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某熱電廠鍋爐受熱面檢修中需要對高溫再熱器管屏、高溫過熱器部分管段進行更換,對低溫過熱器下部加裝一組蛇形管,涉及舊管屏拆除吊裝、新管屏安裝焊接和焊后熱處理、無損檢測等工作,本文結合實際施工作了闡述探析,通過嚴格的技術工藝控制和質量管理措施,高效完成受熱面的檢修施工,確保鍋爐的穩定、安全運行。
關鍵詞:鍋爐;受熱面檢修;吊裝;焊接;技術管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3.168
1 引言
某熱電廠4號鍋爐自投運以來,一直存在再熱蒸汽溫度偏低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電廠的經濟效益。綜合來看主要由下述原因引起:原設計再熱器受熱面積略欠,低負荷為欠溫運行;汽機通流和密封改造使得高壓缸排汽溫度降低;低氮改造和低氮燃燒模式,降低了爐膛出口煙溫,導致壁再及后續對流受熱面吸熱量均減小。利用機組C修機會進行受熱面增加的改造,以期使再熱汽溫和過熱汽溫達到設計值(541℃)。為此,需要通過嚴格的技術工藝控制和安全質量管理措施等檢修技術管控,為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證。
2 檢修存在問題
由于本機組后豎井寬13.2m,低溫過熱器共計102片,每片自上而下5根管子垂直分布,管子規格為Φ57×7mm,管排間距相當狹小,且在割除管道時易損傷其他管子,新管安裝焊接時較鍋爐建設時安裝焊接順序困難位置多,導致焊接作業難度打;高溫再熱器共計58片管屏,布置于折焰角上部,單片管屏重量約為2t,管屏長寬尺寸為14.3m×2m,管屏底部距折焰角約為240mm,上部穿出頂棚管約為2.5m,爐前側為中再,爐后側為高過,周邊空間狹窄,吊裝難度較大。由于本機組建成投產已有多年時間,所以高溫過熱器需更換管排材質中涉及SA213-T91和12Cr2MoWVTiB對接焊口,增加了焊接難度,對熱處理工藝要求較高。
3 施工工藝流程
4 技術管控
4.1 管排拆除順序及方法
管排割除前,必須做好切割的尺寸定位,留有適當的切割余量,防止切割尺寸超圖紙要求,造成管屏總體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
(1)高溫再熱器:為便于吊裝施工,每屏拆分為兩屏,中間切斷,優先倒運下半屏,下半屏清空后再拆除上半屏。上半屏拆除時,因空間狹小,機械切割無法操作,在焊口下100mm位置使用氣割切斷,然后使用切割機沿焊口上邊緣切斷。拆除順序為自中間向兩邊,高再進行整片管屏更換,共計58片,見圖1。
(2)高溫過熱器:采用機械切割方式,拆除后散管通過人孔運出,然后集中運送到業主指定地點,高過進行部分管段更換,共計76片,見圖2中實線部分。
(3)低溫過熱器:空間狹小,機械切割無法操作,使用火焊在距焊口后側200mm位置切斷,然后再使用切割機沿焊縫位置切斷,切斷后檢查水平管內是否留存有雜物。拆除后將其切斷為散管,通過人孔運出,然后集中運送到業主指定地點。拆除順序為爐右、爐左、中間,低過增加一組蛇形管,共計102片,見圖3中實線部分。
4.2 管排拆除注意事項
(1)管排切割應提前劃線,找好水平,避免斜切,切割位置應在原焊口上部,避開熱影響區。
(2)管排切割時密切注意切割片方向,避免誤傷附近管子,切斷后逐根檢查,確認無割傷。
(3)管排拆除后的防護:管排橫口、朝天口切斷后立即進行封堵,封堵方式采用管子內部塞緊水溶紙,外端使用膠帶或管帽封堵。吊裝孔位置的焊口還需使用鋁皮或槽鋼做硬性隔離。
