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華
摘 要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工作是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西部地區高校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政策,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要充分發揮西部高校地理區位優勢、民族地區特色,加強西部高校特色學科發展規劃,重點培養西部地區急需人才,制定長期支援政策,形成互利共贏的工作機制,開展多層次交流,推動西部地區高校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 雙一流 對口支援 西部高校
自2001年6月教育部啟動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工作以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校、地方政府全力配合,積極探索,精心組織,大力支持西部高校發展,為西部地區培養了大量人才,提高了西部高校的師資質量,改進了西部高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科學研究能力,從總體上加快了西部高校的發展水平。結合目前國家“雙一流”建設,下一步,對口支援工作的開展需要向精準化、系統化、科學化等方面發展。
要保持對口支援政策、工作人員隊伍的持續穩定。東部高校要積極研究制定科學的對口支援政策,保持對口支援工作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長期性。對口支援西部高校是一件周期較長的事業,現在面臨“雙一流”建設重要發展窗口期,有很多發展機遇,在制定規劃時,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為西部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智力支持,要結合西部高校自然資源和民族特色,全力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雙方高校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建立一套成熟科學的工作制度,做好頂層設計,要圍繞對口支援工作,自上而下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證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能夠和學校的對口支援工作進行緊密銜接。
要做好對口支援工作,要深入了解西部地區高校的真正需求。西部高校目前的具體發展狀況怎么樣,遇到了哪些阻力,瓶頸在哪里?西部高校應該根據學校特色、辦學定位、發展規劃結合地區發展情況,提出長期和短期綜合性需求,包括對硬件設施、學科建設、師資培訓、人才培養等一攬子計劃,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特色,不照搬東部高校的發展思路和模式;東部支援高校,要深入了解西部高校所處的發展階段,系統掌握受援高校的發展方向,了解受援高校的整體需求,結合自身優勢,制定科學合理的支援計劃,做到精準、科學、系統支援。
西部高校要快速發展,學科建設是關鍵。對口支援學科建設要做到系統化,要有長期計劃。受援高校長期以來受環境、資金、師資等限制,學科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同類高校,如照辦東部高校學科發展的模式,其發展速度和質量會遠遠落后,在“雙一流”建設中處于被動地位。因此,西部高校的學科的發展應該突出地理優勢和民族特點,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服務地方經濟實際發展,突出辦學特色。在具體科學研究方面,雙方高校必須以促進受援高校發展為大局,根據受援高校學科發展的實際需求,派出急需人才,最好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老師、學術骨干或者學科帶頭人,能夠把西部高校的學科事業統領發展起來,制定學術發展規劃,培養科研梯隊人才;東部高校派出的管理干部要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能夠承擔起受援高校的管理重任,引領受援高校快速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做到精準化培養,根據西部高校師資的具體需求,培養西部地區最稀缺的人才,同時做好配套保障措施,確保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留在西部高校,為西部高校的發展做出貢獻。在西部高校教師進修培訓方面,制定詳細的標準和準則,確保進修教師能夠學到科學研究、傳道受業的真本領。首先,要給進修教師準備周全、完備的后勤保障,確保進修教師能夠安心的參加學習科研工作;其次,給進修教師安排專門的輔導教師和團隊,進行輔導,確保進修教師能夠得到細心的指導;第三,制定考評和獎勵體系,對于優秀和表現突出的進修教師進行獎勵。實現由“輸血”向“造血”功能的轉變,使進修教師和學習鍛煉干部回到原單位后,能顯著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培養出新的教學科研團隊和管理隊伍。
形成良性互動雙贏機制。對口支援西部西部高校其實也是雙方高校互相合作、相互學習、互利共贏的一種工作機制,東部高校與西部高校之間的對口支援更像是一種兄弟之間的互幫互助,是一種伙伴之間的合作雙贏關系。從對口支援工作方式來看,東部高校向西部高校派出掛職干部、支教團隊、接收進修教師和學生、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在向西部高校提供無償物質、技術供援助。
開展多層次交流機制。除了學校層面的合作以外,加大校內各部門院系之間,師生之間多層次交流,使對口支援工作重心全面下移,合作全面深化。對口支援工作的開展要靠大量的人才為媒介,把知識、技術在雙方高校之間進行傳遞。
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對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受援高校的的特點,充分發揮西部高校地理區位優勢、民族地區特色,加強西部高校特色學科發展規劃,重點培養西部地區急需人才,制定長期支援政策,形成互利共贏的工作機制,開展多層次交流,推動西部地區高校跨越式發展,全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西部地區發展提供政策依據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的通知[Z].2001-05-10.
[2] 趙波.試析對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微觀效應與雙贏機制[J].教育與現代化,2010(06).
[3] 劉曉光,董維春等.對口支援西部高校政策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