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呈毅 范松燕 薛桃龍
2468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
薛呈毅1范松燕2薛桃龍2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致病原因復雜,病程長且反復發作,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痛苦,為探討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的病因,我們對2468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進行過敏原研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5月至2016年9月門診就診的蕁麻疹、皮炎、濕疹等過敏性皮膚患者2468例,其中女1397例(56.60%),男1071例(43.40%),年齡最小10個月,最大86歲,平均33.4歲,其中0~12歲592例(23.98%),13~35歲703例(28.47%),36~59歲1048例(42.46%),≥60歲125例(5.06%),所有過敏性皮膚病均符合文獻診斷標準[1,2],診斷明確。
1.2 檢測方法 試劑采用MEDIWISS Analytic GmbH公司生產的AllergyScreen過敏原診斷試劑,對2468例患者均抽取靜脈血5 mL,離心后取血清進行免疫印跡法檢測:包括食物組IgE、吸入組IgE和血清總sIgE、食物組包括蝦、牛羊肉、貝、雞蛋白、牛奶、蟹、菠蘿、莧、芒果、腰果、小麥;吸入組包括戶塵螨、屋塵、桑樹、貓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點青霉、煙曲霉、黑曲霉、交鏈霉、矮腸草、蒿草、葎草、藜草。柏樹、榆樹、柳樹、櫟樹、樺樹、楓樹、胡桃樹、梧桐樹、楊樹等。
1.3 操作步驟 (1)將試劑恢復到室溫(20~22℃),用經蒸餾水以1∶25稀釋的洗脫液濕潤硝酸纖維素膜;(2)棄去洗脫液,在檢測板上加入250 μL的血清標本,在混勻器上室溫孵育45 min;(3)沖洗后加入250 μL抗抗體,在混勻器上室溫孵育45 min;(4)沖洗后加250 μL鏈霉親和素標記物,在混勻器上室溫孵育20 min;(5)沖洗后加入250 μL底物,在混勻器上室溫孵育20 min發生顏色改變;(6)流水沖洗終止底物酶反應。
1.4 結果觀察 對于每種過敏原,試劑條上顏色的深淺因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sIgE抗體含量成正比,完全干燥后將試劑條插入Rapidreader閱讀儀上讀取結果,連接計算機進行量化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比率表示,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以Plt;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2468例患者中IgE陽性為1409例(57.09%),根據年齡分組:0~12歲IgEgt;100 IU/mL 462例(78.04%),13~35歲428例(60.88%),36~59歲479例(45.61%),≥60歲40例(32.00%)。
2.2 同一患者可多種sIgE同時陽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可能是由1種過敏原引起,也可以是由2種或2種以上sIgE引起,同一患者同時多種sIgE陽性情況,見表1。1309例陽性患者中,對2種及以上sIgE有陽性反應有749例占57.22%。

表1 同一患者多種sIgE陽性情況
2.3 2468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中sIgE陽性者1309例,占53.04%,其中吸入性sIgE陽性者713例占28.89%,食入性sIgE陽性者178例占7.21%,兩者均陽性408例,占16.53%,吸入組sIgE陽性率高于食入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lt;0.05)。[3]
2.4 吸入性和食入性sIgE陽性情況 在吸入性sIgE中,以塵螨(戶塵螨、粉塵螨、屋塵)的陽性率最高,為863例,占34.97%,其余依次為霉菌組合(點青霉、分枝霉、煙曲霉、黑曲霉、交鏈霉)、樹組合(柏樹、榆樹、梧桐、櫟樹、楓樹、胡桃樹、梧桐樹、三角葉楊樹、柳樹)、草組合(矮豚草、蒿草、律草、藜草)、蟑螂、桑樹、狗毛皮屑、貓毛皮屑、陽性率依次為14.3%、14.1%、13.0%、13.0%、4.3%、3.1%和1.8%,在食入性sIgE中以牛奶陽性率最高為244例,占10.0%,其余依次為魚,蝦,蟹、芒果、堅果(腰果、花生、黃豆)、小麥、貝、莧、雞蛋白(雞蛋黃)、菠蘿、牛羊肉,陽性率依次為9.8%、6.2%、5.4%、5.0%、4.4%、4.2%、3.0%、2.1%、2.0%。
2.5 不同季節sIgE情況 各季節吸入性sIgE的陽性率有區別見表2,塵螨、霉菌組合、草組合、蟑螂在夏秋季陽性率比春冬兩季高,樹組合則在春夏兩季較高。
2.6 年齡組與sIgE陽性率間存在負性線性關系,兒童組sIgE陽性率最高達72.97%(432/592),其次是青年組為56.04%(428/703),中年組為42.56%(446/1048)老年組最低為29.60%(37/125)。從具體數值看,年齡越小,sIgE陽性率越高,隨著年齡增大,sIgE陽性率是明顯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表2 不同季節吸入性sIgE情況 例(%)