4.3 坡口制備及新管屏檢驗
(1)焊接接頭的形式應按照設計文件的規定選用,焊縫坡口應按照技術協議加工。
(2)如無規定時,焊接接頭形式和焊縫坡口尺寸應按照能保證焊接質量、填充金屬量少、減少焊接應力和變形、改善勞動條件、便于操作、便于無損檢測等原則選用。
(3)受熱面管子下料與坡口加工必須采用機械加工的方法。
(4)管道(管子)管口端面應與管道中心線垂直。其偏斜度 △f 不應超過下列規定:
1)管子外徑D≤60mm,△f≤0.5mm;
2)管子外徑D>60~159mm,△f≤1mm。
(5)新管屏坡口清理完成后應及時內部吹掃,清理干凈管內雜物,并通球合格后封堵管口,編號待用。
(6)通球實驗:試驗用球必須編號,不得將球遺留在管內,通球后應做好可靠的封閉措施,并做好記錄,通球球徑選擇參照下表:
(7)設備到場后進行檢查驗收,作好設備清點記錄,檢查設備與圖紙、設計說明書是否一致、是否齊全,并對所有設備外觀檢查,檢查是否有壓扁、撞傷、裂紋、重皮、砂眼等,并核查尺寸是否要求,若存在不合格項,及時向業主反映。
(8)按照技術協議要求對管排進行光譜復查,光譜檢驗完畢后用油漆標示,檢驗完畢后應形成復檢記錄。
4.4 安裝對口
(1)在管子對口前,確認坡口打磨干凈,在管端內外10-15mm范圍內無鐵銹、油污,并露出金屬光澤。對口間隙2mm~2.5mm,對口偏折度小于管徑的1%。
(2)管子對接后內壁齊平,錯口值不大于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1mm。
(3)所有管口及時規范封口,確保在對口前管子保持牢固封閉狀態,并在對口前進行檢查確認。為了保證垂直度達到驗標要求,利用對口專用工具進行對口焊接,確保管道安裝質量。
(4)除設計規定的冷拉口外,其余焊口禁止強力對口,更不允許利用熱膨脹法對口,以防止引起附加應力。
(5)進行汽冷定位管組裝時焊口位置
(6)焊接前焊工應對焊口的組對情況進行檢查,并經專業人員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焊接。
4.5 焊前預熱endprint
對高溫過熱器中SA213-T91和12Cr2MoWVTiB的對接焊口,焊前用火焰預熱至200℃-250℃,預熱溫度按焊接規程、焊接工藝評定、外界溫度等確定,用紅外測溫槍進行實時測溫。
4.6 點固焊
焊口點固使用GTAW工藝點固3點,工藝與正式焊接工藝相同。焊點的長度為20mm~50mm。
4.7 焊接
(1)SA213-T91和12Cr2MoWVTiB的對接焊口,可采用內部充氬的方式防止根部氧化。
(2)氬弧焊接過程中注意焊槍均勻行走,焊槍角度合適,填絲均勻。困難位置打底層焊接采用內加絲法,做好焊縫防氧化措施。
(3)低過焊接時,由于管排間距狹小,焊槍無法伸入焊接位置,視線完全受阻,焊接工作無法進行。因此應征求業主同意,采用手動葫蘆將待焊接部位兩側管排分別向外拉開一定距離,以便于將焊槍伸入待焊部位。拉開一定距離后,應首先焊接上下垂直分布的5根管子中的最上部焊口,依次向下焊接,避免焊接順序不當形成新的困難位置。
4.8 焊后檢查與清理
焊接完畢后及時進行100%自檢,發現缺陷及時進行打磨和修補。
4.9 焊后熱處理
需熱處理的部件,熱處理前仔細檢查,禁止熱處理焊縫承載外力,熱處理時吊掛裝置不能移動、松開或撤除,防止熱處理焊縫受力。加熱器安裝時,使加熱器與焊件表面貼緊。焊后熱處理時焊縫中心位置對稱布置2個測溫點。焊接接頭熱處理完畢,經自檢合格后做好記錄和標記,并及時整理熱處理報告。
4.10 焊口返修
針對缺陷制定具體的返修工藝措施,采用機械打磨清除缺陷。返修處理結束后重新委托進行探傷,返修焊口焊接、熱處理工藝執行原工藝。
4.11 工程驗收
