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征
(杭州市余杭區少年兒童業余體校 浙江杭州 311100)
關于新時期地方青少年田徑運動訓練的深入思考①
葛征
(杭州市余杭區少年兒童業余體校 浙江杭州 311100)
田徑是奧運賽場上經典項目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就已將田徑列為競技比賽項目,發展至今成為奧運會設立金牌最多的項目之一。作為基礎運動,不少地方都開始培養青少年加入田徑運動訓練,但從相關調查得知,多數地方青少年田徑運動訓練技術都缺乏規范性、再加上沒有較好地把握田徑訓練規律及存在學生學習和訓練矛盾,以至于訓練效果一般。對此該文則主要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望能給田徑教練員提供參考。
青少年 田徑運動 訓練 地方
當前體壇一直流傳“得田徑者得天下”的豪言,也間接說明田徑在運動賽場上的重要性。不少地方政府都從初中或高中挑選訓練對象組成當地田徑隊參加比賽,雖然取得過不少佳績,但也從中反映出不少田徑訓練面臨的問題。尤其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此階段正是身體發展的關鍵過程,如果在訓練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必然會提高競技水平,促進地方田徑獲得高質量的快速發展。
1.1 田徑訓練技術缺乏科學性
田徑運動是目前所有運動中最早出現于競爭歷史中的項目,反映出古代人類最基礎的運動方式就是田徑,例如人類常見的走路、跑動、投、跳躍等基礎動作。經過漫長的競技體育發展成為最受人類歡迎和認可的體育項目。可以說人類演變和進化是相對漫長的過程,毫無疑問田徑運動作為人類基礎運動形式也經歷了相同漫長的過程。田徑技術在這樣一種特殊的環境影響下也以緩慢的變化反映人類基礎活動。但這些運動從技術角度分析都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恒定性,沒有較大的變化空間。自從田徑項目引入奧運會及其他大賽上,其項目技術動作可以說沒有發生本質性變化,只有部分單項因技術動作因素發生了改變,在某種程度也提高了田徑運動水平,并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田徑技術和其他項目相比一直呈現出穩定的技術形式。
正是因為技術動作沒有較大的變動,才為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打下良好的基礎。但部分地方田徑教練員沒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無論從田徑動作結構還是訓練細節都缺乏規范,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必然會成為影響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的最大影響因素。
1.2 存在學習和訓練的矛盾
多數地方田徑青少年運動員都選擇在業余體校訓練,通常會選擇上午學習文化知識,下午進行專業訓練或者清晨訓練和下午學習文化。雖然從表面看這兩種計劃無明顯問題,但實施起來卻發現學習時間往往會和訓練時間產生沖突,不是學習占用訓練時間就是訓練占用學習時間。再加上臨近大型比賽時間,教練員都會增加比往常會多的訓練強度,以至于大部分學生都將時間貢獻給田徑訓練,因沒有時間學習文化知識而導致成績下滑,與沒有參與田徑訓練的學生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甚至日常生活也與其他學生不同。基本上每天的時間都和其他運動員一起,而運動員家長也將孩子所有希望寄托在田徑運動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個項目上取得更高的榮譽,對學生未來高考也有著一定的加分作用。如果孩子在田徑運動上并沒有如家長希望一般獲得較好的成績,就會面臨前途發展問題,因此就需要田徑教練員合理判斷學習和訓練情況。
1.3 未把握田徑訓練規律
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如果青少年能具備良好的體能,將十分有利于田徑運動成績提升,只有在專業訓練和優質的身體情況下才能獲得較好的成績。因此無論是田徑項目還是其他競技體育項目都要求在訓練中加強運動員體能,目的在于挖掘運動員潛在能力,促使青少年運動員能更好地發揮體能和潛能。然而體能訓練也相對復雜,需要田徑教練員了解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和訓練學等多項理論知識并在實際訓練中合理應用。然而目前很多田徑教練員并不具備這些能力,導致青少年無法接受更為完善科學的訓練,更無法提升個人能力。
2.1 提高田徑教練員專業素質,提高田徑比賽質量
