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袆 牛眾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中國散打和西方拳擊文化的比較
李博袆 牛眾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體育運動是一種以形體活動為表現形式的文化,中國散打和西方拳擊都屬于體育運動的范疇。中國散打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應用,廣泛吸收了海內外同類項目地一些優點,且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有深厚的文化理念。雖然屬于體育運動的范疇但是其散打文化已經超出了一般的體育概念,講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內外合一。西方的拳擊文化側重于人體的外在表現,在西方的拳擊運動中更主張主動進攻、征服對手、戰勝對手,以最直接的力量來取勝也突出了西方文化的好斗性的文化特點,通過肢體運動和肌肉的線條展現出拳擊的魅力。中國散打文化和西方拳擊文化在精神文化層面,物質制度文化層面和行為制度文化層面都有明顯的差異,中國散打文化走的是民族化的道路,這也是中國三大走向國際化的關鍵。
散打 拳擊 體育文化 民族化
體育運動是一種有益身體健康的活動,隨著長期的發展體育運動產生了體育文化,中國散打也有著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成為了一種有形的、外顯的、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象征,中國的散打運動可分為精神文化層面、物質制度文化層面和行為制度文化層面三個層次,西方的拳擊文化也是一項古老的運動,但是偏重于視覺和身體的直接沖擊給人們以刺激的感受。
散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于春秋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散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散打從古代發展到現在,現代散打的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是1979年以后,國家體委本著積極、穩妥的方針對散打進行了有計劃、有組織的散打比賽試點,使中國的散打由民間的強身健體、娛樂活動正式成為了一項競技體育活動。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各個散打門派之間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繼承優秀的中國武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的訓練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散打技術,并且在全國范圍內散打門派越來越少,由多種散打模式發展為中國式散打,以至成為了亞洲錦標賽、世界錦標賽以及全運會上的正式比賽項目,展現了中國散打運動,中國散打文化也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散打愛好者。
拳擊也是一項古老的運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拳擊作為一項較量輸贏的比賽。當時的比賽沒有成文的規則,也沒有重量級的劃分,更沒有時間限制,直至一方失去比賽能力為止,用最直接的方法取得自己的榮譽和自己想要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直到1732年依據打斗的規則制訂了最早的拳擊比賽規則從而奠定了現在拳擊運動的基礎。
中國散打在東方大陸得以發展,東方文化更注重的是內在、整體、宏觀、共性的東西,但是也有一定的封閉性,也正是因為這些特性,導致了現在的中國散打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體育運動。中國散打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構成了散打在動態中求穩求整的一方面,更有中國五行、陰陽的文化影響,中國散打形成了穩中求動、求分的一面。中國散打并非是爭雄斗狠的體育運動,而是形成了以德為先,與習文一路,是人們的一種理想追求。
拳擊運動是在西方文化的滋養之中成長起來的,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外在和視覺上的比較個性和開放的東西。西方文化還有比較注重對抗和榮譽,在這樣的文化之中補短升長的拳擊文化使拳擊運動形成了主動進攻型、強者勝利的形式。西方文化的主流是把自然看作人的對立物征服自然是西方文化所崇尚的,對拳擊運動的理解為充分發揮人類體內的潛能,重視身體部位的協調與強壯,締造認了身體完美的身姿和強健的體態,已達到人類身心全面的發展。
最直觀的則是中國散打服裝、裝備與西方拳擊的巨大差異,中國散打服飾相對簡單,而拳擊運動則對服裝、裝備要求有特別的要求,比如護頭、護襠等裝備在正式比賽之中是必不可少的。
散打是中國傳統民族體育運動和武術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中國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項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散打精妙在它的招式的“散”,沒有固定的招式和邏輯思維,具有非常強大的靈活性,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能夠根據對手的姿勢來反應采取行動制服對手,而這也是中國武術所謂的最高境界就是拜托招式的束縛,追求武術學問的最高境界以無招勝有招。且中國散打在技術方面側重的是防衛,從側面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的愛好和平、反對侵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特性。從聯系方法上看中國散打主張內外兼修,并且人的每一個部分都可能成為攻擊對手的工具。中國的傳統武術思想是強身健體,俠義為懷,所以中國散打比賽都表現的不是過分的好斗,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情懷,展現了中國友好的傳統文化思想。
西方拳擊的內在核心是要戰勝對手,它的直接目的就是取勝,追求驚險性和刺激性給人類以感官上的直接刺激。有拳擊的地方都彌漫著強大的崇拜和競爭的味道,這也是因為西方民族一直追求的是崇尚人的個性自由,追求個性解放和個人實現。在西方的拳擊運動中更主張主動進攻、征服對手、戰勝對手,以最直接的力量來取勝也突出了西方文化的好斗性的文化特點。在拳擊運動中的勝利是拳擊運動者個人價值的展現,以此來證明拳擊運動者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取得自己想要的榮譽和物質享受。
散打主要是運用中國的傳統武術,靈活多變的招式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技術性的運動,而拳擊運動則是一項兩人對抗性的項目,在比賽中技術的好壞占一方面,力量的對決也是取勝的關鍵,拳手能夠有效準確而且有力度的打擊到對手的有效部位而且保證自己不被擊中是拳擊運動的關鍵。
目前,在中國散打上多以腿法和摔法為優先技能,因為這兩項技能在真正的散打比賽上有他獨特的優勢。相對肘法、膝法,腿法更能遠距離發動招式使得自己在散打比賽中盡快的占據優勢而近距離的作戰摔法又能比肘法、膝法更加實用的制服對手。相比西方的拳擊比賽中國的散打比賽追求的是技術性的得分取勝,而西方拳擊比賽則講究的是力量和技術的取勝,技能方式比較單一追求的是刺激的感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育運動從側面展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搏擊文化的中國特色,也展現出了西方文化的民族特性。
從現代強身健體的角度來看,經常進行散打練習和拳擊比賽都能提高人們的力量和耐力的身體素質,中國的散打運動能夠更好的鍛煉人的平衡能力、提高呼吸循環系統的功能、以及人們的靈活性。散打在成為一項技術性的運動的同時早已超出了一般的體育運動的概念,注重整體的協調和姿勢的協調,自然統一的文化特征展現了其優于其他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的特色與現在社會中生態意義上的健康意識想契合,這也是中國散打一直流行的內在原因,西方拳擊則直接鍛煉了人們強健的體魄,給人們以優美的身姿和強大的肌肉,特別是人們的上肢和軀干,能夠讓人們看上去精神煥發擁有強壯的身體,但是其適宜鍛煉的年限相對短暫,作為強身健體的技能中國散打運動和西方的拳擊運動都有其自己獨特的優點。
[1]張文天,劉明亮.中國散打與西方拳擊的體育文化比較[J].國際安全研究,2007(1):25-28.
[2]馬廣衛.散打運動與拳擊運動的發展和推廣傳播的比較[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5):143-144.
[3]張立燕.中華武術與西方拳擊差異的文化學探源[J].搏擊(武術科學),2011,8(7):29-30.
G852
A
2095-2813(2017)05(c)-021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