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訂單抵質押融資的金融產品創新,能夠有效解決農村有效擔保抵押物不足、農民在規模經營中融資困難等問題。全國多地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實際,進行了訂單質押融資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面臨一些困難和障礙。為此本文設計出農業訂單質押融資的運作模式,并提出防范農業訂單質押融資貸款風險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訂單質押融資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8)-0091-04
一、訂單質押融資貸款的實踐與探索
訂單農業是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一種以契約形式組織安排生產的農業產銷模式,是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有力推手,也是順應市場經濟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由于農業生產自然風險較高、農村有效擔保抵押物不足等因素影響,訂單農戶的信貸需求往往很難得到滿足,發展面臨資金瓶頸制約。基于此,全國多地結合自身產業發展的實際,進行了訂單質押融資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常山縣糧食訂單質押融資貸款的實踐
浙江常山縣在國家不斷加強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的背景下,為了有效解決長期以來農民無抵押物、種糧大戶融資難的困境,2009年初出臺了《常山縣種糧大戶糧食訂單質押融資管理實施辦法》。2009年7月,以366.8畝早稻糧食訂單做質押,常山縣信用聯社給一種糧大戶提供貸款7萬元,開出了浙江省糧食訂單質押貸款第一單。隨后,糧食訂單質押貸款相繼在浙江永康、山東壽光等地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
1、貸款對象及用途
糧食訂單質押貸款對象只針對全縣流轉土地種糧面積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社。貸款用途只能用于在種植過程中所需生產成本短期流動資金需求。
2、貸款授信流程
首先由種糧大戶提出申請,信用社客戶經理接到種糧大戶的借款申請后,要深入實地調查,并及時對是否符合貸款申請額度給出明確答復。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需要填制《常山縣種糧大戶糧食訂單質押融資貸款申請表》,提供土地流轉協議書、糧食訂單收購合同、政策性農業保險保單等證明材料到當地信用社申請辦理。信用聯社調查申請對象的貸款條件,符合的按照相關貸款操作規程及時發放貸款。
貸款額度根據糧食訂單收購資金和糧食生產直補資金綜合確定,貸款期限根據糧食生產的季節特點、生產周期和還貸能力等靈活確定,貸款須按借款合同約定的時間按時足額歸還本息,按季結息,貸款利率在一定額度標準內享受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檔次的基準利率,超過部分按相關規定執行。糧食訂單收購資金及獎勵、糧食生產直補資金和理賠款優先歸還貸款,結余部分再返還到借款人的個人結算帳戶上。
3、風險控制和管理
為有效控制和管理風險,常山縣建立了貸款風險保障機制,由縣財政局將有糧食訂單質押融資農戶的直補資金直接劃入在信用聯社開設的涉農貼補資金專戶中。縣糧食局對擬收購糧食總量和保護價總價進行核實、確認,并將訂單收購資金劃入資金專戶。縣財產保險公司為種糧大戶提供政策性農業保險,若發生理賠,理賠款也劃入資金專戶。農村信用聯社全程負責質押融資信貸的調查、發放和收回,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簡化手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對訂單質押貸款實行專項管理。
(二)陜西渭南富平糧食訂單質押融資貸款的實踐與探索
為解決長期以來農業資產難抵押、農民在規模經營中融資困難的問題,陜西渭南富平縣創新“訂單農業融資模式”,種糧大戶憑借與糧食收購企業簽訂的訂單合同,滿足一定條件,就可向銀行申請訂單質押融資貸款。糧食訂單質押貸款相繼在陜西寶雞眉縣的獼猴桃訂單生產、安康旬陽縣的蠶繭訂單等中得到不斷推廣和復制。