施工結束,配合熱電廠進行本次檢修項目的驗收工作。竣工資料移交,包括開工申請表、安全技術交底、焊接及熱處理記錄等資料。
5 主要吊裝工藝
5.1 高溫再熱器吊裝
設備概況:高溫再熱器共計58片管屏,布置于折焰角上部,單片管屏重量約為2t,管屏尺寸約為14.3m×2m,管屏底部距折焰角約為240mm,上部穿出頂棚管約為2.5m,爐前側為中溫再熱器,爐后側為高溫過熱器,周邊空間狹窄,吊裝難度較大。
因折焰角到頂棚的距離約為11.5m,高度不滿足管屏翻身需要,且爐前有中溫再熱器、爐后有高溫過熱器,空間狹小,故排除通過側墻水冷壁進入的方案。經現場勘探,唯有通過折焰角開吊裝孔的方案可行。
(1)機具布置。
1)高溫再熱器吊裝需用主要起吊機械為 2臺3t卷揚機,分別編號為#1、#2,2臺卷揚機均布置于爐左鋼架橫梁上,采用工字鋼制作加固梁,工字鋼與鍋爐鋼架焊接固定,然后卷揚機底座焊接至加固底座上,達到固定目的。沿鋼架橫梁設置導向滑輪,#1卷揚機鋼絲繩引導至鍋爐外立面懸臂梁;#2卷揚機穿過大包、頂棚進入爐膛,并自折焰角吊裝孔穿出。
2)爐左63.8米鋼架橫梁上布置1處懸臂梁,懸臂梁探出鍋爐鋼架外立面約1m,梁懸臂與鋼架橫梁采用焊接連接方式,梁端焊接吊耳布置滑輪,#1卷揚機鋼絲繩通過滑輪引導至懸臂梁上,作為主要起吊點。
3)#2卷揚機鋼絲繩通過滑輪引導至大包上方的大板梁上,布置定滑輪。通過大包開孔沿高溫再熱器管屏中心垂下,大包開孔對應折焰角開孔,鋼絲繩通過這條垂直通道行走。
(2)開設吊裝孔:吊裝孔位置位于折焰角中部,第29屏高溫再熱器管屏正下方位置,開孔長度約為2.5m,寬度約為1.5m(2道剛性梁中間)。確保開孔上邊緣位于高溫過熱器和高溫再熱器之間、下邊緣位于高溫再熱器和中溫再熱器之間,便于焊接恢復。
(3)集箱加固。
1)為防止集箱位移,頂部吊掛裝置拆除前應使用工字鋼、槽鋼等將集箱兩端固定,借助周邊吊架、集箱、鋼梁生根。
2)根據現場情況,若集箱吊架為彈簧吊架,則需將彈簧吊架固定,防止管屏拆除后彈簧行程改變。
(4)高溫再熱器管屏吊裝過程:
1)吊裝流程:管屏自爐左0m起吊,管屏倒立起吊,使用#1卷揚機將管屏提升至上部管口高于44m層鋼架停止起升,由一臺3t電動倒鏈(位于靠近爐膛位置)接鉤管屏上端,通過卷揚機與電動倒鏈配合將管屏放平,然后在鍋爐外立面位置掛一臺3t電動倒鏈接鉤管排重心,由兩臺電動倒鏈配合使管排向爐右行走,行走至管排上端口已到達折焰角吊裝口位置,由#2卷揚機接鉤管屏上端,并將靠近爐膛的電動倒鏈轉移至管屏尾部,由卷揚機、電動倒鏈配合將管屏傾斜穿入爐膛,待管屏豎直后,電動倒鏈不受力摘鉤,由#2卷揚機將管屏提起,管屏起升至底部超過折焰角后,在頂棚上使用倒鏈將管屏倒運至安裝位置(頂棚管已全部拆除,具備水平轉移條件),安裝對口。
2)吊裝順序:自兩側向中間,但需注意吊裝孔附近約20片管屏吊裝后不立即就位,而是緊貼在一起,為最后一屏斜穿留出足夠的空間,管屏全部吊裝完成后再將其就位安裝。
3)管屏吊點選取:爐外豎立起吊時,選取自管屏1/3處(出口U型彎頭位置);水平倒運選取管屏重心;爐膛內豎直起吊時選取管屏密封板位置。
5.2 低溫過熱器吊裝
設備概況:低溫過熱器共計102片管屏,單片管屏重量約為1.2t,管屏尺寸約為10m×2.3m(最大寬度)。經現場勘探,低溫過熱器新增管段相應位置的左右側均有緊貼包墻的鋼架主橫梁,且每2片管屏間均有3根吊掛管,共計153根吊掛管,故排除通過側墻吊入管屏的方案。另外前包墻距離后墻水冷壁距離僅有5m左右,空間不滿足施工需要。后包墻距離爐后脫銷設備距離約為7m,但標高差只有2m左右,故采取爐后進入的方案最為可行,但受吊掛管障礙的影響,相應位置的后包墻及1根剛性梁均需拆除,為避免后包墻全部切斷產生的沉降,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案,例如:按照爐左、爐右、中間的順序吊裝,先切除爐左三分之一寬度的后包墻,待該段低溫過熱器全部就位后,立即恢復后包管屏,并再次切除爐右側三分之一,吊裝完后再行恢復,以此類推直至全部完成。endprint
