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望重
摘 要: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傳承,是對于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弘揚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針對當前我國歷史街區文化保護與傳承所面臨的城市發展所造成的建設性破壞、保護傳承認識性不足以及缺乏合理的保護規劃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系統介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若干提升我國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的方法和策略,旨在為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較高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歷史街區;文化景觀;建設性破壞;歷史建筑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的弘揚和發展,特別是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等方面關注程度越來越高。但是近年來由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房地產也不斷擴張,城市的建設規模也在不斷加大。對于國內眾多歷史街區的文化景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許多有價值的歷史文化景觀逐漸消失在人們視野當中,城市的獨特性也隨之消失,趨同現象磨滅了城市的特色。
1 我國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面臨的問題
1.1 城市發展所造成的建設性破壞
因為歷史街區是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建筑群體,通常情況下歷史街區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區域,但是因為時間久遠所遭受的破壞相對嚴重。在我國經濟與城市化發展的要求下,歷史街區文化景觀成為了城市建設施工工程改造和拆遷的主要對象。主要表現為對建筑物的破壞,對老建筑強制性拆除。例如,我國山東省濟南市城區中具有德國文藝復興初期風格的火車站,就因為城市發展的原因被拆除。此外,還有地區在歷史街區文化景觀周圍建立起高大的建筑物,不僅破壞了歷史街區的整體風貌,同時對老城區的整體輪廓也產生了一定損害[1]。
1.2 對于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傳承認識不足
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始終為經濟發展,而城市規劃人員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同城市內部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之間產生矛盾之時,往往是歷史街區的文化景觀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面對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傳承方面認識程度不足,通常情況下會選擇先發展經濟,等到經濟水平達到已經高度之后才會將歷史街區的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問題提升日程。并且,隨著近年來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部分地區將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作為發展旅游經濟的工具,重視吸引旅游資源忽略對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和傳承,此種做法不僅本末倒置,而且對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
1.3 缺乏對于街區景觀保護的合理規劃
由于對于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還未能形成相應的保護規范,并且規劃保護環節中所涉及到的專業性強的領域十分多,需要各學科的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系統規劃與保護。但是由于當前技術和施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對于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缺乏合理的規劃方案,導致在實際保護過程中容易因為施工方案不明確,對歷史街區文化建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因此在設計保護規劃方案時,需要工程技術人員親自到歷史街區內部,對文化景觀進行實地考察,從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保護規劃方案。
2 我國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的方法策略
2.1 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傳承規劃理論
在進行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傳承方案規劃設計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現代城市的景觀與設計規劃同傳統的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現狀進行綜合考量,并且嚴格遵照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發展理論指導,全面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關,推進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和傳承。例如,我國某地區在對當地城市內部的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傳承的過程中,結合可持續發展理論,并將其作為保護傳承整個過程中的理論基礎,在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傳承方向上進行了積極探索。該地區在對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過程中,通過可持續發展觀理論,強調了最大限度對保護歷史街區文化景觀資源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對后代持續發展不進行破壞的動態持續和整體性的保護與傳承觀念[2]。
2.2 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空間形態保護設計方法
在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過程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對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空間形態進行保護。首先需要對城市內部歷史街區舊城的空間形態進行保留,因為在城市宏觀發展的方向上看,歷史街區的空間形態雖然與現代城市生活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但是其存在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因此需要從城市發展的整體進行規劃。對于歷史街區中雜亂的結構進行適當調整,在不破壞其城市整體結構的同時有效提升城市對于歷史街區空間形態的保護能力。例如,我國某地區在進行城市內部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的保護工作進行中,就通過對歷史街區的傳統院落的為圍合空間以及嚴格的軸對稱空間分布,使傳統歷史街區文化景觀所體現的方正對稱的特點得到保留,在此基礎上對空間結構進行有機創新,使人們在歷史街區內部可以感受到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從而帶給人們更加獨特和新鮮的建筑結構空間感,使歷史街區文化景觀得到有效保護與傳承。
2.3 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空間要素保護規劃方法
在實際的空間要素保護規劃過程中,應分別根據不同的空間要素類型,制定適宜的保護規劃方法:第一,空間肌理要素。結合歷史街區文化景觀空間肌理的特征,在保護歷史街區原有空間肌理的同時,為空間肌理的延續性生長提供良好的空間,即促使歷史街區與后續新空間融為一體。第二,空間尺度要素。作為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保護規劃與現代城建發展之間的主要矛盾,空間尺度的限制性特征為當代交通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為了實現保護目的,應在分析歷史街區文化景觀各街巷尺度的同時,通過人車分流的方式,實現保護工作與交通發展工作的統一。第三,輪廓要素。歷史街區的輪廓線蘊含著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的精髓。在保護規劃工作中,應從整體角度入手,測量各輪廓線的實際參數,并根據后續建筑開發要求對規劃設計工作進行調整,以避免歷史街區文化建筑受到損害。
2.4 歷史街區文化景觀中歷史建筑保護與修繕
針對歷史街區中的眾多歷史建筑,其保護與修繕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第一,保存工作。按照歷史建筑的原貌,清除歷史建筑中已經修壞或遭到人為破壞的部分,并由專業人士利用補遺方式對歷史建筑進行還原性修復。第二,保護工作。當基本的修繕工作完成后,應將保護作為重點內容,通過設置專門安保部門、增設圍擋等方式,延長歷史街區中各種歷史建筑的壽命,豐富歷史街區景觀的文化內涵。第三,異地搬遷。作為歷史建筑保護修繕中的一項特殊方式,其發生前提僅建立在因保護需求不得不搬遷的基礎上。在異地搬遷過程中,應注重歷史建筑完整性的維持。
總結:綜上所述,大部分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城市的中心區域或具有相對優勢的地區都有歷史街區的存在。但由于長期發展所積累的各類問題,是歷史街區的發展同城市發展節奏不同步,并且歷史街區內居民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都相對落后,物現代化的城市風貌格格不入。因此,我國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做出決策,在推動城市化建設的同時,有效保護和傳承歷史街區文化景觀。
參考文獻
[1]王駿,王剛,李百浩等. 基于文脈傳承的濱水工業遺產保護更新研究——以煙臺漁輪修造廠為例[J]. 城市發展研究,2017,24(05):79-84.
[2]許靜. 流動的記憶—莆田市涵江區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規劃[D].福建農林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