隨著環境污染、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精神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過敏性疾病逐漸增多,占各類皮膚病的50%左右[4]。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過敏性疾病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防治疾病[5],該病系常見病、多發病、可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高郵地區2468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中sIgE陽性者1309例占53.04%,sIgE陽性者以吸入性sIgE為主,其中排在前5位的塵螨(34.97%),霉菌組合(14.3%),樹組合(14.1%),草組合(13.0%),蟑螂(13.0%),與國內報道基本相符[6]。本地區氣候溫暖,雨水充沛,空氣濕潤,適合塵螨和蟑螂的滋生和繁殖,食入物以牛奶、魚蝦、芒果、堅果為主,魚蝦、蟹的陽性率高于其他地區報道[3],這可能與本地區大運河西有高郵湖、大運河東水網密布,食入魚、蝦、蟹機會比其他地區多有關。
有研究報道三項及以下變應原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占所有sIgE為陽性患者的64.36%[6],提示大多數患者對多種sIgE陽性,可能是由于存在同時過敏反應過程中,許多炎癥因子及相關分子表達上調,患者處于高敏狀態,增加了對新sIgE致敏的可能性。因為大量植物或動物類sIgE中含有低聚糖側鏈的糖蛋白類,由于結構的相似性,可引起很強的交叉反應。所以當一種sIgE致敏后,再接觸含有相同致敏蛋白質序列的物質也會產生過敏,因此患者可同時對多種變應原產生過敏,最多可達10種及以上變應原過敏,提示單一變應原脫敏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4]。
本研究中兒童組sIgE陽性率高達(72.97%),老年組最低(29.60%)。年齡越小sIgE陽性率越高,隨著年齡的增長sIgE陽性率明顯下降,提示年齡小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患者較年齡大的受致敏原影響大。
本研究中吸入性植物sIgE,草組合的陽性率在夏秋季較高,樹組合陽性率在春夏季較高,這與其各自的花期有關,矮豚草花期在7~9月,蒿草的花期在春末夏初,樹組合花期在3~7月,律草的花期在6~10月,這時花粉飄在空氣中,極易誘導過敏者產生過敏反應。
本研究中,2468例患者sIgE檢出陽性率53.04%,在過敏性疾病(如蕁麻疹、皮炎、濕疹)的發病機制中除變態反應外,還有非變態反應機制[7],如攝入含組胺的食物,其組胺直接作用于機體或食入富含其他生物胺的食物,生物胺可與組胺競爭雙胺氧化酶,致組胺降解減少。食物、藥物、食品添加劑可能非特異性從嗜堿粒細胞釋放組胺,引起蕁麻疹、皮炎、濕疹的臨床癥狀,但并不是真正的過敏反應,致病過程中無sIgE產生,值得進一步探討。在日常臨床工作中,對于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通常單一詢問,結合病史,進行診斷治療,一直苦于無針對性診斷治療。該研究可指導高郵地區利用過敏原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通過sIgE檢測進一步提高過敏性疾病的病因診斷的準確度。可對過敏性疾病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更有針對性的個體化的治療,可依據檢測結果適當改變不利的生活環境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減少或避免過敏原的接觸,降低發病率,實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個體化治療。可針對不同的過敏原,采取特異性免疫(脫敏)治療。
[1] 黃進波,陳升豪,方小嫻.830例過敏性皮膚病血清總IgE和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報告[J].實用醫技雜志,13 (3): 355-356.
[2] 鄔玉美,蘭鳳鳴,徐慧珍,等.上海地區慢性蕁麻疹患者變態反應原種類的臨床檢測分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0,8(2):171-174.
[3] 黃佳,胡麗華,華海飛,等.浙北地區過敏性疾病患者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4, 30(8):494-496.
[4] 張燕,史學娟.808例變態反應性疾病敏篩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3, 42 (10): 1142-1145.
[5] 許穎,張蕊娜,趙俊英,等.1800例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4, 30 (3):170-171.
[6] 周海林,胡白,蔣法興,等.安徽省1062例慢性蕁麻疹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安徽醫院,2012,16(11):1615-1617.
[7] 商濤,李雅莉.慢性蕁麻疹1250例變應原檢測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14(5):31.
(收稿:2017-07-20 修回:2017-08-04)
1高郵市人民醫院皮膚科,江蘇,225600
2高郵市第二人醫院皮膚科,江蘇,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