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勛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把好的教育帶到就業崗位
劉國勛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社會上很多人都說中職學生只經過三年簡單的技術培養就走入了職場走入了社會,他們的基本素質、人生基本格調都低于大學畢業生。基于這樣的社會認知,所以我認為,在職高教育中,德育應該提升認識層面,職業學校應該對學生在道德觀、擇業觀、從業觀等方面進行更加艱苦細致的教育工作。
第一,就業教育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職高生除有一部分通過對口高考升人高職院校以外,相當一部分在畢業后都要直接進人社會就業,所以,職高階段是由學生生活向職業生活過渡的準備階段,同時也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更是職業觀念形成的起步階段。擇業觀正確與否,關系著職高生就業的方向、領域,也直接關系到其求職的成功率。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職業學校的德育應該為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服務。在培養學生的擇業觀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定位,并妥善處理諸如社會需要與個人興趣、個人特長之間的矛盾,職業理想與現實的就業形勢之間的矛盾,職業技能和學業文憑之間的矛盾,工資待遇與工作條件之間的矛盾以及眼前利益與職業發展前景之間的矛盾等等。職業學校的就業模式是學校推薦就業和職高生自主就業相結合,因此,職高生在就業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但同時也面臨用人單位的需求。培養正確的擇業觀,使職高生能正確地進行自我定位顯得尤其必要。
第二、就業教育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從業觀。從業觀是指一個人對從事某一職業崗位勞動的態度和職業道德觀。這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它決定著每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職業表現以及他們走向職業成功的可能性。一個人只有確立積極的從業觀念,才可能由從業發展到敬業、樂業,最終走向建功立業。職業學校德育工作者在就業教育中應該教育學生在謀得職業后盡快實現角色轉換,樹立正確的職業角色觀念,維持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并引導他們正視職業壓力,克服職業倦怠,在自我管理中完善自己。正確的從業觀雖然不是經短期教育就能完全形成的,但學校德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肯定能使學生在養成良好的從業觀方面奠定基礎。
第三、就業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為核心。職高生所從事的往往是第一線的工作,工作條件相對較差,勞動強度相對較高,同時待遇又較低,所以職高生往往會產生一定的自卑感,認為自己的工作地位低、沒干頭。因此職高德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是指職業工作者對所從事職業和個人通過工作而實現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識,職業價值觀對一個人的擇業觀和從業觀起著核心和統率的作用,并影響從業者未來工作和學習的方向。職業學校的就業教育應當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即選擇并從事社會所必需的、與自己的能力特長相適應的、有利于自己發展的職業和工作崗位,在這一崗位上積極進取,勇于競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從而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綜上可以看出,就業教育應該多途徑、全程性地進行。就業教育應當強調在傳授就業所需的知識、技術、能力的同時進行擇業觀、從業觀指導,并與就業指導相配合,將必要的就業心理輔導切實地落實到個別的或者集體的教育活動中去。由于就業教育涉及擇業觀、從業觀、職業價值觀的全面培養,兼及就業心理輔導、求職技巧的指導,因此必須長期、持久地進行,必須貫穿于學生整個職高生活的始終。
職業學校的就業教育還必須是全員性的,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和政治課教師,政教處、團委、就業處、學校領導和各學科教師都應適時地擔負起教育責任,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在就業教育這一主題上形成德育合力,努力保障教育效果的最優化。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一下幾點:
(1)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課程教育。這門課是職業學校的必修課,要真正上好這門課,必須取消統考,然后采用上課、討論、演講、調查研究、對從業成功者進行訪談或請成功人士講座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對擇業觀、從業觀、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方面有更深人的了解,同時,了解自己的潛能、社會的需要以及別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2)注意總結經驗和教訓。各學科教師應該結合自己進行職業指導的經驗和教訓,在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使學生了解學好各科課程對今后就業的影響,將終身學習和為全面發展而學習作為持久的學習動力。
(3)開展就業心理咨詢和輔導。職高生由于成績較差、文化水平較低,因而普遍缺乏自信。職高生的就業方式、就業領域與職高生的心理預期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學生在就業的問題上肯定會遇到挫折,在職業的流動性和競爭性日益增大的今天,職高生很容易遇到找不到工作或不適應職業甚至失業的問題。所以,學校的就業教育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或輔導,使他們對未來就業的挫折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4)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學校在就業推薦過程中,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不僅要保證上崗率高,而且還要保證優崗率高,要為學生在合法條件下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同時,要向學生介紹求職的一般程序、求職時的穿著、禮儀、交談技巧等注意事項,讓職中生無論在哪里都能閃亮登上社會的舞臺。
只要做好以上幾點,堅持把這些理念貫穿到我們的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塑造教育形象,中職學生就會自然的把這些素質帶到就業崗位,樹立好的社會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