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
摘 要 如何做好與群眾的溝通協調是廣大公務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試就公務員與群眾溝通協調的基本原則、方法及技巧加以探討,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公務員 群眾 溝通協調
中圖分類號:D630.3 文獻標識碼:A
在工作中,公務員一定要有“民本”意識,樹立正確的群眾觀,爭取群眾信任和支持。
1公務員與群眾溝通協調的基本原則
(1)樹立公仆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是受人民委托、按照人民意志管理國家事務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要明確自己的身份,處處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出現,而不能以“官老爺”的身份出現。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特別需要我們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想問題,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使前來辦事的群眾感到放心、舒心。這樣,即使事情辦不成,群眾心情也會舒暢。
(2)真正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如果公務員長期端坐機關,不下基層,就會陷于文山會海、迎來送往中,也就沒有時間和心思去聽群眾在想什么、議什么。深入基層,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地了解基層實情。作為公務員,我們要經常處機關下基層,且不能例行公事或是擺樣子。在基層中,我們不僅要看亮點,更要看問題,從而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健全完善工作。
(3)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正確對待群眾批評。群眾貼近生活現實,對于國家政策及公務員行為的優劣有切身的感覺。每個公務員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正確面對群眾的批評,樹立良好的形象。
2公務員與群眾溝通協調的方法及技巧
(1)平等相待,耐心傾聽。人與人之間因為職位高低,常常會形成一種不平等的氣氛。處于地位高的人,有時會以高自居,說話帶官腔,這就造成了與群眾交流的障礙。其實,公務員與群眾之間,應該平等相待,與群眾交流時,談談普通生活,拉拉家常,用征求、商討的語氣,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使對方產生親近感、愿意講真話。
(2)找準話題,進入正題。每個人都有自己關心的話題,如果從群眾關注的話題談起,他一定會愿意跟你談,等談到較為融洽時,再借題發揮,巧妙地轉入到正題上。如果公務員到基層去了解情況,和群眾談話時,—開始就要求群眾從國家大局考慮,從改革開放的大事談起,是很難貼近群眾的。如果換一個角度,從群眾關心的話題談起,效果就會好得多。
成熟溝通包括十大法則:一是以開放性的話語問問題。如“關于這個,你還有什么可以告訴我的呢” “你覺得,什么是最大的問題呢” “那表示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呢” “有沒有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呢”等。二是發問明確,針對事情。如“事件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誰需要負責呢” “在什么時候發生的呢”“怎樣發生的呢” “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最后的結果是什么”等。三是顯示出關心,及了解群眾的感受。如“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我可以理解這些事是你十分擔心”“我已經清楚為何你如此沮喪了”“我可以體會你當時傷心的程度”等。四是促使對方說得更清楚、明白。如“你可否告訴我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為了讓我更容易了解,請你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好嗎”“這是不是關于……”等。五是專心聆聽。點頭回應:嗯、好、哦、唔等。六是倘若你真是做錯了,要大方坦白地承認。如“這一點是我錯了,我沒弄清楚”“你是對的,我了解我錯誤之處”“這樣說是有道理的,我應該……”“謝謝你的指正,讓我立即了解”等。七是預留余地,具有彈性,別逼到死角。如“或許,我們可以試試別的辦法” “這是否是唯一的方法呢” “倘若采用別的途徑又如何呢”“可否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下一次,我們可否采用……”等。八是尋找真相。如“這消息來自哪里”“這些數據正確嗎”“我看過另外一些詳細的資料,在……”“我想,這需要做一個新的調查”“我們可否信賴這份資料”“這些都是最新的資料嗎”等。九是用關懷語氣引導,表示關心。如“這的確令人氣惱,讓我們來想想辦法”“真是讓人氣憤,但我(們)可以……”“你有足夠的理由對這事不關心,不過,從另一方來看……”“詳細告訴我一切吧!我們可能找出途徑來解決呢”等。十是成熟式理性:我了解這個決定的內在涵意。如“命令式權威”:我可以理解到,這對你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顧慮。“兒童式直接”:我希望沒有說錯什么,而導致你有被騙的感覺。“成熟式理性”:我們已詳細討論過所有的方法,始終覺得這是最好的;或許我們不必急躁地立即作決定,大家分頭思考一下,改天再議可能對我們更有利。
(3)把握方向,適當引導。在與群眾談話時,有時群眾會有一些不滿情緒表現,講一些比較離譜的話;或是因不了解情況,對政府產生不滿和抱怨。作為公務員,我們要注意把握談話方向:一是對不良的社會現象要表態鮮明;二是要講清形式,明確主流。如果能較好地把握談話的方向,就會使群眾產生愉快的、積極向上的情緒。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4)掌握方法,重視來訪。作為基層公務員,經常碰到群眾來訪,在接待時一定要掌握好語言藝術。態度要平和親切,消除群眾的心理障礙,使他們講出真話。在回答問題時,能答復的應立刻予以答復;如情況不明,可以打電活向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再酌情處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