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隨著當代圖書印制生產技術的不斷革新,數碼印刷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并于近年實現了市場化。文章通過比較傳統印刷與數碼印刷在質量、成本、工期、工藝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兩者在不同條件下的優勢和劣勢,有助于優化出版企業的圖書造貨方式,制作出更符合出版規律和市場需求的圖書。
【關 鍵 詞】出版社;印刷;數碼印刷
【作者單位】畢淼,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4 【文獻標識碼】A
圖書印制是出版社圖書產品的生產環節,是原始稿件經過編審校等前期加工之后,成為最終產品的過程。圖書印制有別于報紙、雜志、平面廣告等的印制,需要一些特殊的印刷裝訂工藝。隨著出版業的高速發展,圖書印刷費用支出逐年大幅增長,2016年全國近600家圖書出版社每年印刷費用總計超過255億元。
當代圖書印制生產技術不斷革新。20世紀80年代末的計算機排版、激光照排技術以及2000年后出現的計算機直接制版(Computer-to-Plate 即CTP)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進了傳統膠版印刷技術的革新。近幾年才實現市場化的數碼按需印刷,使印制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數碼印刷作為新興產業,在印刷成本、生產周期和按需印刷減庫增效等方面體現出優勢,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和行業影響,對傳統印刷業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出版企業如何面對數碼印刷對傳統印刷造成的技術沖擊和市場競爭壓力,是出版社印刷業務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出版社的產品是圖書,圖書的生產加工區別不外乎是圖書印制的質量、價格和工期的區別。傳統印刷工藝成熟,出版社印制工作人員對傳統印刷的成本核算、質量把控、工藝要求已相當熟稔,而數碼印刷的生產流程、設備及技術特性、成本核算、質量要求都與傳統印刷有很大差異。因此,從出版社圖書印制的角度綜合分析傳統印刷和數碼印刷,可以有效發揮傳統印刷和數碼印刷的優勢,合理調配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有版與無版是傳統印刷與數碼印刷的最大區別
傳統印刷與數碼印刷的最大區別在于有版印刷和無版印刷。傳統印刷的印制工藝是前期制版,再通過膠版轉印。20世紀80年代末的計算機排版、激光照排采用硫酸紙和菲林拼版制版技術,而2000年后出現的電腦直接制版技術,擺脫了沿用多年的菲林拼版、曬上版,是對激光照排制版的革新。雖然傳統印刷的制版技術在不斷變革,但并沒有擺脫有版印刷的桎梏。數碼印刷是噴墨印刷,類似于電腦激光打印,實現了無印版印刷。無版印刷擺脫了有版印刷的全版印刷、拼頁裝訂的加工模式,實現了圖書的單冊成書,生產流程和印刷裝訂工藝有了根本性改變。
二、質量是產品的生命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圖書產品進入市場,產品的印裝質量是最先呈現給讀者的,對讀者的閱讀感受有著直接影響。要在生產環節把握印裝質量,出版社必須充分了解承印單位的生產設備、生產能力,并綜合分析其優劣,從而根據不同的產品,有針對性地選擇印裝工藝和承印單位。
目前,數碼印刷產品已經占到我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品種的三分之一左右。從產品印裝質量來看,數碼印刷產品合格率很高,極少發現在傳統印刷中出現的墨跡不勻、漏頁錯頁、脫膠掉頁、版心嚴重歪斜等印裝質量問題。但數碼印刷的生產工藝也存在著客觀短板,如噴墨印刷圖文的精度相對較低,與傳統印刷的產品比較,多少有一些“數碼味道”,彩色圖書更為明顯。傳統四色印刷是通過CMYK印刷色彩模式(青色Cyan、品紅色Magenta、黃色Yellow、黑色Black),將制作好的圖像進行四色分色,出四色膠片,然后進行印刷。數碼印刷是融色打印,色彩還原度與傳統印刷在客觀上仍有差距。目前,德國海德堡已經在印刷設備展中展出了無版分色分層印刷的數碼印刷設備,但尚未產品化,設備價格比較貴。通過對比得出,單色傳統印刷軟片制版會造成5%—8%的網點損失;CTP制版是數碼直接制版,不會造成網點損失;數碼印刷是墨色堆積印刷,墨色比較實,墨跡飽和度比傳統印刷好。
