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奇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風險因素研究①
姚天奇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該文對現階段危害半月板的危險因素做一簡單總結,希望提供一些幫助預防和治療半月板損傷的信息。結論:半月板損傷的機制尚不明確,但是前交叉韌帶的損傷、后交叉韌帶的損傷以及半月板根部的撕脫都會使半月板損傷的風險加大,并且會對膝關節的生物力學作用產生影響,因此在這些結構損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半月板損傷的預防,并及時處理上述幾種損傷,以防止其對半月板造成繼發性的傷害。
半月板 生物力學 危險因素
半月板是承受和傳遞載荷,吸收震蕩,穩定關節,協助關節潤滑和接受本體感覺的重要組織,半月板完整和良好的功能狀態是保證膝關節正常功能的基礎。現階段的解剖學研究表明,半月板的外1/3才是有血液供應的紅區,重建血液供應,才能使半月板重新形成具有完整性的整體。而其他白區部分半月板的營養只能借助于關節滑液來進行物質代謝。受傷之后的半月板,由于沒有血管和半月板自身的力學環境,難以恢復,治療起來比較困難,而且對患者的生活影響非常大。
流行病學顯示[1],在各個項目的半月板損傷統計中,半月板中部的損傷占到了24%,還有8%是內側半月板損傷,而且有20%~30%是和其他韌帶損傷有關聯的。國外的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半月板發生的總概率達到了近32%。損傷風險僅次于前交叉韌帶。在膝關節組織結構中,半月板損傷的發生率非常高,但是目前又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因此需要研究半月板的損傷機制,在預防損傷方面做出一些建設性的貢獻[2]。
風險程度最高的幾個因素分別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后交叉韌帶損傷和根部撕脫。
3.1 前交叉韌帶損傷后對半月板的影響
ACL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ACL損傷后,股骨與脛骨在負重時會出現關節不穩的情況,從而導致半月板撕裂和軟骨損傷等問題。關節不穩還會讓關節內發生一系列繼發性損害,其中內側半月板發生損傷的概率非常高,可達到80%~90%,而且有2/3的ACL損傷會合并內側半月板的損傷,還有報道指出,陳舊性的ACL損傷更會造成內側半月板后角的損傷[3-5]。
馮華等[6]研究發現,內側半月板后角的應力在切斷ACL之后,隨著屈曲角度的增加,應力也會呈正相關上升。但是不同屈曲角度對脛骨前移的程度也構成影響,在30°時最明顯。因此可以證實ACL的損傷會使內側半月板后角過度負荷,而且有可能隨著關節角度的增大呈現關節負荷遞減的趨勢。還有研究表明[7],在前交叉韌帶受傷后六周未處理會使前交叉韌帶和半月板損傷的發生率提高到55%。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半月板損傷的發生率會越來越高。前交叉韌帶受傷后六周為敏感期,內側半月板損傷的危險性會加大。
3.2 后交叉韌帶損傷后對半月板的影響
膝關節后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后向穩定性的主要結構,PCL損傷以后可以直接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同時也會繼發出膝關節載荷和應力的重新分布,從而引起膝關節內結構損傷。章燦等[8]在研究中發現,當膝關節處于90°位置上時,PCL完整組、PCL前外側束切斷組(ALB)、后內側束切斷組(PMB)、PCL全部斷裂組在200 N載荷下進行內側半月板生物力學載荷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各組之間均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表現出的應變值水平為PCL完整組<PBM組<ALB組<PCL全斷組。這就比較清晰地表明后交叉韌帶的撕裂是膝關節關節不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導致內側半月板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半月板根部撕脫對半月板的影響
半月板根部的作用為將半月板牢牢固定于脛骨平臺,完整的半月板根部對維持半月板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半月板根部撕脫,會導致半月板環形張力喪失,半月板向周圍脫位[9]。另外半月板后跟撕脫也會導致股骨和脛骨接觸應力發生改變,與半月板切除相似,而當進行相應的恢復手術后,半月板的功能與接觸應力也同時回歸正常[10]。
半月板損傷的機制尚不明確,但是前交叉韌帶的損傷、后交叉韌帶的損傷以及半月板根部的撕脫都會使半月板損傷的風險加
大,并且會對膝關節的生物力學作用產生影響,因此在這些結構損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半月板損傷的預防,并及時處理上述幾種損傷,防止其對半月板造成繼發性的傷害。
[1]Antonio Frizziero.State of the art of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related to surgical procedures[J].Muscles Ligaments Tendons,2012,2(4):295-301.
[2]M Majewski,H Suanne,S Klaus.Epidemiology of athletic knee injuries:A 10-year study[J].The Knee,2006 (13):184-188.
[3]Henning.Current status of meniscus salvage[J].Clin Sports Med,1990(9):567-576.
[4]Indelicato,Bittar.A perspective of lesions associated with ACL insufficiency of the knee: a review of 100 cases[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85(198):77-80.
[5]馮華,洪雷,耿向蘇,等.前交叉韌帶損傷合并內側半月板ramp損傷[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651-655.
[6]馮華,張輝,郭鐵能,等.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切斷對內側半月板后角應力的影響[J].中華骨科雜志,2006,26(7):476-478.
[7]范宏斌,張春禮,李明全.前交叉韌帶斷裂后半月板和軟骨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04,20(2):73-76.
[8]章燦,趙瑞波,廖瞻.后交叉韌帶斷裂對內側半月板體部生物力學特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7):62-66.
[9]戴祝,陳志偉.半月板根部撕脫的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8):715-718.
[10]Allaire,Muriuki,Gilbertson.Biomechanial consequences of a tear of the posterior ooot of the medial meniscus. Similar to total meniscectomy[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8(9):1922-1931.
R684
A
2095-2813(2017)02(b)-00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011
姚天奇(1992,7—),男,漢,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運動損傷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