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檔案是企業過去經濟活動的記錄,它以豐富的原始數據和恒定不變的價值量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為企業制定規劃、計劃、調查取證以及進行決策提供依據和咨詢材料。按照《會計法》、《檔案法》有關規定,科學管理和有效利用會計檔案,對于企業加強監督管理,發揮經濟效益,優化資產配置,提高企業綜合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企業會計檔案的特點
1.整體性。一個會計年度產生的會計憑證、會計賬冊、會計報表及其他類等,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保持會計檔案的整體性,是管理好會計檔案的基礎
2.規律性。一個會計年度中所形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在反映某一項經濟活動時,從業務發生到結束上報,能連續不斷地記錄,便于進行正確的計算和綜合分析,經濟業務活動之間相互制約、緊密聯系、環環相扣,這種內在的規律性,遠遠超過了其他檔案。
3.穩定性。企業會計檔案雖然內容與種類繁多,形成的量大,但是它的基本成分只有三個方面: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這種成分的穩定性,是區別于其他檔案的重要標志。
4.特殊性。企業會計檔案是以數字為主要內容,是記錄反應經濟活動的歷史資料。
2 企業會計檔案的管理
1、收集要完整。檔案的收集工作是檔案工作的起點和基礎,只有收集及時、完整、系統,才能為檔案科學管理和提供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其內容和范圍包括:
(1)會計憑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匯總表、及其他會計憑證。
(2)會計賬簿: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輔助賬及其他會計賬簿。
(3)財務報告類:月報、季報、年度決算報表,會計報表的編制說明和附錄的補充材料等。
(4)其他類:銀行對賬單、各類收據存根、工資變動通知、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等等。
(5)電算化會計檔案:存儲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告等的介質,包括磁盤、磁帶、光盤、微縮膠片等。
2、立卷要準確。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各單位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由會計機構按照歸檔要求,負責整理立卷,裝訂成冊,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這是因為,會計機構熟悉本部門、單位的業務,熟悉檔案的來龍去脈,遵循會計檔案材料的形成規律,堅持實行業務部門立卷的原則,由會計機構進行歸檔前的立卷和整理工作,能更好地保證會計檔案的收集完整和保持檔案之間的關系,做到準確立卷。
3、歸檔要及時。會計檔案是一種社會資源,必須按規定交本單位檔案機構或檔案工作人員集中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者拒絕移交歸檔。《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以由會計機構暫時保管一年,期滿之后,應當由會計機構編制移交清冊,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一管理,未設立檔案機構的,應當在會計機構內部指定專人保管。同時還明確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會計檔案保管。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保管的會計檔案,原則上應當保持原卷冊的封裝。個別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檔案機構應當會同會計機構和經辦人員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責任。這些重要內容,不僅體現在制度上,而且要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移交手續要完備,責任界限要明確,真正做到及時、完整、清晰,保證會計檔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4、分類要科學。會計檔案是一門專業檔案,涉及會計、檔案管理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而在實際工作中因缺少會計檔案管理的專門人才,加之對會計檔案管理的不重視等原因,會計檔案保管在會計部門,他們往往只是把賬簿、憑證等簡單的寫上年代、名稱,這樣做極不規范。如何對會計檔案實體進行系統管理,科學分類,是檔案工作的保管、鑒定和利用的基礎。分類的目的在于科學管理和方便利用。在分類中要符合會計檔案形成的客觀規律和固有的特點,保持它們的密切聯系,使會計檔案成為一個嚴密的科學體系。根據企業會計檔案形成的獨特特點分類一般應按照“年度-類別”法,編號則以形成時間為序。
5、檢索工具要簡便。會計檔案利用的檢索工具,應當簡便明了,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編寫。一般來講應當盡可能與分類一致,計有:流水登記目錄、案卷目錄、專題目錄。目錄的內容包括時間、順序號、柜(箱)號、卷號等。流水賬目錄,是按不同會計文件名稱編制,不分年度,在收進時登記的目錄;案卷目錄是按照會計檔案分類編制建立的目錄;專題目錄,是根據日常的工作需要編制的目錄。
6、管理工作要強化。檔案管理人員要盡職盡責、遵守制度、依法辦事、規范管理。一是要求單位的檔案不得外借,遇有特殊情況,經負責人批準可以提供查閱或者復制原件。二是要求檔案室、柜內不允許存放其他物品,檔案室內要放置吸潮物,檔案柜內要放置防蟲藥品,有條件的還應安裝報警器,并堅持經常查看、打掃,發現隱患及時清除,做到防火、防塵、防盜、防潮、防霉、防蟲蛀鼠咬,使成教檔案管理達到安全化、制度化、科學化、標準化和經常化。三是對磁性介質檔案管理注意做好防磁、防熱、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工作,重要的檔案應雙備份,要定期進行檢查,定期進行復制,分別存放。四是積極運用現代技術設備和手段管理檔案,改變傳統以手工為主的管理方式,提高檔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
3 加強企業會計檔案管理的幾點思考
1、強化企業領導對會計檔案的管理。企業領導要充分認識到會計檔案對企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意義。使他們把一定的精力放到這方面來,檔案工作者要多向他們宣傳檔案工作的重要性,用工作成績影響他們。使領導關注檔案工作,加大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的投入資金,把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納入單位年度考核之中,與其他工作一樣定獎懲。
2、提高企業會計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企業會計檔案管理人員多為兼職,缺少檔案管理應有的專業知識,計算機應用知識,造成檔案管理工作整體水平不高,制約著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發展。因此應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有關檔案法規、檔案專業知識、電算化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學習,并組織相關的交流研討活動,培養復合型人才。
3、建立健全企業會計檔案管理規章制度。為確保檔案的齊全、完整、規范管理,應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出會計檔案管理規章制度,如:《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會計檔案收集與歸檔辦法》、《會計檔案保管制度》、《借閱制度》等,這樣工作起來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企業會計檔案管理向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邁進。
4、加快企業會計檔案管理現代化步伐。《檔案法》中規定:“采用先進技術,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在企業會計檔案管理中應積極推廣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代替傳統的以手工為主的檔案管理方式,使檔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查詢電子化、網絡化,實現企業會計檔案管理的信息化與資源共享。現代的管理手段,使之不但能準確、系統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有關檔案資料,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5、做好企業會計檔案利用工作。檔案工作者要有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宣傳意識,作為窗口部門的工作者,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必須有一顆平常心腳踏實地,同時發揮其積極導向作用,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便被動利用為主動力利用,充分開發檔案信息資源,不斷拓展業務范圍與服務領域,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檔案管理途徑,為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更好地服務。
作者簡介
白曉琴(1964-),女,山西太原人,館員,主要從事檔案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