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昶
(長江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荊州 434000)
在1995年以前,我國尚無乒乓球商業比賽。1995年之后,中國乒乓球界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商業比賽。前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許紹發邀請了佩爾森、王濤等乒乓球球星在大連、福州和廈門舉行了世界冠軍挑戰賽。這可以稱得上是我國乒乓球第一次商業比賽。從1995年開始,“中國乒乓球俱樂部比賽”開始舉辦,“中國乒乓球俱樂部比賽”以賽會制為比賽形式。1996年《中國乒乓球協會俱樂部章程》的頒布為我國乒乓球運動的職業化進程提供了規章制度的保證。1998年,我國開始舉行“中國乒乓球甲級俱樂部聯賽”,“中國乒乓球甲級俱樂部聯賽”以主客場制為比賽形式。1999年,“阿爾卡特杯”開始舉辦。到2000年,由魯能公司出資贊助,比賽更名為“魯能杯”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參賽球隊也由原來男女各8支隊伍增加到各12支。從1995年算起,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聯賽已經走過了22個春秋。
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簡稱為“乒超聯賽”(CTTSL)。該聯賽是由國家體育總局主管,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和中國乒乓球協會(CTTA)共同主辦。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不僅是代表中國職業乒乓球聯賽的最高水平,甚至可以代表全世界職業乒乓球的最高水平。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聯賽對于擴大乒乓球在世界的影響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聯賽的意義還在于推動中國乒乓球運動的健康發展、促進乒乓球運動的職業化進程。
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雖然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但是俱樂部的發展水平還是不高。俱樂部的機構設置不完善,專職人員也較為匱乏,很多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往往身兼數職。俱樂部的硬件設施也不完備,承接比賽的一些二三線城市往往連比賽場館都較為落后陳舊,俱樂部的訓練設施條件也不夠理想。大部分的俱樂部不像歐洲足球俱樂部一樣建設有人才梯隊,比如西班牙巴塞羅那俱樂部下設巴塞羅那青年A隊等。同時,僅僅只有數家投資企業對俱樂部具有所有權。大部分的俱樂部的產權都歸屬于地方體育局。從1995年中國俱樂部聯賽的雛形形成開始,一直夾在既“正式”又“商業”的窘境當中。當出現需要負主體責任的情況時,地方體育局與企業就開始相互推卸責任。這樣勢必會影響俱樂部的長遠發展,從而影響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發展。
很多乒超俱樂部的投入和產出根本不成正比,極少數的俱樂部可以通過聯賽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俱樂部的權益也沒有辦法完全得到體現,很多事情都是中國乒乓球協會說了算,比如聯賽的比賽服裝贊助、聯賽的廣告贊助,甚至包括聯賽的賽程安排(經常為了奧運會、世錦賽打亂比賽賽程)等都是中國乒乓球協會一手包辦。俱樂部球員的商業價值的所有權也不歸俱樂部。這些現象說明俱樂部缺少一定的決策權與主導權。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源依靠門票收入、較少的場地廣告以及主辦者的分撥經費。這些收入甚至不能滿足俱樂部的支出,使得俱樂部的生存都很難自食其力。隨著中國乒乓球職業化、市場化的深入,這些俱樂部愈來愈入不敷出,也使得贊助商降低了加入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積極性。
管理體制的落后是制約中國體育職業化路上的最大障礙,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同樣如此。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管理單位為中國乒乓球協會與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實際上其屬于“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相當于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運營、管理、辦比賽都是同一批人,“管辦不分”問題嚴重。坦率來講,俱樂部才是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所有權者。而中國乒乓球協會這些組織則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但實際上,中國乒乓球協會與國際體育總局乒羽中心則一直控制聯賽。以至于協會身兼“裁判員、管理人員”和“運動員”數職。使得政府過多地干涉乒乓球職業聯賽市場,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制約了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發展。聯賽的球星也無法像其他項目的聯賽一樣正常自由轉會,企業在運營俱樂部時無法行使自己應有的權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俱樂部的整體建設水平還是偏低。從俱樂部本身來講,俱樂部必須提高規劃意識,發展計劃一定得從長計議。效仿歐洲足球建立完整的自下而上的人才梯隊體系,加強與國家、省市專業隊、地方體育局在后備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整體水平,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乒乓球的整體水平。
完善的管理體制對于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發展具有十分關鍵的意義。目前,單項協會改革正在進行當中,中國乒乓球協會已經從以前的“完全官辦型”逐步向“半官辦型”轉變。從體制上完全實現對乒乓球項目的“管辦分離”,我們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去走。“管辦分離”有利于中國乒乓球運動的職業化,有利于中國乒乓球運動的市場化,有利于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產業化,有利于乒乓球項目更好地融入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聯賽市場,將中國乒乓球協會實體化、社團化,逐步將中國乒乓球協會與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完全脫鉤。完善中國乒乓球協會的管理制度,培養職業的乒乓球管理專業人員,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使我國乒乓球產業多元化,增強中國乒乓球協會的自我造血功能。
到2017年,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已走過第二十多個年頭,縱觀這二十多年來中國乒乓球職業化進程,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其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諸多漏洞及不合理之處,這些存在的問題亟待在日后的發展中逐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