對于攝影集、畫冊等具有較高印刷要求的精品圖書,數碼印刷產品略遜于傳統膠版印刷產品。從印裝質量特點來看,數碼印刷更適合印制教材、教輔等不要求印裝精美,而要求盡可能避免一般性質量問題的圖書。但教材印刷數量一般比較大,如果超過數碼印刷的盈利點,這本書的印刷成本就會加大,該如何把握則需要出版印制人員具體分析。
三、成本核算各具優勢
由于數碼印刷和傳統印刷在印刷工藝上的根本不同,成本有較大差異?;\統地說,傳統印刷由于有印版,印版的成本需分攤到單冊成本中,所以印刷數量越大,單冊分攤的起印成本就越低。而數碼印刷是無版印刷,雖然單冊成本較高,但無需分攤起印成本,這就會造成印刷冊數越多,傳統印刷單冊成本就越低于數碼印刷;印刷冊數越少,數碼印刷總成本的優勢越明顯。傳統印刷與數碼印刷的成本平衡點一般在1000至1500冊之間,根據要求的不同略有浮動。相對于傳統印刷,數碼印刷在500冊以內更能顯示出成本優勢。傳統印刷彩色圖書需要分色制版,成本更高,與數碼印刷的成本差異也更加明顯。
傳統印刷在印刷前要上版校色調試,有過版損失(一般按每色60全張計算,有些要求高的,過版損耗更高)。而數碼印刷沒有印刷損失,采用經過涂布處理的數碼專用卷筒紙,比平板紙的印刷效果更好,價格卻更便宜。
我們用一本書(正度16開,內文:20印張,單黑,70克膠版;封面:250克銅版紙,亞膜無舌,不加其他工藝)按500冊、1000冊、2000冊的規模分別概算傳統印刷和數碼印刷的印裝成本。概算結果如下表。
(在上述計算中,傳統印刷的紙張價格只能按照當前的市場價格概算。而在傳統印刷中,對成本核算影響最大的就是紙張價格的波動。紙張市場價格波動,對傳統印刷和數碼印刷的影響也存在著差異。由于不同出版單位或不同印刷單位的成本計算也會有一定差異,因此,上述成本概算僅供參考,實際的成本差異必須按具體情況進行核算。)endprint
單批次印數達到一定數量,傳統印刷的印裝成本相對較低,如果采取按需印刷如小批量多印次,印裝成本會較大,但降低了壓庫風險和庫存成本。事實上,出版社圖書生產營銷的實際成本除上述的印裝成本外,還應該包括庫存、資金占用、退貨等隱性成本。綜合考慮圖書的生產成本和隱性成本,對出版社估算圖書印數及相應成本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印數較大的圖書,采取傳統印刷的成本相對較低,但隱性成本比較高。數碼按需印刷可以有效降低印裝成本和隱性成本,但從出版社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全采取按需印刷也是不現實的。印數較大的圖書,采取分批數碼印刷可有效降低印制成本和隱性成本,尤其是在控制隱性成本方面,效果更為明顯。
從表2可以看出,單就印刷成本而言,數碼印刷印數少成本就高,但隱性成本可以控制到最低,且數碼印刷的第二和第三批次的印制時間和印數均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可以有效控制印制成本的投入。另外,從資金使用效率來看,數碼印刷只需不足1萬元流動資金,而傳統印刷則需要2.7萬元。
實際上,除圖書印刷裝訂成本外,受印數、工期和質量影響的庫存儲運、市場時效及資金周轉等其他成本的變化,對圖書的綜合經營成本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圖書印制成本核算時,我們可以根據印制數量決定采用傳統印刷還是數碼印刷,也可以根據數碼印刷和傳統印刷的成本核算決定印刷數量。核算傳統印刷和數碼印刷的印裝成本既需要實際核算其差異,也需要綜合考慮其他成本、印裝工藝和工期等方面的因素。
四、工期是數碼印刷的優勢之一
出版社的產品是圖書,圖書的時效性雖然沒有報刊這么強,但教材和應季圖書的出版對時間的要求也非常高,有時會出現生產加工周期按天計算甚至按小時計算的情況。我社曾經出過一本書,由于特殊要求,要對所有環節緊急處理,作者、編輯、排版、印制以及印刷廠的相關人員僅用了5天時間便完成了該書的出版任務。這樣的市場要求,傳統印制工藝難以實現。傳統印制工藝通常要求一本圖書的印制裝訂必須保證印刷的制版核對、上機印刷、檢查毛樣、折紙、拼頁、過膠、裁切等流程,而印刷后的油墨晾干、折紙壓平、過膠后的烘干等工藝都需要相應的時間,通常最少需要7天。傳統印制工藝的工期是單板印刷—拼貼裝訂—批量成書。數碼印刷是數碼印裝全自動連線,節省了人工,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滾筒走紙單書印裝一次成書的全聯線流程,決定了單冊數碼印刷的速度遠遠高于傳統印刷。數碼印刷高速走紙單色可達每分鐘240米,四色達每分鐘120米,理論上3小時成書,一般72小時便可以在當地出版企業入庫。數碼印刷通過軟件管理,可以實現每天印制20—30個品種的圖書甚至更多,這是傳統印刷難以做到的。
