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瓊
摘 要 我國的高中階段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延續,是付費的再教育。山東省經濟市兗州區從2008年在全省最先實施免除普通高中階段學費的政策,近十年帶來了經濟效益,贏得了民心。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法,分析并總結兗州區高中階段階段免費教育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兗州區 高中階段 定性分析 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1我國高中免費教育及其現狀
高中教育是對于義務教育的接續。我國的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等。然而我國的高中教育是非義務教育,學生就讀需要交納學費等相關費用。
2高中教育經濟效益理論基礎
我國對教育投資給社會經濟增長與發展所帶來貢獻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2.1教育經濟效益的定義
教育的經濟效益是指通過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勞動能力和素質,提高整個社會的知識總量和科技文化水平,從而在物質生產部門取得國民收入的增長;上述國民收入增長額在扣除用于教育和培訓的全部經費之后得到的余額或純收益,即教育經濟效益的量值。
教育的經濟效益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社會經濟效益:經訓練的勞動者,在社會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社會創造更大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增加國民收入;二是個人經濟效益:受過教育的勞動者個人能得到更多的勞動報酬。
2.2教育經濟效益的計量方法
(1)定性分析法。教育經濟效益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憑借歷史經驗,高度概括和抽象地論述教育能客觀地產生的經濟效益。
(2)定量分析法。是依據教育統計數據,利用經濟學工具,建立數學模型,并用數學模型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
3兗州區高中免費教育具體經濟效益分析
兗州區從2008年起實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拿出1/5財政支出來辦教育”成為兗州重視教育發展的最好證明。
3.1直接經濟效益
(1)有效改善農村家庭和城鎮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狀況。目前,我區高中、中職學校學生70%以上是農村學生。即使是城鎮學生,20%左右也是低收入家庭,82.2%的學生感到家里交學費存在困難。據統計,2008—2016年普通高中免費12932.02萬元,中職教育免費3590.12萬元。這樣就直接減少了家庭支出。
(2)高中階段免費教育使整體教育水平提高,創造出更大經濟效益。實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后,我區普通高中入學率提高了1.5%,更多的學生升入大學,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后,入學率提高了2.8%,接受中職教育人數增多,勞動生產率提高,個人繳納稅收增加,增加了社會財富。
(3)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帶動課余補習班行業發展。2008年至今,兗州區課余補習班利潤總額累積達到1084.8萬元,累計利稅1204萬元。同時也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壓力,8年以來從事教育服務業的累積人數在1865人,支付員工工資達到6079.2萬元。
3.2間接經濟效益
(1)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產生的公共效益遠遠超過了直接經濟效益。2008年以來,高中生和中職系列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就業學生人數年均4000人,全年勞動生產率在20萬元/人次。相比2008年以前分別增長3%和5.1%。平均每年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個人對社會和國家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諸如領取的失業救濟金、貧困補貼金、醫療補貼金等越來越少,減少了社會負擔。
(2)促進學生家庭群體消費結構優化提升。家庭消費觀念改變,教育成為家庭消費重頭。一個學生高中三年省去5000元左右的學費費用。為了促進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往往會在基本學習用品備齊后,增加一些課外讀物或學習用具以輔助子女學習。教育投入比重提升,為提前進入小康社會提供經濟支撐。
(3)促進全區餐飲零售業、教育衍生業整體發展并優化產業布局。2008年至今,餐飲消費整體營業收入累計99677.6萬元。營業稅收總計4373.6萬元。優化產業發展方面,很多學校周邊建設美食街,能夠優化餐飲業布局,促進了全區教育衍生業的發展。2008年以來,書籍、文化用品整體營業收入累計122590.4萬元,累計利稅達到296萬元。
4加大高中教育創新力度,提高兗州區高中免費教育經濟效益
兗州區在實行了接近十年的免費高中教育以后,社會經濟效益明顯,但是教育的經濟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
(1)教育管理體制與學校管理體制的創新是先導。就兗州區的現狀而言,教育投資要進一步精準化。重點應該放在小孟,新驛等弱勢鄉鎮,并且是弱勢鄉鎮的弱勢群體上,實現智力脫貧,這是未來兗州區教育經濟優勢的潛力區。教育投融資體制創新是路徑。建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適當的引進民間資本與財政投入共同合作辦學。但是需要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實現對于教育資源公平和正義的有力保證。
(2)教育體制創新是機制。改革條塊分割、重復辦學的舊體制。建議兗州區教育改革從小學開始,從一個學校開始試點,破除以成績定結果的現狀。大膽嘗試北京市十一中學歷史老師魏勇“開腦洞”的授課方法。
(3)用人機制創新是動力。改革現在重職稱、重文憑、輕能力的勞動用工與獎勵分配制度。建議兗州區今后在教師招聘的問題上,首先跟隨山東省屬事業單位招聘的節奏,在全省乃至于全國范圍內招聘一批優秀教師;然后再根據區內學校教師資源需求,再單獨進行補選教師的工作。
5總結
兗州區在全國范圍內首先實現高中教育免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民心工程,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雖然存在著大水漫灌的弊端,出現了教育經濟潛力發展進入亂碼增長期的“新發展”狀態,但是未來兗州區在提升教育附加值上大有可為。綜上所述,兗州區實現經濟跨越式的發展,要重視教育的經濟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