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956年一二月間,劉少奇指定陳伯達為他起草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陳伯達對此頗為用心,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搞出了一個初稿??墒?,劉少奇看后并不滿意,并把稿子送給胡喬木,問他有什么意見。胡喬木說,陳伯達起草的報告不像一個黨中央向八次代表大會所做的政治報告,倒像一個學術報告。陳伯達聽了心里不是滋味,很生氣。不過,劉少奇卻與胡喬木有同感,并對胡喬木說:“那好啊,他寫的不行,你來搞一個。”
接受任務后,胡喬木認真地起草起來。在此過程中,一天晚上,劉少奇要起草班子到他的住處去——當時大約已經接近10點了。劉少奇非常興奮,他說自己剛剛從毛主席那里開會回來,毛主席講了很好的意見,同起草八大的報告關系密切。毛主席講了什么呢?他聽了三十幾個部門的匯報,做了兩個多月調查,然后歸納起來,提出了十個問題,就是十個關系。劉少奇一一地向大家做了介紹。他說,有了毛主席的這個講話,我們這個報告的主調就有了。起草八大的報告要以毛主席講的這個十大關系為綱。
當時在場的鄧力群回憶說:這點,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看少奇同志當時顯得那樣的高興,那樣的興奮,因為可以說是一下子豁然開朗,找到了起草八大政治報告的路子。這個主意定了以后,胡喬木的起草工作就好辦多了。
(趙鵬摘編自《我為少奇同志說些話》,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年版,鄧力群/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