1、貸款對象及用途。糧食訂單質押融資貸款的對象是符合一定標準和條件的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等,在借款銀行無不良信用記錄,開立了銷售專用結算賬戶等。貸款主要用于滿足種植、生產過程中的短期流動資金需求,如支付流轉土地承包費用及購買化肥、抽水澆地等費用。
2、貸款授信流程。貸款申請人先向農業局提出貸款申請,提交貸款申請書和反擔保保證人承諾書,由農業局初步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向金融機構出具《同意擔保通知書》。金融機構對貸款申請人和反擔保保證人進行貸前調查核實。凡符合貸款條件的,由農業局與貸款申請人簽訂《訂單農業貸款擔保合同》。金融機構經審查后同意向貸款申請人發放貸款。
3、風險控制與管理。富平縣嚴格控制糧食訂單質押貸款的償還風險,金融機構、農業部門、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通過簽訂《訂單農業貸款四方協議》等信用結構文件進行風險約定,如確保收購企業以高于市場15%的價格收購專業合作社所生產的農產品,農戶必須購買政策性農業險,保險金額不得低于貸款金額,且將金融機構設為第一保險受益人,若發生理賠,應將理賠款優先歸還金融機構貸款本息及相關費用。農業部門以在金融機構存入的擔保基金為客戶提供比例為1:5的擔保,對合作社等經營主體300萬以內的貸款利息給予70%的補助。如果貸款出現不良達到30天,金融機構從農業局擔保基金專戶中予以扣除,農業局將把專業合作社擔保的資產及土地經營權予以轉讓償還擔保基金。
二、農業訂單質押融資的潛在風險和現實困境
(一)法律尚未開啟許可糧食訂單質押貸款的先河
目前,浙江常山等地的糧食訂單質押貸款辦法,均由縣級政府發文實施,而糧食訂單能否設定質押,《擔保法》、《物權法》等法律雖然沒有做出禁止性規定,但也沒有對糧食訂單權利可否質押、出質登記及登記效力等做出具體的明確規定。因此,現階段,銀行辦理糧食訂單質押貸款面臨訂單質押是否有效的法律法規風險。當此類貸款一旦進入法律訴訟程序清收時,銀行根本不能提供足夠的法律法規依據,糧食訂單不能質押或出質手續無效,將直接導致信貸資金的損失。
(二)不完全訂單合同和機會主義行為造成質押合約難以有效履行endprint
在訂單合約簽訂前,由于農業產業的弱質性、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性、人的有限理性、高昂的信息搜尋成本、相關政策和制度安排的缺乏,訂單參與方很難確定詳盡和精確的訂單條款,如訂單農產品質量標準、交易價格、合同履行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等,這一較為粗略的不完全契約,暗含了合約糾紛或違約契機,因此合同的法律效力不足、執行力欠缺、合同履約率不高,為雙方事后壓價、拒售和其他機會主義行為留下了違約空間,制約了訂單質押貸款的發放。
(三)農產品價值控制是訂單質押融資的關鍵因素且控制難度較高
農業訂單質押融資的融資對象是訂單下未來農產品(而非現實已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的貨權,在融資過程中存在對農產品生產及儲存中的價值保全和最終農產品的價值變現問題。影響訂單農產品價值保全的主要因素除了農戶的生產經營能力、自然風險外,農業企業對整個環節的資金和農產品進行全程動態跟蹤監控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影響訂單農產品價值實現的因素主要包括交付價格、農業企業的資信水平等。因此,農產品價值控制并最終通過市場交易變現為一定數量的還款現金流是訂單質押融資的關鍵因素且往往是現實操作中的突出難題。
(四)農業訂單缺乏科學的價值參考物和專門權威的價值評估機構
農業訂單質押時,作為融資對象的農產品還沒有生產出來,因而農業訂單對未來農產品貨權的價值評估沒有現實的市場價格可以作為參考,也就很難根據該價值確定金融機構向農戶授信的最高額度。另外,當前我國沒有專門的農產品貨權價值評估機構,一方面在融資過程中難以對訂單有效性和可實現性進行評估,造成價值評估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另一方面,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交易、流通渠道單一,農戶一旦發生貸款違約,訂單農產品變現難度大,金融機構也很難利用農產品訂單的價值補償功能降低損失。
三、農業訂單質押融資的運作模式設計
