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旭堂
摘 要 德國職業教育 “雙元制”辦學模式是一種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它是一種成功的職業教育典范,并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借鑒“雙元制”辦學模式,可以促進我國職業教育協調、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 德國職教 雙元制模式 辦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德國經濟從二戰以后的廢墟上能夠迅速崛起,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這主要歸功于它成功的職業教育,而“雙元制”培養模式是聯邦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正是這種“雙元制”培養模式,才促進了企業與職業學校的緊密合作,從而實現了企業、學校、學生“三贏”的最終目標。
1“雙元制”培養模式的實質
“雙元制” 培養模式的實質是校企合作辦學,其中學校是辦學的“一元”,企業是辦學的另一“元”。學校與企業分工協作,但以企業為主;理論與實踐結合,卻以實踐為主。經過“雙元制”模式培養的學生,應該能勝任其職業領域里所有工作任務,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某一工作崗位任務。
2“雙元制”培養模式的運作過程
2.1組織與管理
首先成立“三個委員會”,即董事會、專業委員會和協調委員會。每個委員會各顯其能、各盡其職。
2.2教學過程
教學實行工讀交替、工學結合的方式,并且在學校和企業兩個地點進行。學校負責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基礎課的教學工作,企業則承擔生產實習和技術操作方面的培訓任務。學校教學由學校教師負責,企業培訓則由專業培訓師負責。
2.3教學內容
企業的培訓條例、方案等由聯邦政府所轄職業教育研究所負責制定,全國統一;而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則由各州組織專業委員會負責制定。
2.4學生來源
學校實行向企業定向招生。學生在接受培訓前,必須先與某個企業簽訂培訓合同以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學生這樣做,不但可以取得學徒或準職工身份,得到企業免費培訓的機會,甚至在培訓學習期間還可以從企業領取薪水或生活補貼。
2.5考核方式
對學生的考試分為平時考試和國家考試兩類,并實行教考分離。
3“雙元制”培養模式的特點
3.1受教育者有兩個身份
學生必須先與某個企業簽訂培養合同,以取得學徒或準職工身份,再找學校接受職業教育,以取得學生身份。
3.2學習有兩個場地
“雙元制”模式下的辦學是分兩個場地進行的:一個場地是在企業內的實習工場,另一個場地是在學校的課堂或校內實訓車間。具體操作是:每周在企業接受系統的實踐培訓3-4天,然后回學校接受文化理論課教育1-2天。這一校企合作培養比例始終貫穿“雙元制”培養模式的全過程,通常為期三年。
3.3整個培養過程有兩大經費來源
在企業培訓,費用由企業負擔,包括培訓費、資料費、學徒生活補助費等。在學校里的培養費用則由國家、州政府或鎮政府承擔。
3.4職業教育由兩個法律體系來支撐
由各州制定的《學校法》來保障職業學校教育和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運行;而由聯邦政府制定的《職業教育法》則規定了企業法人對職業教育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3.5管理部門有兩個
學校的主管部門是州文化部。州文化部所轄專業委員會具體負責職業學校的組織機構、教育、教學計劃及教師聘任等事宜。企業的監督管理部門則是各行業協會,主要負責監督企業進行職業培訓的實施,負責培訓者和被培訓者的咨詢、階段考試及結業考試等事宜。
3.6教學、培訓內容由兩套大綱來框定
各州文教部組織的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教學計劃、大綱規定了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而由聯邦政府職業教育研究所起草制定的培訓大綱、條例則系統地規定了企業的培訓內容。
3.7教師一般有兩種“身份”或具備兩種能力
3.8學校和企業分別扮演著“雙重角色”
4“雙元制”培養模式的辦學特色
4.1培養目標的確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
“雙元制”培養模式在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同時,更加強調“關鍵能力”的培養。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控制與評價的能力。
4.2專業設計以就業為導向
進行就業分析或職業分析是學校科學地設置專業的重要前提,這樣做可以避免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德國政府非常重視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它會不定期地通過對社會就業市場的分析來重新調整和完善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
4.3課程設計以職業活動為核心
“雙元制”培養模式的課程設計采用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的階梯式課程結構。其中理論課分為普通課(德語、體育、宗教、社會、外語等)和專業課,專業課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實訓課程則分為基礎培訓、分業培訓和專業培訓三個層次,由寬及窄,由淺入深呈階梯式逐級遞進。這樣設計,更加突出了職業活動為核心的特點。
4.4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
“雙元制”培養模式引入了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無論是理論課教學還是實訓課教學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4.5教學質量以規范、嚴格的考核為保證
“雙元制”培養模式下的考核以規范、嚴格而著稱。考試分為平時考試、期中考試和結業考試,并實行教考分離。平時考試可根據學校教學和企業培訓的不同內容,分別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培訓師具體負責實施。但期中、結業考試則屬于國家考試,國家考試則由各主管部門組織考試委員會監督實施。
5結語
經過聯邦德國以及我國部分試點學校的多年實踐,證明“雙元制”培養模式的確是一種成功的職業教育典范,它有效地加強了企業和學校的聯系與合作,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培養。這種按照企業崗位需求而設計的“定單式”的培養模式,不但解決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問題,而且還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同時還降低了學校的辦學成本,使學校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道路,從而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最終目標,因此它是一種社會效益明顯并值得我們借鑒的職業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易鉅全,紀敖順.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實施[J].中國培訓,2014(03).
[2] 張小彤.雙元制:德國職業教育的精髓[N].惠州日報,2015-08-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