(1)吊裝孔。
1)吊裝孔選定在后包墻,開孔高度為標高40m至42.7m。
2)低溫過熱器吊裝需將相應位置的后包墻全部拆除,為避免切斷后產生沉降,選定自由兩側向中間開孔,先切除爐左1/3的后包墻,待此處的低溫過熱器全部安裝就位后立即恢復,再依次切除爐右1/3包墻,進行管屏吊裝工作。
(2)機具布置。
1)選用50t汽車吊布置在爐左0米,起重機后方起吊,主臂43m+副臂8.5m。
2)在爐后49.6米層橫梁下方布置1條軌道,軌道采用#20工字鋼制作,焊接在橫梁下方,軌道上布置1臺貓頭吊,貓頭吊下懸掛2臺2t倒鏈,用于管屏水平度的調整。
3)爐膛內部自爐后向爐前依次布置3臺2t倒鏈。
(3)低溫過熱器吊裝流程:
低溫過熱器吊裝主要起吊機械為50t汽車吊,爐后水平倒運采用貓頭吊配合倒鏈進行,均采2t倒鏈。在爐后49.6米層鋼梁下方布置一條工字鋼軌道,懸掛1臺2t貓頭吊,低溫過熱器管屏爐左起吊,使用汽車吊將管屏側立送至40米,貓頭吊下懸掛2臺倒鏈,使用倒鏈接鉤,并將管屏牽引至需要的位置,用貓頭吊下的倒鏈調整管屏至尾部高、前部低(防止磕碰脫銷設備及鋼梁),傾斜穿過后包墻,進入爐膛,待進入爐膛約3m后,尾部基本脫離脫銷區域,再將管屏調平,爐膛內沿管屏方向布置3臺倒鏈,使用倒鏈將管屏穿過吊掛管就位,然后安裝焊接。
5.3 高溫過熱器吊裝
設備概況:高溫過熱器共計76片管屏,單片管屏重量約為400kg,管屏尺寸約為3.4m×1.2m。
高溫過熱器管片吊裝相對簡單、速度較快,利用高溫再熱器施工間隙穿插進行吊裝,進入爐膛后使用倒鏈接鉤,穿過高溫過熱器管屏間隙到達爐后側,然后使用倒鏈水平向兩側倒運,就位安裝。
6 質量管理措施
(1)重點做好質量的事前預防、過程監督控制,加強巡回監督檢查,發現施工質量問題或不符合施工工藝要求的情況,及時制止并采取糾正措施,使每道工序的施工始終都處在可控、在控狀態。
(2)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進行施工,施工中嚴格執行工藝工序和檢修工藝規程的質量標準。
(3)嚴格執行設備檢修三級驗收管理制度,即自檢、復檢、專檢的三級驗收。上道工序未經驗收合格不得轉入下道工序。
(4)施工過程中應嚴格執行ISO9000質量程序文件,進行施工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嚴格執行質量控制中的W、H點。
7 結論
在該鍋爐檢修施工中,通過對全程的技術管控,圓滿完成受熱面檢修工作,實現了機組正常運行,也為后續同類型機組的檢修提供了經驗參考和技術借鑒。
參考文獻:
[1]DL/T869-2012.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2]DL/T819—2010.火力發電廠焊接熱處理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3]公司焊接工藝評定手冊[Z].
[4]施工圖紙[S].
作者簡介:李順(1990-),男,山東菏澤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從事電廠檢修焊接熱處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