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安徽外國語學院 安徽合肥 231201)
三農建設與新農村體育發展互動研究①
馬飛
(安徽外國語學院 安徽合肥 231201)
新農村體育的發展對改善農村精神面貌、抵制愚昧落后文化、繁榮農村經濟、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文以三農建設背景下的新農村體育為研究對象,探索未來在三農建設中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自身發展方面有利條件下新農村體育的發展對策;以及新農村體育的開展在現代化農業建設、新農村建設、造就新型農民方面對三農建設的促進作用,以期達到兩者更好、更快互動共贏發展。
三農建設 新農村體育 發展 共贏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黨和政府歷來都十分重視“三農”問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發展迅速,與此同時,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即通常所說的“三農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公共性問題。農村體育是促進農村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載體,它的發展對改善農村精神面貌、抵制愚昧落后文化、繁榮農村經濟、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社會主義三農建設勢必為新農村體育的發展帶來新機遇與活力,而新農村體育的開展必將服務和促進三農建設。因此,在新時期研究三農建設和新農村體育發展之間的關系具有時代的必要性,且意義深遠。
1.1 農業生產方面
1.1.1 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為農民參與體育健身鍛煉贏得時間上的保證我國農業種植的作物南方主要以水稻為主,北方以小麥為主,來滿足人們日常吃飯需求。水稻、小麥生長周期長,加上農作物的天然弱質性,農民為了增產增收,就要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步入現代社會,隨著三農的發展,一些高質、高產的糧食作物研制成功和推廣,糧食產量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已不是問題。在我國許多地方并不適合種植水稻和小麥,但卻適合種植其他經濟農作物。如果樹、蔬菜等作物,投入的生產資料少特別是時間方面節省更明顯。1.1.2 走農業產業化道路,增加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中國未來農村經濟要想快速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來發展現代化農業。國家鼓勵農民群眾種植商品經濟農作物,在最近幾年對一些農產品的運輸方面開通了綠色通道,縮短了從菜籃子到餐桌上的距離,同時減少了中間環節為農民節省了額外的花費。目前產供銷一條龍的形成,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農民群眾要充分利用這一途徑,同時關注國家政策,了解市場。根據地方實情,種植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農作物,并要形成規模生產,便于采購商上門收購。簽訂相關對口銷售合同,保障農產品能夠以最低價出售,保證收入不受市場的波動而下降。
1.1.3 加快推進土地流轉與農業機械化水平,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在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中國農村到目前很多地方基本戶為單位進行農業生產。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為了推進農村發展和實行農村現代化水平,國家及時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實行農田改造與推動農機下鄉,以及近年來在農村對農戶的承包土地進行確權,促進土地順利流轉[2]。這些舉措為機械化的推廣提供了必要條件,也為農村勞動力進一步釋放提供經濟與制度上的保障。
1.2 農村建設方面
1.2.1 優化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參與體育鍛煉的設施資源
由于我國疆土遼闊,廣大農村地區在國家資源分配上不像城市那樣集中,加上資源有限與政策導向,我國在農村缺乏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我國在十一五期間開始在全國許多地方選擇有條件的農村進行新農村試點建設,取得很大成績,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這些新農村只是個別代表,還有更多的農村隨著社會的發展都要面臨舊村改造。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農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加上農村自身經濟的回暖,對發展新農村體育有著千載難逢的機遇。當前在舊村改造時就要把改善農民參與體育鍛煉的設施作為新農村建設目標的一個重要指標,相信我國農村體育在不久的將來開展成果顯著。
1.2.2 興辦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吸引青年人口就近就業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偉大決策。在廣大農村地區實行了以家庭為單位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由此解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于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農村中剩余勞動力開始以逐年井噴式大量涌向城市,全國出現了規??涨暗拿窆こ爆F象,也由此形成每年的數以億計的人口大遷移,農村人口的流失城市外來人口的劇增,造成一系列社會影響。通過在農村興辦鄉鎮企業和民辦企業,可以吸納他們就近就業實現“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這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住在地就業,可以有效緩解當前農村留守人口的年齡與性別比失調現象,他們也是開展新農村體育的中堅力量。
1.2.3 精心組織大學生村官選調,對有體育特長的畢業生實行政策傾斜
選聘高校畢業生村官到廣大農村地區任職,是黨中央為促進廣大農村快速發展做出的一項重要舉措。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此事具有長遠戰略意義?!蔽覈r村體育的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全國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而我國農村體育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其中缺少農村體育健身指導員和體育鍛煉志愿者的指導。所以,在大學生村官選調時,對有體育特長的畢業生的優先選擇,為新農村體育的快速發展吸納一專多能人才,是解決我國目前新農村體育發展有關農村體育人才匱乏的有效辦法之一。
1.3 農民自身方面
1.3.1 送科技知識下鄉,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我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統治有二千多年歷史,各種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代代相傳。現今廣大農民群眾文化水平仍低,思想上保守,不求思變。意識決定行為,加上一些人還長期認為勞動就等同體育的觀點等一些不利于農民群眾參與體育的因素,成為他們參與體育鍛煉思想上的障礙。所以要運用各種科技下鄉、知識下鄉的有利機會,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同時利用相關措施向農民群眾宣傳體育健身的意義和作用,增強鄉鎮居民的體育意識。通過宣傳使農民認識體育、了解體育、熱愛體育。讓全民健身運動在農村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積極參與的局面,并形成崇尚和參加體育健身的社會風氣。
1.3.2 積極參與新農保、新醫合,減輕農民群眾負擔
