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背景,微信應用于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功用,論述了河南省高職院校圖書館開設微信公眾號進行閱讀推廣情況,探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 閱讀推廣 高職院校圖書館 微信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掀起全民閱讀熱潮。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高校圖書館紛紛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并注重利用微信平臺,拓展更廣闊的人際空間和文化空間。
1閱讀推廣
“書是為了用的”,圖書館是閱讀資源的聚集地和釋放地,閱讀推廣是其基本初衷。隨著圖書館發(fā)展模式從資源驅動型走向服務主導型,閱讀推廣和促進非正式學習越來越被認可為現(xiàn)代圖書館的使命。圖書館閱讀推廣,即圖書館從用戶閱讀需求出發(fā),通過多樣的活動和手段對用戶閱讀進行引導、幫助和服務,以有效吸引用戶走進并利用圖書館,增強和擴大圖書館的服務影響。
2圖書館閱讀推廣背景
2.1閱讀行為的數(shù)字化
數(shù)字化閱讀的發(fā)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據(jù)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數(shù)字閱讀盛行使人們尤其是成長于網絡的年青一代養(yǎng)成瀏覽性的閱讀習慣,就如朱熹說的“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也更加追求閱讀過程中的感官享受、互動交流和讀后分享。
2.2閱讀方式的多元化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推進,紙本資源被大量轉換為視覺文本、電子網絡文本,公眾掌握和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的能力亦不斷提升,“開卷有益”的傳統(tǒng)紙質閱讀日益演變?yōu)閺碾娮訒⑹謾C報、電子報刊雜志等渠道攝入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國民閱讀方式呈現(xiàn)數(shù)字化、個性化和移動化,電子閱讀、網絡閱讀、移動閱讀逐步成為主要的閱讀與信息獲取形式。
2.3閱讀模式的碎片化
海量信息的膨脹、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極大地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人們思維趨于碎片化。日常生活中不斷想看手機、只要有幾分鐘空閑就刷手機的習慣讓我們養(yǎng)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在每日零碎時間的閱讀中,閱讀變成了標題瀏覽式、內容跳躍式,呈現(xiàn)出淺顯化的特點,略讀正成為人們理解和收集信息的首要方式。
2.4新式“藏”與“用”矛盾凸顯
電子閱讀過程中的交流分享、視聽讀寫相結合等功能提高了人們對閱讀的興趣,也把瑣碎的時間變成寶貴的財富。但與此同時,時間的碎片化、電子閱讀便捷的收藏功能也同樣帶來文章泛泛點擊瀏覽、大量收藏后的“束之高閣”,電子閱讀“藏”與“用”矛盾凸顯。
3微信應用于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功用
作為圖書館界的主要力量,高校圖書館在對廣大師生閱讀推廣實踐中的努力和成果有目共睹,但也有部分高職院校由于經費和人員的短缺,只應付于圖書館的正常開放,閱讀推廣只成為其“世界讀書日”期間聚集人氣、活躍氣氛的一種活動,未能高頻率或常規(guī)進行。
據(jù)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發(fā)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6年,有62.4的成年國民進行微信閱讀,手機閱讀接觸群體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達41.67分鐘。高校學生接觸互聯(lián)網頻率高,對新事物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是微信用戶群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微信獲取朋友圈動態(tài),獲取各種資訊,進行文章閱讀,已成為大學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從而,高職院校注重將微信應用于其閱讀推廣,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閱讀興趣,增加大學生知識儲備,保障學生獲取文化、信息權利,促使閱讀平實化;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與用戶全方位的溝通和互動,增強讀者參與感,聚合更多用戶;有助于增進公眾對圖書館及其資源的認知,擴大推廣工作覆蓋面,全面提升圖書館支撐教學、科研的能力。
4河南省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
4.1河南省高職院校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號現(xiàn)狀調查
