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劍春
摘 要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中學生獲取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貫穿中學化學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化學教學將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激發學習情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化學實驗 微型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傳統的教學課程,結構機械單一,內容偏深、偏窄,學科知識分化過細,重視課內書本知識的學習,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而忽視學生課外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是整堂課以老師單純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為主。由于方法單一,所以學生課堂效率不高,從而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將轉變落后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提出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元化學習方式作為課堂改革的突破口。所謂“科學探究”教學就是要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進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進行交流的實踐性教學活動。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實踐性教學呢?
1認真做好課堂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透過時實驗展示化學現象,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是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在化學實踐性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實驗順序,改進或增補實驗等方法創設探究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通過一些新穎有趣的實驗來創設問題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回變的濃厚,而且探究問題的欲望會更加強烈。
化學課的演示實驗都是具有相當的基礎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導性的意義,教師要在熟悉教材和實驗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好演示實驗,一定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所需藥品、操作步驟,并認真觀察和記錄現象,并經縝密思考,得出結論。教師必須用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去感化、影響學生。尤其要告誡學生不遵守實驗規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必要時可結合實驗的正反實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絲不茍的精神和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同時,在演示實驗中,不失時機的進行各個環節的啟發,調動學生思維,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去總結。
同時,化學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該精于設計,巧于結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產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竟,激發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現象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現實意義。
2推廣“微型實驗”,體現綠色化學原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微型化學實驗是國內外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化學實驗形式,以其儀器花費少、藥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較小、節省時間等諸多優點而被普遍采用。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實驗設備較少的現狀,大力推廣“微型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制作一些微型儀器,尋找一些代用藥品,為完成課本一些實驗或探索一些物質的性質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索活動。
3學生有爭議的問題要重點對待
在化學學習中,學生對所遇到的問題產生爭議是難免的,爭議是學生的認知思維發生沖突的結果,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教師在化學課堂上應該有意創設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來進行探究教學.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質時將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數同學認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該水褪色,但少數同學回答卻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時產生的副產物SO2也可溴水褪色。這種有爭議的問題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到底乙烯能不能使溴水褪色,怎樣才能檢驗乙烯?在課堂上,只有爭議不斷的產生才能真正體現探究的價值和意義。(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據科學測算,現代學校只能使學生獲取一生所需知識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和能力。“教”是為了“不教”,自主學習需要教師進行激勵和指導,教師組織教學的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的時間內盡量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愉快;讓學生在吸收知識時像前人創造知識時那樣思考(發現或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逐步學習、領會和應用知識,鼓勵學生在觀點、見解、方法上有所創新;讓學生變換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開辟新的途徑,尋找新的突破口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多討論、多嘗試;讓學生在嘗試中產生激情的沖動。
總之,經過多年的教學和新課程實施的實踐,對化學實驗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體會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當前和今后化學教學中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時代的需要,是化學教育的新課題。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當好主導,把握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培養出具有綜合努力和創新努力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湯國新.中學化學社會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化學教學,2003(11).
[2] 張素娟.化學課堂探究性式教學的研究[J].教學研究,2005(03).
[3] 劉運才.化學探究性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參考,2006(09).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