新農保,新醫合是我國現今在廣大農村推行的兩大惠農舉措,對改善農民的養老問題和解決就醫難就醫貴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農民群眾就會打心里放心、寬心去安樂地生活,不再掙錢舍不得花,把錢存于銀行用于防老,防病。他們才會樂觀地把掙到的錢用于改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才會關注健康,關注體育,主動參與體育消費。
2.1 體育發展與現代化農業建設
體育的健身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通過體育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防治疾病,在我國已深入人心,得到實踐的證明并且被人們所接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農業建設方面提出的必然要求。要與時俱進發展現代化農業,就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投人。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勞動力的投入主要是以體力活為主,這是導致大多數人為什么不愿意從事農業勞動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從事農業生產農民要有強壯的身體是必要的條件,是生產的保證。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體育可以有效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是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農民的重要途徑,是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根本保障。
2.2 體育發展與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大力發展新農村體育,讓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體育鍛煉,可以促進新農村的文化建設,豐富日常生活情趣,提高農民精神面貌。廣大農民群眾長期從事農業勞動,由于勞動的特殊性導致多種農業職業病產生,如腰肌勞損、下肢靜脈曲張、關節疼痛等。通過發展新農村體育后,對農民群眾進行體育方面的知識宣傳教育和健身指導,可以讓他們掌握一定的科學保健知識和健身鍛煉方法。經過系統的身體健身鍛煉可以有效減少農業職業病的發生率,減緩減輕身體勞動損傷帶來的疼痛。讓廣大農民群眾健康勞動,科學勞動,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身體保障。
2.3 體育發展與造就新型農民
2.3.1 改變農民的行為方式
體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教育功能,它能教導人們遵守社會規范、促進人的社會化。例如我們在進行體育游戲或某項運動比賽時必須要明確游戲規則,每個參與者必須無條件服從規則。如果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是必須要遵紀守法。在比賽和游戲中有自己的伙伴也有和自己對抗的另一方隊員,有裁判參與也有觀眾在四周觀看甚至起哄,如何正確對待這些與自己關系不同的人,對于直接參與比賽的人,對于間接參與體育比賽的人,社會都有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如果違反了這些行為規范,就會遭到眾人的譴責。上述種種非法律條文的文化強制,就會使得人們逐漸習慣正確的行為規范,在廣大農村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氣[3]。
2.3.2 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
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影響大,農作物的生長與成熟主要集中在氣溫高的時候,因此農忙就集中在那幾個月,其余時間較閑?,F在留在農村的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在農閑的時候一般不出門找些“副業”做,為了打發時間他們被一些周圍人帶動參與到打麻將、“斗地主”隊伍中,賭博現象在某些地方還比較嚴重。在一些偏遠的鄉村地區,老年農民群眾遇到解決不了和不明白的事還借助于燒香求神,導致封建迷信活動開始抬頭。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的好轉,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只有城里人才有的“文明病”現在農村也是屢見不鮮了。通過發展新農村體育讓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其中,可以豐富他們的農閑生活,增進健康,并有效控制文明病在農村的進一步蔓延。
2.3.3 改變農民的情感需求
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社會,廣大農民群眾也變得更多關注自己的經濟狀況,對物質追求達到最高程度,然而和目前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相比,他們卻漸漸淡忘精神生活追求,許多原來在農村長期繼承和發展的民俗文化開始沒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以利益至上,表情單一對人漠不關心,變得以個人為中心,缺少社會責任感。新農村體育在廣大農村開展后,可以豐富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在廣大農村同步。在體育鍛煉和體育娛樂中體驗到身體健康的幸福感,提高審美情趣;增加與別人的交流與合作,使其更加關心和樂于幫助別人,在農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新農村體育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對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起到助推作用,然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新農村體育發展要置身于三農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農業、農村、農民建設對發展新農村體育開展的有益因素。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期,牢牢把握三農的發展趨勢,使新農村體育發展與三農建設同步。新農村體育的發展能夠培養出適應新時期三農建設對新型農民的需求。所以,在新農村發展體育一定不能離開三農建設的有利背景,而是要加以利用,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把新農村體育開展地更好,為廣大農民群眾謀福祉;在三農建設偉大實踐中,新農村體育的發展將大有作為。
[1]于莉.社會主義新農村體育發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
[2]土流網.中央下發農村土地流轉意見:5年內完成承包經營權確權(全文) [EB/OL].http://www.tuliu.com/read-7879.html.
[3]楊文軒,楊霆.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Construction and New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Study
Ma Fei
(Anhu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1201, China)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rural spor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lore the future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under favourable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order to achieve both better, faster interaction and win-win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construction; New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Win-win
G812
A
2095-2813(2017)07(a)-0230-03
馬飛(1985,5—),男,漢,安徽廬江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學校體育,農村體育。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