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武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德宏 678400)
中小學足球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及思路創新
趙宏武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德宏 678400)
足球作為備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一直被納入我國各級體育教學體系當中。作為學校體育的必修課,足球已經成為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愛。然而,近年來足球教學的發展嚴重受阻。為解決這一難題,該文著重分析當前中小學足球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尋求教學創新的路徑,以期改善并促進我國中小學足球教學的長足發展。
中小學 足球教學 創新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將校園足球列為建設體育強國的一項重大任務,以此來推動我國體育強國夢和中國夢的實現。
1.1 教學理念陳舊,內容不夠合理
在我國中小學實際的足球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欠妥、考慮較為片面,往往只重技能獲得,而忽視對學生認知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適當培養。在教學實踐中,經常脫離學生主體,很難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合理規劃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因內容過易或過難產生厭學或畏難情緒。對于舊有的教學內容,沒有及時更新、緊跟時代步伐,內容陳舊,從而大大減弱學生參與足球訓練的興趣。
1.2 教學方法缺乏有效性
目前中小學足球課堂教學偏重于體能鍛煉,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只是照本宣科、單純的口頭論述,對實踐演練只是簡單地示范與模仿,教學方式單一陳舊,很難吸引學生注意。而且在足球練習中,缺乏對每個學生實際情況的清楚認識,不能做到有針對性地訓練。除此之外,教師重個人技能訓練、輕團體合作,對學生團體合作意識的培養造成極大威脅。尤其是舊有教學方法的影響,長期束縛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陷于被動學習的困境,很難滿足新課程提出的教學要求。
1.3 教學模式機械、單調
目前我國中小學足球教學出現了2種極端的模式。一種是足球課完全變成了理論課,很少留出學生進行實地練習的時間;一種是完全放任學生自行練習,卻并未向學生傳授任何理論知識與練習技巧。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疑是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很難達到足球教學要求學生達到的素質。要么只學理論缺乏實踐,要么盲目實踐不懂理論,長久下來什么也沒學到,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學生很容易就厭煩教師、厭煩課程。
2.1 教學理念的創新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中小學足球教學理念。中小學足球教學既要滿足可持續性的要求,又要滿足發展性的要求。具體內容如下:第一,中小學足球教學活動不僅要滿足學校和社會對提高中小學生足球素質能力的需求,還要滿足中小學生個人對足球興趣愛好的需求;第二,中小學足球教學在滿足當代中小學生對足球的學習要求的同時,也要滿足下一代中小學生對足球的學習要求;第三,中小學足球教學要滿足足球項目不斷發展的需要,但同時又不會危及其他體育項目的發展。總體上,中小學足球教學就是要立足于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觀念,強調以人為本,通過合理調控和科學設置影響中小學足球教學活動的各個要素,使中小學足球教學能夠實現協調、穩定和持續的發展。
2.2 教學內容的創新
針對中小學不同階段學生足球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可以考慮從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合理設置不同等級水平的教學內容。內容的安排以足球基本理論、技戰術、心理健康知識、身體素質發展等為主。其中,初級階段是足球啟蒙教育,傳授足球基礎知識與技能,適當介紹足球的基本技術,適用于低年級和基礎較差的高年級學生。中級階段是足球提高教育,面向的是小學高年級、初中、足球基礎較差的高中學生。主要是以普及足球教育、擴充知識、提升興趣、增加技能,參與課外足球活動,具備一定參賽能力為目標。高級階段是足球精英教育。這一階段適用于高中學生,用以發展足球特長、提升足球水平和比賽能力。內容涉及較為高級的技戰術及比賽要求,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提升比賽能力。
2.3 教學方法的創新
個性化引導教學法。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全面細致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及練習情況,并能準確分析其優勢及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指正、引導和鼓勵,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這種教學方法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實現有效教學。
串聯組合教學法。足球技術教學具有連續性,利用這個特點,該教學法將單個的技術動作逐一串聯起來,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動作技巧,便于學生練習。在教學中,采用游戲和對抗2種方式進行。這2種開展方式或輕松愉快,或緊張激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足球比賽教學法。這種方法就是組織學生在實際的足球場上進行真實的足球比賽,以達到實際足球技能的提升。在比賽中,教師應認真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列出長處與不足。賽后針對共性問題,集體說明。個人問題,則逐個約談學生,指出其問題所在,并給予適當建議,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4 教學模式的創新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機械單調,成效甚微。對此,我們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三四五”足球教學模式,包括“三步走”“四授法”和“五環節”。
“三步走”主要包括課前準備、課上探究和課后鞏固。具體做法:(1)課前準備,教師要提前備課并告知學生教學內容;學生則提前了解相關內容,完成教師課前預習的要求。(2)課上探究是學生對照教師理論課的講解,在實際練習中參照教師傳授的動作技巧,一邊練習,一邊體悟,并提出問題,反思自己。學生在討論不得結果的情況下,再由教師出面解決。(3)課后鞏固是學生技術提升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指學生課后對所學足球技能的鞏固練習。在此環節教師也進行現場指導答疑。
“四授法”主要是在課堂上采用多種授課方式(啟發式授課法、討論式授課法、案例式授課法和多媒體授課法)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第一部分即課的開始階段,教師系統講解并示范,在指導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啟發式授課法”穿插其中,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提問,發揮自覺能動性;第二部分以“討論式授課”為主,教師組織小組練習,通過各小組在練習過程中的討論及練習后的效果評價,學生對自身實現初步認識,然后由教師總結問題并指正;最后即課的結束部分,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以比賽或教學視頻為素材進行“案例式授課”,加深學生認識,鞏固所學內容。
“五環節”主要指“目標主導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把握授課”“授課方法多樣化”和“課上課下相結合”,這5個環節在足球教學中缺一不可,必須嚴格執行。“目標主導教學”發生在課堂開始階段,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初步認識。這一環節在授課中起著主要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加深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面對中小學足球課堂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傳統的教學理念、內容、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去解決。為此,我們需要深刻分析當前問題、更新觀念、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模式,以此來創新中小學足球教學的新思路,實現中小學足球教學的新發展。
[1]高亮.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中學足球教學探索[J].運動,2015 (1).
[2]孫光旭,時立新.校園足球教學內容等級水平體系構建與彈性管理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4):69-72.
[3]張金龍.簡論職業高中足球教學影響因素及對策[J].運動,2015 (24):113-114.
[4]黃漢城.中職學校足球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13):90-91.
G807
A
2095-2813(2017)03(a)-01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