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為社會的繁榮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社會支撐,也給當代正在努力奮斗的大學生提供了精神上的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目前我們的意識形態領域無疑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我們在具體實施的方法上卻少有研究,這也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播過程中收效甚微,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常態機制,讓價值觀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需要有方法論的指導。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用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來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期待能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研究提供一個方向。
關鍵詞:方法論;核心價值觀教育;理論結合
基金項目: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優秀學生培養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7ZYXS130
1 何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體為達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認識和影響教育對象思想和行為過程中所采取的途徑、策略、手段、工具和操作程序的總和[1]。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讀
(一)從性質上來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為了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實現教育目的,內容向受教育者思想的轉化,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和現象都處在普遍聯系和相互轉化之中,但是必須具備一定的形式、手段、方法,這里就強調了方法的問題。社會的要求是客觀的,我們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讓社會的客觀要求變成我們的主觀思想,連接主客體,形成思想的過渡和轉化。
(二)從存在的形態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目的、內容有著完全不同的存在形態。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是屬于原理的研究范疇,以觀念的形態存在,對方法起著指導的作用。而方法除了以觀念的形態存在,還以工具的形態存在。首先,方法需要理論的支撐,理論要通過感性材料加工制作達到理性認識,最終成為反映在頭腦中的現實的結晶,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教育者掌握了理論知識后就可以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工具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據此教育者就能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并根據事物性質的變化隨時調整,就此看來,方法是實踐活動中理論知識的轉化器。其次,方法以工具的形態存在,這主要是因為它是在教育主體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影響受教育者的過程中采取的途徑、策略、手段的總和,這里的途徑、策略和手段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聯系的中介,就是教育方法。
(三)從形成的過程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伴隨著實踐活動的,列寧指出,科學的方法原則“不是人的用具,而是自然界的和人的規律性的表現”。我們知道,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方法才有生命力,達到預期的目的。而科學的方法不是人的主觀臆造,它是來源與客觀實踐的,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對規律的概括,規律不是方法,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才能實現規律向方法的轉化,才真正運用了方法。據此來說,我們可以從規律中找到方法,解決“怎樣做”的問題。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說,只有把客觀的規律讓教育者認識并應用于實踐以后,才完成了規律向方法的轉化。
2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論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方法,它具有普適性和通用性。基本方法是方法論體系中的一個子系統,是起基礎性作用的方法,不僅貫穿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而且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1.理論教育方法
理論教育法就是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步樹立科學世界觀的教育方法[2]。確立理論教育法的依據之一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人們如何吸收外部世界的觀念,如何把現代社會的品德要求,價值觀點轉化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質。這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平衡思想的內外因素,相互協調的矛盾運動的轉化規則,正是這樣的矛盾運動促進了人的思想品德發展。思想政治的教育要回歸到人,要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解決思想認識就要從思想入手,灌輸另一種思想,引起思想內部的矛盾運動,但這另一種思想并不是受教育者自身能夠認識到的,我們需要外部理論的強化,形成改變思想的動力。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科學理論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時代的浪潮中不斷地更新,呈現出勃勃的生機,現代的人們也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前所未有地改變著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這樣的時代,更需要發展理論來指導人們新的實踐。毋庸置疑,當今世界正變得很復雜,各種層次的交流、競爭,生長、消退在不停地加速進行,單個人要適應這樣的變化,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正確抉擇。同樣,一個社會、國家要適應這樣的潮流,需要有堅實的實踐基礎為指導的科學的意識形態理論。要獲得科學的意識形態理論,需要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長期不斷地進行理論灌輸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光從理論上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遠遠不夠的,要透過價值觀的基本含義深入挖掘,我們都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三個層面,那么,從每一個層面深入分析就是講授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向。在學校,我們可通過課堂教學這樣的載體,具體剖析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先讓同學能夠了解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然后結合同學們的自身實際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價值理念必然對我們每個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能讓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認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必然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就能深入到心中形成實踐準則了。
