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萍
(湖南工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2)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審思與現實困境①
鄧莉萍
(湖南工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2)
我國經濟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人均GDP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公共需求也隨之增加;基于目前農村體育公共需求以及基本特征方面內容,需要對相應的工作進行調整。下面對公共服務價值本源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價值方面的內容進行審思,最后對現實困境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說明。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 供給 價值審思 現實困境 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公共服務理論已經有所發展,供給價值方面的問題一直是此項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而供給便是如今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主要方式,距離自給尚且存在較大距離。基于此,應對公共服務價值方面的問題以及現實困境進行重點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中的問題進行處理,下面對相關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1.1 行政任務以及民生取向之間的協調
隨著我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逐漸完善,政府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方面的工作產生更多重視,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相應工作中,并為其提供更多優惠政策支持。但是從實踐舉措以及政策文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取向問題以及民本宗旨。另外,著眼于我國基本國情,發現由于相關工作的公益性質導致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不高,相關工作僅能獲取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從價值取向方面對其進行分析,發現具有較強的行政任務導向,換言之便是行政任務和民生取向之間的協調并存。
由于存在兩種價值取向,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供給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若從行政任務方面進行考慮,雖然可以取得一定成績,但是人們卻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政治任務的完成方面,對實效方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形式方面。從民生取向角度講,應本著一切為民的指導思想進行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工作,無論是政策、經費或是計劃等均需將人民當作思考問題的中心,避免出現形式主義類問題。目前實際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工作中,可謂是二者兼備,具體的價值表現便是二者逐漸地博弈與協調。
1.2 政績導向以及需求取向方面的協調
后者便是供給價值訴求的一種體現,站在民需方面的角度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工作進行思考,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切實落實公共服務工作,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但是由于供給體制存在一定的強制性因素,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中產品以及設施方面的類型、數量產生影響,對其進行決策時往往未能將農民的實際需求進行更多考慮,最終無法避免體制性的藩籬,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更多地考慮政績問題;而從民需取向方面可以對人們的訴求進行真實反映,政績導向的角度僅可以被稱之為剛性需求。
不同供給價值取向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產生不同的影響,后者更加科學合理,前者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供求不對等的畸態,并且對供給方面存在較大危害,形成非民需無謂供給以及盲目投入的不同情況。供求不相匹配方面的問題便會導致資源浪費,進而使供不應求方面的問題加劇,向農民提供其不需要、不喜歡的體育公共服務致使供給過剩情況的出現,從表面看為人民提供了一定的實惠,實質卻是對其體育權利的破壞。
2.1 行政任務取向導致供給保障存在問題
法律法規、經費等方面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提供支持,但是在行政任務導向下資金未能更多地應用于基層體育活動的組織開展工作中,而是被當作體育事業單位的補貼資金。農村體育資金不足,人均經費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存在較大比例的資金將用在文體站從業人員的補貼方面,能夠真正用于體育活動的資金極少。
基層體育事業單位僅能將一些指定任務或硬性規定進行落實,對“自選”方面的服務不夠重視,將資金更多地用于“養人”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以及相關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資金不足方面的原因較為復雜:農民自身經濟水平、政府支持的力度以及公益性質導致的“外投入”方面的問題等均為資金不足的原因。政府撥款、體彩公益金便是其主要來源,但是由于供給主體以及方式方面的問題,導致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對政府以及國家財政方面存在過強的依賴性。
2.2 非衡體育觀念對供給總量、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均衡發展的理想狀態很難實現,非衡才是如今的普遍狀態,盡管我國想要實現經濟以及體育事業方面的平衡發展,但是實際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以我國在各方面投入資金的比例為例對其進行分析:在住房、醫療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更多,重視程度更高,體育公共服務方面與這些內容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導致非衡現象的出現,這種非衡體育觀念將會導致供給價值方面有所偏差,供給總量較少以及價值方面的偏差便是供給現實困境中的重要體現。除此之外,對供給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解時,發現“完全未能提供”以及“不充足”的情況占據7成左右,從供給缺口方面也可以側面印證財力不足的現實困境以及對供給方面產生的負面影響。
2.3 供給主體、形式方面的單一
由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方面工作的非直接回報特點,導致了供給主體以及形式方面的單一。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供給時,真正可以應用于基層體育事業活動開展方面的經費較少,同時政績取向對供給方面產生一定影響,人們對容易產生政績痕跡、肉眼可見的供給投入更多,對效果難以顯現的內容則不予理睬,導致供給內容比較單一,不能對農民的體育需求進行滿足。
此外,人們對農村公共衛生、水利事業以及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較為重視,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方面未能產生足夠重視,甚至將其進行邊緣化處理,因此未能獲取足夠的財力支持。由于非直接回報的性質導致民間投入較少,供給方面更多需要依靠制度內的供給支持。
針對上述現實困境,人們可以通過民本服務觀的強化、推進民生體育觀以及公共行政精神的培養等措施實現。
首先,通過民本服務觀的強化可以為供給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及保障,對政績價值取向以及行政任務取向方面的思想進行摒棄,避免形式工程的出現,同時將更多的資金用在“養事”方面,將資金真正用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實處。
其次,對民生體育觀進行宣傳。通過推廣和宣傳,使人們對體育事業的重要性產生更多認識,社會方面需要對體育事業民生價值有所了解,國家需要對體育弱項進行完善建設,公民個人需要提高體育健身意識,借此對供給方面的現實困境進行突破。
最后,公共行政精神的提高。這一方法可以為供給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轉變政績導向以及行政任務導向方面的不良現狀。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水平,滿足農村居民的體育公共需求,研究人員已經對公共服務價值本源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追溯邏輯起點方面的問題以及供給方面的價值取向,同時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現實困境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進而制定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中問題的解決策略。上文已經對其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希望可以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啟發。
[1]胡慶山,王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審思與現實困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4):20-24,30.
[2]秦小平,王志剛,王健,等.“以錢養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改革新思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1):32-35.
[3]陳家起,劉紅建,朱梅新,等.蘇南地區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有益探索[J].體育與科學,2013(5):111-117.
[4]唐雪秋,關陽宇,陸元兆,等.壯族聚居區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現狀的研究——以崇左市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 87-89.
[5]李珊珊.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探索[J].體育文化導刊, 2014(12):43-46.
G80-05
A
2095-2813(2017)02(b)-01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61
衡陽市特別委托項目(項目編號:2013B(III)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