通過對融資業務過程中各環節風險點的全面分析與把握,總結出適用于農業大戶或農業生產企業(以下統稱融資企業)的信用整合方式和各環節應采取的風險應對措施,得到一種可廣泛適用的農業訂單質押融資模式。
(一)訂單融資主體信用能力整合
通過農業訂單質押融資的農業生產企業或農戶往往信用基礎薄弱,容易遭遇資金流瓶頸。而其下游企業往往財務實力突出,自身信用水平較高。為了保證持續獲得高質量、低價格的材料供給,下游企業愿意通過信用捆綁的方式為融資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并愿意承擔連帶責任,具體做法是:銀行與下游企業簽訂一份擔保合同,如果融資到期而融資企業未能依約履行償債義務,則由下游企業無條件償還。
(二)訂單融資業務過程控制
1、對融資主體和農業訂單進行貸前評估
對融資企業及訂單進行貸前評估直接影響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水平,并可以為銀行授信和訂單實現提供保障。對融資企業的評估側重于與農業訂單實現相關指標的分析,如融資企業的資金和盈利狀況、運營現狀、訂單農產品未來的價格走勢、團隊管理素質等。對訂單的評估一方面要考察訂單內容的真實有效性,核實訂單農產品的數量、質量、周期、交接方式及違約處理等;另一方面訂單的可實現性是訂單評估的核心,需要重點關注下游企業的資信、融資企業與下游企業的關系穩定性、融資企業所在的供應鏈效率等。
2、農產品再生產過程中對資金和貨物流轉進行監管
訂單質押融資貸款要“一單一款、專款專用”,貸款只能用于該訂單項下農產品的農資采購和生產所需,不能挪為他用,銀行可以要求融資企業將貸款資金存放在專門賬戶上,農產品交付時收到的貨款也要存到銀行的指定賬戶中,銀行扣除融資本息及相關費用后再將余款支付給融資企業。在貨物流轉過程中,部分資金轉化為以貨物形式存在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常常會超出銀行的監督范圍,銀行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融資方式,如將訂單質押融資轉化為對原材料的倉單質押融資,以重新獲得對原材料的監控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訂單實現和信貸安全。
(三)農業訂單質押融資業務的流程設計
1、下游企業與融資企業(農戶或農業生產企業)簽訂農產品訂單合同,下游企業向融資企業支付定金。
2、融資企業向銀行遞交《農業訂單質押融資申請書》,并提供訂單合同原件及相關材料。
3、銀行審查融資企業和下游企業的資信狀況、生產能力等,當訂單所涉及的農產品不完全符合銀行的質押要求時,融資企業可通過與下游企業信用捆綁為其提供擔保的方式實現信用增級。
4、當融資企業的訂單融資資質被審查通過后,銀行與融資企業簽訂《農業訂單質押融資合同》,融資企業將訂單合同原件質押給銀行,下游企業向銀行提交付款承諾書。
5、銀行貸款給融資企業,貸款只能用于完成訂單所涉及的農資及原材料采購、農產品生產等。銀行對融資企業的采購、生產等環節進行監管,以確保專款專用及訂單實現。
6、融資企業完成訂單,交付最終農產品,下游企業支付貨款給銀行。銀行扣除融資本息和相關費用,余款支付給融資企業。至此,農業訂單質押融資業務完成,合同注銷。
四、防范農業訂單質押融資貸款風險的政策建議
(一)推動立法,從源頭和制度上防范法律風險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有效降低農業訂單質押融資的金融風險、真正拓寬農戶和農業生產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基礎保障。農戶訂單作為一種未來的貨權能否作為抵質押物、哪些訂單農產品可以被納入質押的范圍、金融機構介入直接基于訂單的抵質押貸款業務出現金融糾紛如何解決等都需要法律作出明確的規定。在法律法規未明確之前,銀行可以建立農業訂單質押貸款的規范性制度,如由訂單農戶本人出具承諾書,同意將糧食訂單收購和獎勵資金、糧食生產直補資金、理賠款優先用于歸還“糧食訂單質押貸款”,有效規避《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對糧食收購者不得接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委托代扣、代繳任何稅、費和其他款項等相關禁止性規定。endprint
(二)規范合同文本和簽訂程序,為訂單主體履行提供保障
