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雪梅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之我見
□ 石雪梅
將灌輸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相結合的數學教學模式,注重引導、探究、評價和激勵,如何徹底改善小學課堂數學現狀,提高其有效性,是當前新課改進一步實施的根本要求,也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亟待思考與探索的關鍵問題。研究小學階段的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有重要意義,為教師開展實踐提供理論支持。
自主學習就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好這種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更加真實的自己,讓自己在學習和鍛煉中得到真正的成長與發展。
教師在進行備課之前,若缺乏對學生基礎知識、素質能力、個性差異等方面的了解,片面地憑借自身的主觀看法,即便是在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教學流暢、課堂結構嚴謹、課堂內容精心準備的情況下,也都無法完全保證課堂教學互動的高效或者有效。在課堂教學前有必要對學情進行了解,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調查、交談、預習等途徑展開,使教學內容更契合“最近發展區”,而后在教學預案的設計上更加貼近實際,并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夠在確保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更好地引導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對于教育教學活動而言,是為了能夠達成教學目標,但同時教學目標也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對課堂上所要提出的問題有精心的準備,在問題預設方面力求簡明扼要、層次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盡管教師進行了課堂提問,但這種提問的指向性并不明確,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回答沒有落在知識點上,因而對于問題的設計要切中知識要害,抓住其中的本質問題。問題設計注重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會讓學生回答“是不是?”“對不對?”這類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的含金量并不高,不僅不利于使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這種提問是非常低效的。
自主學習并不等于教師對學生不管不顧,更不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而是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教授學習方法、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思考,學會向老師提問。這在客觀上需要小學數學老師自己要先對“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與實踐,充分了解教學目標,理解教材的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用簡潔明了的方式透析教材,便于學生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能夠解決好自己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讓學生多多獨立思考問題,而不是傳統的“填鴨式”授課。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空間想象能力,在一些空間圖形的學習方面是比較困難的,需要老師運用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能夠清楚計算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
一個老師必須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一個親切、信賴的目光,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往往能給學生以勇氣,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可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老師還要用其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將數學知識放回到生活的某個事件中,營造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原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對事件進行觀察、分析、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構成學生已有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之間的“沖突”,激起學生探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欲望,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靈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孫淑杰.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
[2]第二學段數學新授課有效問題設計的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5(04).
[3]徐愛芹.探析現代多媒體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誤區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作者單位:重慶市武隆區文復苗族土家族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