無論是在田徑項目,還是游泳、排球、羽毛球等競技體育項目中都需要教練員具備強有力的綜合素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青少年訓練成果和訓練質量。當前我國田徑基層教練員專業素質存在明顯差異,可以說處于什么階段的教練員都有。從大層面分析田徑教練員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沒有對田徑這項運動投入較大的熱情,更沒有足夠的責任心,因此要及時整頓田徑教練員隊伍。一名優秀合格的田徑教練員除了要具備專業的人體運動理論知識和科學的訓練方式,還善于在訓練中發現運動員存在的不足,積極研究國外內優秀田徑運動員訓練案例,不斷對自身訓練方式進行創新,提高田徑訓練整體質量。此外運動競賽是激勵運動員訓練的途徑,應積極改革不利于青少年的田徑運動競賽制度,建立和青少年田徑訓練規律相符的競賽,以保證青少年田徑訓練能實現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完善競賽獎勵制度,積極利用多媒體宣傳取得優異成績的地方田徑隊,必要時可提供資金和物質雙重獎勵,一方面能激發田徑教練員和運動員將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田徑運動中;另一方面能增強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青少年體育運動的重視,促進青少年田徑訓練發展。
2.2 建立運動員教育保障機制,改善田徑運動學習
毫無疑問競技體育在我國有一定的優勢,主要受舉國體制影響。但目前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處于學習和訓練的矛盾中,尤其在地方基層訓練中這種問題更加明顯,甚至影響田徑運動項目開展,導致部分在田徑運動上有著較強天賦的人才流失,因此要充分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吸引熱愛田徑運動的人才且在教育、體育兩大系統中解決學習和訓練沖突的問題。在此過程中要求地方政府和田徑教練員積極溝通協調,制定有利于運動員全面發展的訓練計劃,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使田徑運動員在不影響訓練的前提下掌握文化知識。一般參與田徑訓練的運動員都是在12~18的青少年,教練員在安排訓練時應充分考慮運動員年齡差異,積極培養運動員學習興趣。尤其對于高中階段的運動員來說,年齡的增長必然會增強運動強度,此時可安排適當的專項訓練,前提是也不能放松文化課學習,只有專業和文化協同發展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田徑運動員。
2.3 加強田徑運動科研化研究,優化田徑訓練環境
從田徑理論角度分析,田徑是典型的體能項目,運動員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受自身體能水平影響。而提高青少年田徑運動員體能水平應結合其實際身體發展規律,如果制定的訓練計劃違背青少年身體情況則會收到相反的效果。田徑基層教練員應在熟知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生長發育的基礎上制定科學有效的計劃,在這一工作中就需要科研工作者介入田徑訓練,結合科研工作人員的建議和田徑教練員的專業經驗,全程監控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訓練進程,從而提高其訓練的科學合理性。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應避免一切人為、客觀及非客觀影響因素,確保運動員在和諧科學的環境下提高訓練效果。
總之,青少年是身體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更是訓練的基礎階段。如果地方田徑運動想要保持運動員的高競技水平狀態,就要在日常訓練中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積極取得國家、社會及相關組織的支持,根據青少年身體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提高青少年的田徑運動成績,促進其身體健康成長,也進一步推動地方田徑事業穩定發展。
[1]丁萍.對新時期地方青少年田徑運動訓練的思考[J].今日科苑, 2015(12):41.
[2]王保成.對青少年訓練“田徑運動是基礎”的思考與質疑——對田徑運動青少年早期訓練理論與觀點的再認識(下)[J].田徑, 2015(8):34-36.
[3]徐顯峰.關于青少年田徑基礎訓練中的幾個問題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78.
[4]蔣兆云.淺析青少年田徑訓練存在的問題及應對[J].體育時空, 2015(23).
G82
A
2095-2813(2017)02(b)-007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072
葛征(1978,3—),男,漢,浙江麗水人,本科,一級教練,研究方向:青少年業余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