訂單雙方簽訂的合同應符合《合同法》、《農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明確訂單農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價格、雙方的責任、義務和違約罰則、合同的變更與解除等,特別要對不可抗力造成不能履約的處置予以明確。政府可以組織訂單農業的參與各方,如農戶、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鄉鎮政府、專業協會等各方博弈,從而形成一個均衡的合同范本。在訂單簽訂過程中,可以由公證單位和公證人公證,實施審查備案登記管理,增強合同執行力。
(三)進行嚴格的業務過程控制,減小過程風險
從資金和貨物流轉角度來看,農業訂單質押融資業務包括了訂單融資、訂單實現、貸款回收三個主要方面。由于訂單融資具有“專款專用”的特點,融資企業拿到貸款后只能用于訂單項下的農資采購、農產品生產和交付,在這一相當復雜的價值鏈增值過程中,需要對融資企業的原材料采購、農產品生產等過程中所涉及的資金和貨物流著重監管。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對融資主體和農業訂單進行貸前評估,對采購、生產、交付各環節的風險點全面把握,對融資企業資信風險、供應鏈運營風險、外部環境風險的深入分析,以控制融資企業完成訂單的過程風險。
(四)成立農業資產經營公司,完善訂單抵質押品的價值評估體系
可以由政府成立省、市縣、鄉各級別的農業資產經營公司,對融資企業的農業訂單抵質押權進行價值評估、貨權管理和登記備案。金融機構在收到融資企業的貸款申請后,可對融資企業的質押訂單價值進行再評估,評估出的市場價值與農業資產經營公司的評估價值基本一致時,就可以簽訂貸款協議并發放貸款。農業資產經營公司作為中介,可以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信用風險保障金和服務費。如此,在為金融機構信貸決策提供參考的同時,具有政府背景的農業資產經營公司也可利用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強制性手段對融資主體的違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五)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性農業保險“雙管齊下”,給金融機構吃下“定心丸”
農業保險和商業保險主要針對農業訂單履約風險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對訂單農產品進行投保以轉移和分散由不可抗力帶來的風險。因此,一方面保險機構要開發面向農業生產者的專項保險險種,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業生產者的利益,滿足農業生產者生產成本的投保,因而保費應較低。商業性農業保險機構接受農業生產者的農產品產值投保,保險機構承擔的風險較高,可以適當提高保險費用,供農業生產者選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農業保險知識,強化農戶自我保險的參與意識。
(六)穩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
進一步完善合同履約、農產品質量、稅收等行業信用記錄,實行合同履約備案及重大合同簽證制度,建立起對農業訂單實現和訂單融資履約的監督機制,打擊合同欺詐或違約行為。涉農金融機構對不同信用等級的訂單農戶,可以劃定不同的貸款額度和利率,實施“量體裁衣”,動態管理,對符合條件且有良好信用基礎的農業大戶,優先給予一定額度的信貸支持,用信用手段去鼓勵或約束農戶的信貸行為。完善農戶信用信息的披露和共享,通過中介或政府部門建立農戶信用信息的共享機制,緩解農戶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參考文獻
[1]陳志新.基于動態信用農戶供應鏈融資模式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10。
[2]雷和平,王鋼,馬維華.大力推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N].金融時報,2013-12-25。
[3]李毅學,吳麗華.物流金融創新下的訂單融資業務風險分析與管理[J].當代財經,2008,(12):66-70。
[4]王春賢.關于進一步改進訂單農業金融服務的思考[J].金融經濟.2013,(12):18-25。
[5]熊劍.供應鏈金融模式中訂單融資業務風險評價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