2.理論學習方法
理論學習法就是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集體學習或者個人自覺學習來掌握思想品德要求,科學理論、先進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一種教育方法[3]。它較之講授講解法,更注重受教育者的自覺行為,受教育者可以自主判斷選擇。在具體的方式上,理論學習包括了讀書讀報,知識競賽,辯論演講,網上探討等方式。這里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學習理解,通過閱讀書籍,報刊,文章的方式將理論或觀念輸入自己的頭腦,可以通過集體學習、個體學習和輔導學習的方式來進行;第二步是把理論的東西放入實踐,拿到桌面上來討論研究,比如舉行演講賽,辯論賽等,在這樣的思維碰撞中真正感受到新的觀念帶給我們的震撼。在高校中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可以采用座談會,問卷調查,談話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習。在社區中,可以創辦閱覽室,開展知識競賽。但要注意,我們在運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內容聯系實際,這個實際就是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和自身實際,比如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如果他本身有著價值觀念上的偏差,那么首先就應當糾正他的觀念,而不是一味地去灌輸新觀念,當然,糾正觀念會有難度,所以就應當循循善誘,必要時可采取談話的方式,了解他的所想。還要在形式上繼承過去有效的傳統方法,結合開創新的方式,使理論學習運用最近的載體,比如互聯網,電視等,結合新情況解決新問題。endprint
筆者認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要充分發揮理論教育載體的作用,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運用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進行引導,特別是運用網絡媒體的力量,在傳統媒體的創新之上,適時調整思路,提升輿論的引導能力。我們要深刻地認識、把握當今時期的主流傳播媒介,要充分利用其優勢。網絡是最具現代特色的宣傳方式,它的信息量大,及時,視野最為開闊,既能夠對人進行外部引導,又能促發人的內部引導,對人們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已經超越電影電視。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網絡已經成為一種社會輿論環境,可以說是一種社會控制力量,傳播內容具有公開性,顯著性。因此,網絡上所提示或者強調的意見很有可能被認為是主流意見而被人們接受,而網絡信息紛繁復雜,自然有它的劣勢存在,所以開展網絡宣傳教育,我們就應當宣傳正能量,堅持網絡正向宣傳,努力克服網絡的不良影響,真正利用好網絡帶給我們的宣傳力量。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
(一)增強國家意識
這個方法主要來源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表述,我們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它的穩定性一定是寄托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普遍的價值觀上的,增強國家意識,就是要讓社會個體基于對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國情等的認識和理解,而逐漸積淀成一種國家主人翁責任感、自豪感和歸屬感。每個人都是政治人,要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強化公民的政治認同,愛國主義意識,加強愛國主義的公民教育。
(二)強化社會認同
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將它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想,并且轉化為整個社會的群體觀念,人們才會自覺地按要求進行,所以培育價值觀的社會認同感尤其重要,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群體意識,外化為自覺的行動才是當前我們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方向。比如,我們在街道的很多墻上都寫著核心價值觀的24字標語,在電視中我們也能看到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廣告,這充分說明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影響無處不在,當然,僅僅靠宣傳遠遠不夠,還要引導民眾進行自我教育,關注民眾的精神需求,切實讓他們感受到核心價值觀在他們的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三)促進自我教育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正在朝著以人的發展需要轉變,這就強調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應當強調個體加強自我修養,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分析鑒別目前多樣化的社會思潮,積極投入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動,只有我們每個人心中真正認同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的巨大影響才能顯現出來,不然,外在教育活動再多,也于事無補。
注釋
[1]陳華洲主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人民出版社
[3]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人民出版社
參考文獻
[1]陳華洲主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人民出版社
[3]邱國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
[4]蔣柳《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理論教育法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教育教學論壇.2012第34期
作者簡介
郝亮,男,漢族,四川成都人,單位: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學號:160305052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