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 要 本文提出知識工作生產率測度的多屬性效用模型,并且采用實驗經濟學方法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基于多屬性效用模型的測度方法能夠有效衡量知識工作生產率,尤其在高知識含量的工作生產率測評中,知識工作生產率的多屬性效用測度方法的優勢更加明顯,為正確衡量知識工作生產率提供了方法工具。
關鍵詞 知識工作 知識工作生產率 知識含量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多屬性效用評估模型是由Keeney于1974年發表在期刊“運籌學研究”上的論文“乘法效用函數”中系統提出的,之后對其模型進行發展演變,成為非常適用的效用評價理論。本文對其模型進行系統研究,作為知識工作生產率測度模型的理論依據。
1知識工作生產率測度的實驗背景
實驗目的在于獲取生產率的效用評估測算的相關數據。實驗調查過程中發現知識工作績效評估雖有單項生產率指標的評價得分,但是缺乏把各項生產率指標進行綜合評估的方法,也沒有對生產率測評的等級進行排序的工具。盡管年終對教師、職工的工作業績進行優秀、及格、不合格的評定,但是等級的排序并不得而知,形成知識工作生產率測度的模糊領域,難以給工資、獎金、職稱評定等提供合理的準則及標桿。
2實驗數據說明
此次實驗中的被試者,即兩個評估者提供了高低知識含量工作生產率指標的測評得分信息。排除評估中的極高得分值,專家1和專家2各提供了4組高知識含量工作測評的有效數據,最后獲取8組高知識含量工作生產率評估指標變量的分值。由于被試者所在部門的員工工作大多數是高知識含量的工作,低知識含量的工作非常少,最后本實驗獲取三組低知識含量工作生產率指標的有效評價分值,其數據來自于專家1。
3實驗結果
3.1高知識含量工作生產率的效用測評計量結果
兩位評估者分別對五位高知識含量員工的工作生產率進行指標得分評價,指標得分在0-10之間,剔除極端值10分,最后得到四位高知識含量員工的工作生產率指標得分。實驗過程中,評估者對高知識含量員工的工作生產率進行了排序,其數據結果見表1。
表1的數據表明采用知識工作生產率的效用測評模型計量的高知識含量員工工作生產率的效用排序情況與專家對員工生產率水平的評估排序是高度一致的,這表明知識工作生產率的效用測度模型是有效的、合理的,而知識工作生產率的效用測度方法通過對評估者的生產率效用偏好進行量化,使得生產率的測評結果合理公平化,實現了客觀合理地評價員工工作生產率的目的。
3.2低知識含量工作生產率的效用測評計量結果
本次實驗中獲取的低知識含量員工生產率的有效數據是專家1提供的三位員工的生產率評價分值,通過效用函數測算的生產率效用水平等級順序與專家排序是一致的,證明對不同知識含量的員工生產率,應該采取不同的生產率效用測評函數及評估方法。
4總結
不同知識含量層次的工作生產率評價,需要采取不同的測評方法。實驗過程中發現如果采用低知識含量的工作生產率效用評估函數計算高知識含量的工作生產率,或者采用高知識含量的工作生產率效用評估函數計算低知識含量的工作生產率,將使得生產率的效用水平及評估結果呈現差異化,因此不同知識含量層次的工作生產率評價,需要采取正確的測評方法。
參考文獻
[1] Keeney,R.L.Multiplicative utility function[J]. Operation Research,1974,22(01):2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