塑造人格心理健康發展。
武術 青少年 影響
武術進校園已經成為社會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經過有關政府部門和武術界各方人士的不懈努力為武術進校園抓住了機遇。早在2004年3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就從文化戰略的角度頒發了《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這些無疑為武術進校園的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石。
1.1 強身健體,防身自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工具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人出行靠公交、地鐵等代步。加上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總會有些家長特別寵愛孩子,認為安全第一,盡量避免具有劇烈身體運動的項目。每到周末,德克士、肯德基這樣的快餐店的消費人群也大都是家長帶著孩子。據查閱國家青少年體制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在近20年的時間持續下降且肥胖率、近視眼等比例明顯上升;甚至還出現了大學生“代跑”的現象。這不得不引起社會對青少年體質的關注。從小培養孩子的文化及身體素質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將武術理解成只適合成年人練習并且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項目,顯然是不正確的,武術對鍛煉孩子的全身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武術包括套路項目和散打項目,武術套路運動包含屈伸、回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動作,武術散打和套路都是以技擊作為運動項目的中心內容,因此,青少年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可以學會攻防格斗技術加以防身,尤其是武術的散打項目,更能體現技擊的實效性。武術的搏斗通過踢、打、摔等技擊動作練習攻防技術,斗智斗勇從而提高練習者的判斷力和應對能力,對提高青少年的思維活動、身體素質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1.2 培養意志 塑造人格
近年來,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而且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優越,造成很多孩子在意志力這方面的培養教育不夠。導致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心胸狹隘、自私自利、性格內向、自我封閉等人格缺陷。10歲的學生因為對父母的不滿而服毒自殺;女中學生因害怕高考失利而懸梁自盡;馬加爵的錘頭殺人;復旦的投毒案件……無一不說明了當代青少年的意志堪憂,人格缺失。
武術不僅僅對人的身體鍛煉有幫助,在育人方面更是有獨特的手段。比如常說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就需要堅定的持之以恒的信念。套路項目要克服枯燥,培養吃苦耐勞,不驕不滿的品質。散打項目要鍛煉不畏強敵,敢拼敢打,堅韌不屈的戰斗意志。長久鍛煉,可以培養青少年勤奮,果斷,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應該貫徹在武術練習和生活習慣上,“未曾習武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武德”是中國武術最看重的部分。古代師傅在收徒弟的時候最在意的就是人品,所以一直有句古諺語:“喪理者不可與之教”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把武德“仁”、“義”、“禮”、“智”、“信”思想貫穿在學生的生活日常,武術要求青少年在練習武術的同時通過對長輩、教練、老師、同學抱拳禮或鞠躬禮,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作風,培養學生恭敬謙虛、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
青少年在武術的學習中,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而且在“武德”教育的影響下使道德上得到洗禮,意志得到鍛煉,精神上得到滿足。這種深刻的心理體驗過程和特點,在一般體育活動中是難以親見和領悟的。無疑既有利于心理上的凈化,也有益于體質的增強。
1.3 增進交流,豐富生活
現在國內的各個階段的學生基本都抱怨壓力太大。筆者通過對部分在校中小學學生的訪問發現,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于升學、學習上的競爭、為將來的工作焦慮和父母過高期望等。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就要開始承受各種學習負擔,并沒有真正體會到快樂學習的滋味,社會上也不停地呼喚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新聞經常報道,學生因為不堪忍受壓力而自殺、離家出走或導致精神分裂的問題。貴陽市一名16歲的高中生就因為難以承受壓力從四樓跳下,導致重傷。益陽市一名12歲女生因為小升初沒考好,擔心家人給過大壓力而離家出走。南京林業大學一名22歲女生因不堪忍受考研和就業的壓力上吊身亡……這樣的悲劇屢見不鮮,壓力大使學生容易產生低落、煩躁的情緒。有的學生為了逃避壓力,不想上學,經常逃課,有些情緒積壓嚴重就想找其它刺激的事發泄,容易學壞。學生應該要正確看待壓力,要學會用平常心對待,調節好情緒,盡量去適應;同時也要掌握一些減壓的辦法。
武術具有競技觀賞,豐富生活的功能,學校開放武術課程以后可以定期在學校或者聯合其他學校舉辦武術表演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編排、競賽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其形象思維能力和感知創造力,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讓他們在課后時間得到有利的放松;使學生在編排動作互相交流學習之余也可以了解更多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這樣既排解了學習的壓力又可以學習中國傳統武術文化。
2.1 結論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體育項目,融入世界體育文化發展之中。武術進校園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培養意志 塑造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自我封閉人機交往焦慮傾向,增進交流;學習、弘揚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體培養意志 塑造人格心理健康發展。以此發展祖國的明天才會更加光明。
2.2 建議
利用當地相關部門,結合政府頒發武術進校園的相關政策,大力宣傳武術的作用。在中小學開放普及武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課程,并且要配用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進行輔導;要將武術教育進行改革,充分適應校園武術:淡化競技、突出教育、提高興趣、注重品德,以鍛煉教育為主,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確保學生可以積極女里的完成且不會因為難度過高產生挫敗感;定期舉辦武術交流比賽,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之余有放松的時間豐富生活以及了解武術背后的傳統知識文化將民族的文化瑰寶繼承發揚。
[1]楊少雄.武術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條件與路徑選擇[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5):607-610.
[2]薛欣,朱瑞琪,薛揚.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育現狀和發展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102-107.
[3]易克儉,易泓伶.淺談武術對青少年意志品質的影響[J].中華武術(究),2014(12):76-78,75.
[4]劉軍,邱丕相.我國武術文化教育現狀及其教育功能的傳承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1):126-128.
[5]王凱,李娜娜.對武術進校園的價值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0):52-53.
[6]邱丕相.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盛琦.中國體育風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G852
A
2095-2813(2017)05(c)-020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5.200
李辰(1993,7—),女,漢,江蘇邳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