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群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現實、繼承傳統、著眼未來,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念,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人民民主、與黨的群眾路線之間的本質關系進行了深刻剖析,對如何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進行了戰略構建。這些理論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十八大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 人民民主 群眾路線
中圖分類號:D621 文獻標識碼:A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堅持并貫徹執行我國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協商民主理論的基礎上,對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本質定位、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在關系、對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戰略任務等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判斷,提出了新的理論內容,將黨的協商民主理論推向了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1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是習近平系列講話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理論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中國共產黨對這一理論的提出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新中國成立前期,毛澤東指出:“必須團結全國最大多數有黨有派和無黨第無派的人”,必須要“同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 這一理念的提出對協商民主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協商民主的開端。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進一步發展完善,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了社會協商的思想,即“必須有渠道反應群眾的要求和呼聲,必須有地方讓群眾提建議,有地方讓群眾申訴委屈,并且這種渠道要順暢、常態化。”這一思想后來不斷豐富和發展,并在2006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即“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把協商民主提到了新的高度,十八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這個論斷明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民主,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就是在協商過程中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首先,這一論述明確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符合我國的社會性質,即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產生的民主與集中形式的協商,而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三權分立形式的協商;其次,明確了其協商范圍之廣,即眾人參加的協商,“眾人”就是我國社會各界人士均在協商民主之中,這就確保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意見和實際訴求。而不是西方國家的精英民主,忽略了少數人的權利和利益。最后,表明了協商的目的,在協商過程中找到最大公約數,就是找到能兼顧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點。一切協商都是以最廣人民的利益為根本,而不是某黨某派的利益協商,這與西方代議制民主是有本質區別的。西方代議制民主是在多黨制前提下的民主,各黨派在競爭中以求達成共識,是一種依靠政治精英參與的政黨民主制度模式。這并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而是少數富有者的政治游戲和少數利益集團手中的工具。
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目的就是做到與人民真正的協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協商就要真協商,真協商就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來決定和調整我們的決策和工作,從制度上保障協商成果落地,使我們的決策和工作更好順乎民意、合乎實際。”這種在決策尚未達成之前以及達成之中進行協商的形式,強調了決策之前各種利益的表達和綜合,突出民主在協商過程中的效力。同時在制度上保障協商成果落地,這就使少數人的利益長期得到保證。相反,西方協商民主卻缺少具有實際影響決策的制約權,選民在形式上擁有投票的權利。但實際上廣大選民只是政治精英們當選時的陪襯,真正的利益獲得者是部分私人和小團體。同時,西方選舉周期過長,選民的熱情降低。這就導致了公民對于選舉投票或政治參與的冷漠,這種冷漠尤其是在特朗普與希拉里的競選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2反復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這是首次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之間關系的基本定性,要深刻把握這一基本定性,必須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必須以服務人民為目的,必須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協商重點。
首先,必須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這是因為人民群眾是實施協商民主的主體和能動因素。習近平強調,幾十年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是因為我們一直堅持把人民群眾作為主體,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把人民拜為老師。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始終堅持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在工作實踐中都始終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的支持作為工作中的依靠力量,同時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認真聽取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對黨和國家工作人員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歷史和現實都已證明“無論是中國共產黨執政,還是國家機關施政,都必須堅持貫徹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
其次,必須以服務人民群眾為目的,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將群眾的問題通過協商民主的方式加以討論和解決,將群眾的問題作為協商民主的內容進行協商。”在協商過程中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爭取在各個方面都與人民群眾廣泛協商,把人民群眾的各種意見收集起來加以解決,再把好的政策或決策宣傳到人民群眾中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在開展重大工作和作出重大決策時,必須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做到識民情、接地氣。把人民群眾利益作為協商決策的重點、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到群眾中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