據(jù)我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統(tǒng)計,截至2016年5月30日,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129所,其中,高職院校74所。2017年3月,基于微信平臺,以河南省各職業(yè)學院圖書館名稱進行公眾號搜索,共得包括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封大學、河南水利與環(huán)境職業(yè)學院等在內的11個高職院校圖書館公眾號,由此,河南省高職院校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比率僅為15%,微信在高職院校圖書館中的應用有很大潛力。
4.2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形式
4.2.1讀書活動宣傳
微信平臺上,職業(yè)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信息主要包括閱讀活動宣傳及閱讀推廣相關的信息,如新書刊、數(shù)字資源等館藏的推薦,讀書征文比賽,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及讀書活動講座的預告與宣傳等。
4.2.2名著典籍推介
滿足公眾文化欣賞和娛樂消遣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而快餐文化的流行,讓公眾很難對名著、典籍等產生閱讀興趣。不少職業(yè)院校圖書館借助微信平臺分享和推薦國學知識、美文、歷史文化經典論著,使得公眾日常對文化論著有了更多了解和接觸。
4.2.3閱讀推廣專題服務
圖書館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在揭示館藏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館藏查詢功能,將一些優(yōu)秀讀物的書名或部分章節(jié)精彩片段推送給用戶,吸引他們花時間精讀深讀整本圖書,把碎片化閱讀引向精讀。
4.3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的不足
4.3.1推廣載體相對單一
微信融合了現(xiàn)在各式媒體的傳播手段,可以發(fā)送語音、圖片、文字、視頻信息,適合圖書館向用戶推送類型豐富的閱讀推廣信息。而據(jù)本次調查,大部分圖書館僅以文字與圖片作為內容載體,對推廣內容載體的把握仍停留在初級階段。
4.3.2推廣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endprint
相當部分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閱讀推廣仍僅是讀書活動及講座的宣傳,書刊、影像等的廣而告之,推廣形式固定,未根據(jù)用戶類型與需求設置欄目。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內容種類較為繁雜,未建立清晰的推廣專題進行系統(tǒng)化推廣。
4.3.3信息推送具有時限性
少數(shù)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號以來只有個位數(shù)的閱讀推廣信息,且是照搬其他訂閱號內容的后發(fā)內容,信息推送隨意性較大。寒暑假期間,部分職業(yè)院校圖書館微信更新頻率極低,甚至從未有新的推送信息,閱讀推廣有著極強的時間局限。
5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平臺閱讀推廣建議
5.1提高公眾號命名辨識度
圖書館公眾號命名隨意,不利于用戶識別和查詢,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閱讀推廣。各職業(yè)院校圖書館注冊微信應盡量不用簡稱和別稱,并以本館建筑或人文景觀或圖書館LOGO等作為頭像,方便廣大用戶搜索、識別和關注。
5.2提高推送信息內容質量
微信宣傳的影響力具有很大彈性,與內容質量高度相關。圖書館應充分考慮用戶個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微信各項媒體功能,選用契合用戶興趣的標題和輕松、詼諧的語言文字,配以切合題意的音視頻,提高推廣信息的質量,吸引用戶關注和全方位溝通、互動。拓寬工作思路,吸納學生力量參與到閱讀推廣工作本身中來,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輩交流,有效增強閱讀推廣說服力。
5.3增強與文化機構公眾號互聯(lián)
在全社會大力推進下,全民閱讀的恢宏景觀正慢慢展現(xiàn)。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平臺中的閱讀推廣,應增強與政府部門、出版發(fā)行部門及其它專業(yè)閱讀推廣組織微信平臺的互聯(lián),拓寬閱讀推廣的活動區(qū)域與影響范圍,使圖書館閱讀推廣進一步走進用戶個人工作、學習和生活。
5.4擴大微信平臺宣傳,增強關注度
除被動地接受用戶關注,圖書館應主動利用圖書館網站、圖書館微博、新生入館教育、宣傳欄、宣傳單頁等途徑發(fā)布圖書館微信號,并輔以二維碼掃描方式,擴大用戶對其微信公眾號的關注,增強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用戶覆蓋面。
參考文獻
[1] 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624684?fr=aladdin,2017-04-2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634/201606/t20160603_248263.html,2017-03-08.
[3] 牛波.圖書館微信閱讀推廣探析[J].晉圖學刊,2014(04):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