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華
摘要:對當前農村生豬疫病流行渠道、流行原因及防控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生豬疫病;流行規律;防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11-0038-02
目前我國農村對生豬疫病的防范進一步加強,但取得的成效并不顯著。本文針對農村生豬疫病的防控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對策,供參考。
1 農村生豬疫病的流行渠道
1.1 養殖流通渠道
仔豬的大范圍流通是當前農村生豬疫病流行的主要渠道,由于仔豬販運戶(動物經紀人)或養殖場(企業)法人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履行調運報檢義務,對未經檢疫的仔豬進行違規調運,甚至從疫區調運仔豬和健康的仔豬進行混養,并沒有按照相關要求對外調仔豬進行隔離和監管,導致疫病大面積流行。
部分養殖場(戶)為了獲取暴利,將沒有接受過疫苗注射的仔豬直接出售,更有甚者以低廉的價格售賣患病仔豬,由于監管不嚴,導致生豬疫病的大面積發生、流行。
1.2 流動屠商倒賣病死豬肉渠道
由于農村地區相關部門執法力度不強,監管環節還存在很多薄弱的地方,導致不法屠商倒賣病死豬肉事件的頻繁發生。不法屠商將病死豬低價售賣給當地的餐飲行業或者個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豬疫病的流行幾率,造成的危害極大[1]。
2 原因分析
2.1 疫情報告不及時
在農村,經常存在發生疫病不及時向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情況,對患病仔豬隨意處理,隨意丟棄。多數養殖戶對于染疫的生豬都選擇了低價售賣的處理方式,以降低損失,從而導致疫情的大面積傳播與擴散。
養殖戶缺乏報告疫情的意識,導致疫情難以控制,只有在疫情大面積暴發時,才會選擇將疫情報告給相關管理部門。在很大程度上延誤了疫情處置的最佳時間,給相關部門處置疫情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2.2 防控意識不強
部分動物防疫工作人員對動物疫病的防控意識不強,特別是基層防疫人員年齡老化、文化低、待遇差,工作責任心不強,這也是農村生豬疫病大面積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動物防疫人員在防疫工作中態度不認真,不規范注射疫苗且相關工具消毒不徹底等也易導致疫病傳播流行[2]。
此外,動物防疫人員沒有按照相應的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再加上消毒設備不完善等,加快了疫病傳播的速度和范圍。
2.3 缺少科學的消毒滅源方法
農村養殖戶考慮成本問題,對生豬的消毒工作做得不完善,沒有按照相應的比例配制消毒液,濃度不達標消毒也就不徹底。還有些養殖戶使用過期的消毒藥物或長期使用單一的消毒液進行消毒,使病原產生抗藥性,其滅菌效果也大幅度下降[3]。
3 對策
3.1 強化監督與防控工作體系
國家應該根據農村地區生豬防疫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環保法規進行養殖條件的制定,對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實行準入制度,并且必須實現自繁自養,以縣為單位,農村生豬養殖盡量平衡發展、減少活畜流通。地方政府應強化動物疫病監督及疫病防控體系的建設及經費投入,對農村地區現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如地方政府可以優化動物疫病預防機構,建立鄉鎮動物疫控監督所,增強監管部門對養殖戶的監督作用。
畜牧獸醫部門應全面加強疫病監管工作力度,完善疫情信息。強化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將管理人員工資、基礎設施建設費、處理補償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對生豬疫病的防控起到促進作用,也保證了養殖戶的經濟利益。
3.2 設立旬報制度
管理人員應該要求養殖戶定期上報養殖情況,以有效控制豬病的流行。管理人員可以搜集該地區養殖戶的基本信息,并建立相應的檔案。通過建立旬報制度,可以對出現疫情的養殖場進行走訪,以便及時解決疫情問題[3]。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對動物經紀人的管理,使其學習相關法律,不在有疫情的地方販運生豬,做好出售仔豬的檢疫工作,并做好銷售臺賬。
3.3 提升動物防疫人員的職業素養
加強動物防疫人員職業素養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生豬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隱患,保證畜禽產品的安全。可以從提升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加強職業培訓、建立考核新機制等幾個方面著手。
4 小結
豬肉是人民群眾食用的主要肉類,保障豬肉的安全也是在保護廣大民眾的食品安全,農村生豬疫病流行,不僅給農村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對于消費者的健康也存在威脅。“精準扶貧”工作中,農村生豬養殖是推動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對農村生豬疫病流行規律以及相關防控對策的研究,是有效實現農村生豬疫病防控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 李曉斌,康修田,羅士仙,等.當前農村生豬疫病流行規律及防控對策[J].中獸醫學雜志,2015(10):29.
[2] 劉 林.農村生豬疫病流行規律及防控對策[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8):158.
[3] 羅可亮.當前農村生豬疫病流行規律及防控對策[J].現代畜牧科技,2016(11):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