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玲 李金龍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山西省退役運動員就業出路保障體系研究①
程彥玲 李金龍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對山西省退役運動員就業出路現狀、就業困難原因作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山西省退役運動員就業出路應從思想觀念、文化教育、職業教育、社會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保障體系。
山西省 退役運動員 就業出路 保障體系 研究
又是一個奧運年。無數優秀競技運動員將在這塊屬于運動員自己的舞臺上綻放美好的青春,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曾經萬人矚目的運動員,如今面對社會的懷抱,他(她)們卻步了、迷茫了,因此,建立有效、全面的保障體系,是運動員之需、時代之需、社會之需。
本研究正是基于此,立足于山西,對退役運動員就業出路現狀、就業困難原因作深入分析,并提出山西省退役運動員就業出路應從思想觀念、文化教育、職業教育、社會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保障體系,為山西體育運動的發展添磚加瓦。
山西區域位置位于我國中部欠發達省份,因此就業的整體狀況較我國其他一些東南部發達省份差距較大。通過查閱大量的研究資料,發現山西省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出路的整體狀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待就業運動員數量較大,比例高、年限長。
(2)競技運動成績較差的運動員就業困難。
(3)社會化普及程度較低項目的運動員就業困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研究表明,從經濟區域層面看運動員就業狀況,經濟發達區域的運動員就業出路較廣,就業較易;經濟欠發達區域的運動員就業出路較窄,就業困難。山西位于我國中部經濟相對較為落后區域,體育經濟、體育產業發展也相隨較為落后,決定了退役運動員的就業空間較為狹窄。
保障體系的完備程度成為運動員就業的主導因素。原有的運動員保障體系在“舉國體育”體制下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體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運動員所處的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體育環境都必將發生大的變化,仍然以舊體制下的保障體系去指導新環境下的新狀況,勢必會出現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現實和理想的脫節,因此改革舊體系,建立全方位、科學、有效的新體系,成為每一個體育工作者應該去認真思考的問題。
自身因素包括運動員思想觀念、傷病、文化基礎教育、文化再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自我主觀因素決定了運動員的就業。資料顯示,山西多數運動員思想觀念較為陳舊,坐等就業的思想較為嚴重;嚴重的傷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運動員的就業前景;常年的訓練使得運動員文化教育基礎非常薄弱;文化再教育更是“口頭之談”,“紙上談兵”;從沒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人數比例高達98.8%,自身制約因素得不到有效改善,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運動員們就業出路非常狹窄,就業困難局面的出現。
鄧亞萍,原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奧運冠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所取得成就在很多人看來也許是順理成章的,也許在很多運動員看來是無法企及的,但當我們再次梳理這段成功的人生軌跡時,啟發我們的也許不僅僅是她的成功,而是她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一個完完全全體制內的運動員,她無非是做到了思想觀念的超前,打破原有思想觀念的束縛,建立更具前衛的思想體系;文化教育,特別是文化再教育的及時跟進,彰顯其高瞻遠矚的目光,知識改變一切,知識就是未來。如果我們所有的運動員都能夠更新觀念、提升文化素養、強化自身職業教育,再加之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我想運動員就業出路將一定不會再成為我們思考的問題。
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來所建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競技體育模式以及當時的分配方式所決定下的國家管運動員、國家包運動員的陳舊思想觀念已然不適應如今社會的大發展,在如此大環境下應做到:思想明晰競技體育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及早規劃職業人生;運動隊應配備專業人員不斷和運動員進行思想溝通,使其形成“運動隊是我家,社會處處是生機”的發展理念。
研究表明,山西傳統體制下的運動員從進隊到離隊,可以說幾乎是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下進行訓練、競賽。因此,運動員除了運動專項技能,一無是處,建立有效的文化保障體系成為必然。
文化教育保障體系是一個系列性和持續性問題,研究認為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運動員基礎文化學習,學習應和選撥、訓練、競賽進行有效結合,還應注重學習、訓練、競賽時間的有效分配;另一方面,由于競技體育的有特殊性應不斷加大運動員的再教育機會,鄧亞萍的成功啟示可見一斑,既要在思想上鼓勵運動員接受再教育,也要建立有效保障制度,保障運動員接受再教育,形成“競賽有保障,文化有出路”的新格局。
從目前的調查資料顯示,山西省退役待就業運動員幾乎沒人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即使有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運動員,也會由于時間倉促,而起不到任何作用。研究認為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職業技能教育保障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強化國家集中組織與管理的作用,成立從國家到地方的專門退役運動員就業職業技能教育機構;(2)制定強制性的保障規章制度,要求退役待就業運動員必須參加職業技能教育培訓;(3)設立專項培訓經費,由國家財政、及各體育局和社會籌資構成,形成足額經費保障;(4)采用“訂單技能培訓”方式,市場需要什么技能運動員,我們就為他培訓什么專業人才;(5)培訓時間應有確切保證,不得低于五個月;六、鼓勵運動員進行創業,建立有效的創業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全方位保障。
調查表明,山西在退役運動員就業的社會保障方面,主要采取補償性安置方案。隨著社會發展,應建立更科學的社會保障體系,可從以下方面考慮完善現有保障體系:(1)建立健全補償性安置的標準,真正讓運動員受益;(2)建立社會法律保障體系,從法律層面保障我省退役運動員教育資助、就也培訓、就業保障方案以及政府性政策就業保障;(3)爭取政府組織行為下的社會自籌保障退役運動員基金組織的建立,形成穩定、可行的社會保障體系。
(1)待就業運動員數量較大,比例高、年限長;競技運動成績較差的運動員就業困難。社會化普及程度較低項目的運動員就業困難。
(2)經濟因素、社會保障因素、自身因素成為制約山西省退役運動員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
(3)思想觀念保障體系建立、文化教育保障體系建立、職業教育保障體系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建立。
[1]王曉紅,任苗苗.制度安排下運動員培養的多棱鏡透視[J].搏擊(體育論壇),2015(12):17-19.
[2]張恩利.我國運動員職業身份、職業特征及其職業發展權利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1):41-45.
[3]孫娟,陳志凌.優化運動員保險結構的路徑選擇及實現策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1):62-68.
[4]王曉紅,李金龍.文化教育:我國運動員群體的戰略抉擇[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4):11-15.
G812.3
A
2095-2813(2017)08(c)-019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95
程彥玲(1979,9—),男,漢族,山西嵐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中級,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李金龍(1963—),男,河北曲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