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森 王晶 郭超
(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 河北唐山 063009)
國際體育組織治理經驗問題研究①
李世森 王晶 郭超
(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 河北唐山 063009)
近年來,圍繞國際體育組織治理改革的發展問題,學界展開了深入廣泛的討論和研究。采用文獻資料、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對國際體育組織治理經驗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討。研究結論認為:為回應國際體育組織治理不善的問題,國際體育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改革實踐活動,根據善治改革項目,國際體育組織可以贏得旨在解決具體治理問題的項目撥款,同時,國際體育組織開發了一系列通用教育方案和信息資源,以幫助直屬的國家體育組織改善其治理狀況,這些治理手段措施都值得中國體育組織治理學習借鑒。
國際體育組織 治理改革 善治 經驗
近年來,圍繞國際體育組織治理改革的發展問題,學界展開了深入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展示了政策流程的工作。一旦深入研究國際體育組織改革治理的各項問題,那么就需要對體育可持續發展制定相關的促進政策。一些國家的體育組織治理改革沒能滿足實際需要,這表明國家體育組織的治理是不完善的,這同時會傳導到國際體育組織的治理效率上面。
近年來,陷入國際形象危機的國際體育組織,面臨重建形象的機遇和挑戰。國家體育組織的管理制度與國際體育組織一脈相承,也是國際體育組織治理改革體系的一部分。盡管存在各種優化的治理改革方案,這個問題后來被學界闡述為缺乏有效的治理,這限制了國際體育組織利用國家贊助、商品銷售、系統集成和通訊領域的能力,進而提升國際體育組織治理改革的績效問題。換句話說,國際體育組織明顯是治理效率低下,導致無效績效這一事實。有效的理事會治理將會促進組織的治理績效,有助于各項治理任務的圓滿完成,這一假設建立在完善非營利組織治理的規范性之上。總之,問題就在于國際體育組織治理制度及結構缺乏有效性。
為什么無效治理總是發生在一些國際體育組織中呢,有兩點原因是明確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固有治理結構下,大多數國際體育組織的運營不適合現代化的要求。國際奧委會認為固有的治理制度,對于吸引有經驗、有能力、有專業知識,以及對業務操作的人們來說是極其不現實的方法。以澳大利亞國家體育組織治理為例,澳大利亞國家體育組織治理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就是缺乏恰當的治理程序,在澳大利亞國家體育組織治理層面缺乏委員會及成員的責任陳述。而且,國家與州組織角色及職責分配不明確,領薪水員工和志愿者角色及職責分配不明確,其中治理及管理功能分配不明確是體育界最受關注的問題。
大多數國家體育組織的治理結構及其未能使用恰當的治理程序,是導致國家體育組織治理內部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國際體育組織理事會有很強的體育政策保障,但在商業治理事務上存在缺陷,新理事會有很強的商業談判技能,缺陷在于沒能與國際體育組織的利益相關者達成共識。
基于國際體育政策治理模式,澳大利亞體育委員會制定了體育組織治理指南。該指南強調了理事會的角色及治理責任,在促進國家體育組織處理日益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的重要性。因為日益商業化和全球化的體育產業對國際體育組織有更高的要求。隨著國際體育組織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理事會更需要在設定組織戰略方向中發揮指導作用,其中包括整合各種旨在推動采納國際體育組織善治改革實踐的資源整合需要。除管理改進項目外,國際體育組織治理改革最佳實踐原則提出了五條指導治理原則,而這同樣基于國際體育組織普遍實行的政策治理模式。這些原則包括定義組織內部治理角色、有效治理程序、創建有效治理體系、完善治理框架、成員響應機制。
以澳大利亞體育組織治理為例,澳大利亞體育委員會采用公司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對國家體育組織理事會運作的總體框架,理事是體育社會組織的核心,而經理是組織實踐層面的核心。這一觀點與許多研究人員的發現大相徑庭,研究員們已經證實領薪水的管理人員對非營利組織內部治理,以及國際體育組織內部的有效決策和治理業績具有積極的影響。澳大利亞體育組織開發的兩個主要信息資源,旨在為治理體育組織提供指導原則,來源于國家提出的政策治理模式。對這種模式的批評者指出了理事會與執行董事關系的理想主義觀點。理事會實施具體的治理改革政策,執委會負責貫徹執行,他們保持著嚴格的從屬關系。該模式及澳大利亞體育委員會沒能解決自愿理事會成員及領薪水員工的復雜關系,作為隸屬關系的國際體育組織同樣表現出這一必然的發展趨勢。
與此同時,改革治理結構問題反映出國際體育組織治理困境的問題。國際體育組織委員會的政策解決方案包括,基于專業技能任命理事會成員的治理模式。國家體育組織嘗試治理改革的實際成效極其有限,對國際體育組織理事會改革,以及國家體育組織的治理結構改革,為國家體育組織改善治理績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方向。國際體育組織治理改革實踐的啟示是,解決治理問題的關鍵在于制定一個治理戰略計劃。如果當前國際體育組織無能力或不愿開發治理改革計劃,當前的治理政策框架如果沒能認識到國家體育組織可以利用的其他非盈利性治理模式,那么傳導至國際體育組織治理的層面,就會影響治理績效的進一步提升。例如:執委會在國際體育組織治理改革實踐中仍然處于核心地位,而這一問題受到國際體育組織當前治理準則的忽視。可以預料的是,國際體育組織繼續依賴于現有的政策治理模式,難以解決國際體育組織志愿者與工作人員的復雜關系,同時導致國際體育組織治理績效的提升。
采用文獻資料、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對國際體育組織治理經驗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討。研究結論認為:為回應國際體育組織治理不善的問題,國際體育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改革實踐活動,根據善治改革項目,國際體育組織可以贏得旨在解決具體治理問題的項目撥款,同時,國際體育組織開發了一系列通用教育方案和信息資源,以幫助直屬的國家體育組織改善其治理狀況,這些治理手段措施都值得中國體育組織治理學習借鑒。
[1]黃璐.國際足聯善治改革趨勢評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6,32(6):1-6.
[2]黃璐.2016年國際足聯改革委員會報告解讀[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6,31(5):22-27.
[3]吳新宇.國際體育組織善治改革研究簡評[J].四川體育科學,2017,36(3):16-19.
[4]陳華榮.論歐盟體育治理基本原則的形成與發展[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5(1):156-157.
[5]黃璐.國際體育組織自治問題審視——以奧林匹克善治改革為背景[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31(1):6-11.
[6]黃璐.國際奧委會政治自治問題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31(1):6-11.
[7]張偉.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治理結構分析[J].體育學刊,2017,24(4):22-30.
[8]馮曉麗,蓋甜甜.我國民間體育組織發展的制度困境與路徑選擇——新制度主義視角[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29(6):1-5.
G8
A
2095-2813(2017)10(c)-023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230
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703040310)。
李世森(1976—),男,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體育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