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
摘 要 高中語文承擔著學科的育人功能,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因而高中語文在教學中要將情感教育貫穿其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朗讀、多媒體教學、立足教材內容、聯系生活、運用寫作等手段將情感教育深入學生的心靈,逐漸讓學生成長為一個健全的、有人格魅力的全面的人。
關鍵詞 高中 語文 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課程中倡導“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還詳細地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該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等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高中年級是學生智力及身心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一個階段,學生感知能力和觀察能力明顯提高,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遠比初中生能夠自覺地、獨立而專一地完成觀察或其他學習活動。高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后者則逐步占主要地位,處在一個質變時期。因而這個時期的情感教育尤為關鍵,且極其重要。
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語文學科則是最好的灌輸情感的學科。在這一關鍵時期讓愛灑滿學生的心田,運用課堂教學中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學生的情感中去。
1運用朗誦技法觸發情感教育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朗讀有助于情感的傳遞。
高中階段,我們要把握朗讀的重要性,運用朗讀來調動學生情感,進行情感教育。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中,我們就要通過反復的深情地朗讀文章,品味作者傳達出情感。尤其是詩歌中大量排比句式,多個詩節的首位重復。這些部分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揣摩情感。
2運用多媒體教學帶動情感教育
荷爾德林曾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我們教師要滿懷一顆詩意的心走進教師,用真善美去感召孩子。課堂上我們要通過教學來傳遞積極、樂觀的情感。為了更好的進行情感教育,必要的時候可以借助音頻教學,用動人的,感情豐沛的語言來觸動學生的感觸。
如:詩兩首《雨巷》《再別康橋》這兩篇文章。在教學中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帶動學生的感官,觸動學生的情感,從而進行情感教育。《再別康橋》篇,通過多媒體視頻教學,讓學生感觸康橋那動人的景色,那天邊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那康河的水草,那美景通過多媒體的展現,輕輕地觸動著學生們的心靈。加之音頻中抑揚頓挫的朗誦,觸動著學生們。從而感知詩歌的思想美,情感美,意象美,語言美和結構美。
3運用教材內容進行情感教育
剛進入高一年級,我們就應該進行情感教育。我們通過語文教學幫助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科學志向和高尚的社會理想。這一情感目標的確立有利于未來幾年學生的學習生活。
如: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教學中,我們就要抓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作者面對這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千,不禁發問: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命運的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作為教師,我們就要適時抓住時機,來引導學生是樹立一個高尚人格目標。在如今這樣繁榮穩定的社會時代背景下,我們中學生要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也應該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4以文本為出發點,聯系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于漣老師說:“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用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知道學生深入文本體驗、感受思想的光彩、情操的優美、形象的鮮活、語言的靈動、享受如入山陰道中美景應接不暇一般的快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在理論角度辯證地分析了父母對孩子之間的愛的不同。“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親代表思想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向世界之路的人。”教學中,從文本出發,聯系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教會體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關注生活、關注他人、學會生活,關愛父母。引領學生在生活中跟父母溝通,聽父母對孩子的囑咐與指導。情感教育方面,我們積極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愛,同時認清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幫助學生更理性地認識自己、認清生活的本質。
5運用寫作,進行情感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寫作的方式,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從而進行情感教育。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而中學的語文教育正是運用這日常教學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讓愛灑滿學生心田,讓情感教育貫穿于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逐步成為有思想、有內涵的豐富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