五、能夠解決斷版和庫存是數碼印刷的亮點
斷版圖書是指銷量較少,雖然市場還有需求,但由于傳統印刷起印量的局限,導致不再印刷的圖書。解決斷版圖書再版印刷,及時補貨,滿足讀者的個性需要,是出版社一直希望解決的問題。與斷版相反的就是圖書庫存積壓問題,圖書印量超出了實際市場需求,就會導致庫存積壓。圖書庫存積壓,實際上是由圖書起印量和市場銷售不確定性以及圖書的時效性等產品特性決定的,庫存積壓問題幾乎是所有出版社都存在的痼疾。解決庫存積壓和斷版圖書的再版一直是出版行業的難點,數碼按需印刷可以作為出版社解決斷版和庫存積壓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數碼按需印刷也可以為出版社按需出版,滿足小眾讀者需求以及讀者的個性需求提供解決圖書印制問題。
六、數碼印刷和傳統印刷的印裝工藝分析
數碼印刷與傳統印刷在印裝工藝上差別很大,從原理上來看,傳統印刷是通過制版橡皮布轉印,CTP是電腦直接制版,早期數碼印刷早期是碳粉打印,現在生產型數碼印刷是噴墨打印。工藝流程和技術的變革,必然造成生產產品的差異,數碼印刷采用類似于打印機的噴墨打印技術,墨色比較均勻,但和傳統印刷相比墨色稍虛,有“數碼味道”。數碼印刷采用全聯線,印刷—折頁—裝訂—三面切一次裝訂成書,一般不會出現傳統印刷過程中的錯帖漏帖現象。數碼印刷制作精裝圖書,內芯印刷是生產型數碼印刷,印后裝訂通過印后鎖線、自動糊殼機、馬天尼精裝龍等自動化設備完成,產品具有比較明顯的工業化特征。傳統的圖書精裝制作工藝流程相對煩瑣,加工周期長,但產品的精細化程度較高。而很多體現先進前沿印刷技術和效果的時尚工藝,例如皺紋、發泡、磨砂、七彩、冰花、水晶凸字等,只能通過傳統工藝或手工制作完成。因此,印制個性化要求比較高、有特殊工藝要求的精品圖書是傳統印刷的優勢。
七、數碼印刷對印刷行業的影響
生產型數碼印刷已經形成出版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2016年全國近200家數碼印刷企業,產值普遍較2015年有大幅提高,市場比重明顯加大。由此可見,出版企業對數碼印刷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明顯提高。數碼印刷以超出我們想象的速度和規模影響著出版行業和印刷市場,給傳統印刷業帶來了很大沖擊。數碼印刷企業的數量還在繼續增加,未來在圖書印刷市場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印刷行業的技術應用和經營理念的不斷創新,為圖書出版印制帶來了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對于出版企業而言,在推進營銷方式的改變,實現減庫增效,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按需印刷(POD)等諸多方面,數碼印刷是必然趨勢。
當前印刷業正在進行一場新的革命,這場印刷產業革命的突出特點表現為網絡技術與數字印刷的結合,為印刷業帶來了完全不同于傳統產業形態的新產品、新市場和新的運行模式。《中國印刷業“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多次提及的數字印刷、大數據、個性化印刷、按需出版、3D打印、AR/VR、智能標簽、功能印刷、印刷電商等關鍵詞,點明了印刷行業的發展方向。因此,數字印刷技術在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與普及,圖書出版與傳統印刷及數字印刷的融合過渡,出版物印刷向按需印刷、個性印刷、多媒體融合轉型,膠印、網印、柔印等印刷方式與數字技術在印刷行業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是圖書出版企業必須關注的印刷行業的發展趨勢。
總體而言,數碼印刷對圖書出版企業的影響和對印刷業務工作帶來的變化不容忽視。我們的印制業務應該順應數碼印刷的廣泛應用,把握數碼印刷的技術動態,綜合分析傳統印刷與數碼印刷在質量、成本、工期、工藝等方面的差異,取長補短,優化出版企業的圖書造貨方式,制作出更符合出版規律和市場需求的圖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