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自然的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突泥、突瓦斯、黃土濕陷、巖土膨脹、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堿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突發性泥石流地質災害主要是與降雨有關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發性地質災害。
[關鍵詞]突發性地質災害;防災預警系統;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誘發因素
1新疆地區突發性泥石流災害現狀
2016年7月6日凌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葉城縣柯克亞鄉六村發生特大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災害,部分房屋被毀,道路、電力及通信中斷,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據了解,葉城“7·6”泥石流災害發生地位于昆侖山北麓,初步分析,由突發強降雨引發,降雨在短時間內導致山體發生滑坡,堵塞河道,而后潰決引發泥石流。以往,新疆地質災害多發生在伊犁河谷,干旱的南疆地區較少發生,而新疆葉城“7·6”泥石流就是較為罕見的災害鏈致災模式,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新疆是全國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達105.99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63.67%。近幾年來,受頻發地震和區域極端暴雨洪澇災害等影響,地區內泥石流災害呈多發頻發高發態勢,突發性泥石流災害的發生,造成了較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使得新疆成為備受關注的泥石流高發地帶。近年來,國土資源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不斷研究地區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新疆地廣人稀的實際情況看,以流域為單位和以人員密集區為主要目標的災害情況調查和防治可能更有實際意義,更具針對性,更容易發現那些防范難度極大的遠程、高速滑坡和泥石流隱患。
2新疆突發性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影響因素
2.1地質環境和氣候環境的共同影響
新疆地區大多山體屬于板塊構造活躍地帶,山體陡峭,巖石堅硬,是地質災害的高發地帶,加上新疆地區常年受干旱氣候的影響,風蝕作用顯著,導致區域荒漠化、土地沙化現象嚴重,再加上區域內多大風和暴雨天氣,為突發性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提供了輔助條件。復雜的地質環境和干旱多暴雨的氣候環境共同作用下,新疆地區成為泥石流災害的多發地帶。
2.2過多的地下資源開采利用
新疆地區地下礦藏豐富,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人類大量入駐新疆,大量開采地下礦藏,利用地下水資源等,導致地區內地表植被受損,土地沙化現象更為嚴重,被過度開采的區域地面沉降明顯,容易出現坍塌現象,大風天氣下,風沙彌漫,出現沙塵暴天氣。這些地區一旦出現暴雨天氣,松散的泥沙和被過度開采的險峻地勢共同促進了泥石流的發生。
3新疆地區突發性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3.1發展綠色經濟,改善區域環境
據土庫曼斯坦中立報2017年6月20日報道,土庫曼斯坦80%的國土為荒漠,耕地和自然區域均不同程度地面臨荒漠化問題。一些自然因素加劇了荒漠化,如泥石流、沙塵暴及里海和成海水位的劇烈變化等。土荒漠化防治形勢不容樂觀。土庫曼斯坦早在1996年就成為首批參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國家之一,并于次年開始實施相關國家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合理利用牧場、發展森林經濟、綠化沙丘、改善土壤灌溉狀況、加強應用研究等。這使土在防治森林退化、固定沙丘、公鐵路建設環保措施等方面積累了獨到的經驗。
新疆地區的突發性泥石流災害治理可以借鑒學習土庫曼斯坦的綠色經濟發展經驗,以改善區域內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措施,逐漸減輕人類活動對于區域生態環境的破環,實現合理開采、科學利用,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念,致力于治理區域荒漠化,大力推進區域綠化面積的增加,考慮區域環境承載力,合理發展牧場經濟,逐漸改善區域土壤條件,逐步緩解區域荒漠化進程,實現水土有效涵養,降低突發性泥石流的發生機率。
3.2建立邊坡防護網,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破壞性較大的突發性泥石流災害多發于地勢險峻、山體陡峭地帶,這一地區雖然人煙稀少,但是很可能是區域公路的必經之地,一旦突發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災害,輕則堵塞交通,影響人們出行,重則危機過往車輛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危害較大。對此,采取邊坡防護網的建立能夠有效緩解山區泥石流的危害。
建立邊坡防護網應以原有的邊坡防護網為基礎,建立現代具有智能化的以護、頂、錨噴、攔截為主、排水、土石改良、綠化植被為一體的SNS柔性防護工程防御措施。然而,由于泥石流地質災害本身的復雜性、隨機性、地區差異性和重復性,以前曾經常常應用到的利用剛性結構為主的傳統補救措施,還不足以經濟而有效地解決泥石流地質災害所引發的問題。
邊坡防護網在泥石流防治中的應用,適用于新疆不同的地形,同樣,也不會破壞當地的原始風貌及環境。邊坡防護的外觀成網狀,能有效的將工程與環境相結合,還可用于攔截建筑設施旁的雪崩、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排泄物。采用邊坡防護網進行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護,其作用之大,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尤其是在新疆地區多山、泥石流災害頻發地區,更能發揮保障當地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作用。目前為止,有許多城市,都將邊坡防護網應用于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設施當中。
3.3做好災害監測預警措施,制定緊急救援預案
針對新疆地區突發性泥石流災害,有關部門應及時做好災害的監測預警措施,并制定好相關的應急救援方案。通過利用遙感衛星等智能化的監測設備,及時掌握地區的氣候狀況、地質活動情況等,一旦發現極端大風暴雨天氣或地質活動頻繁的信號,及時依照應急救援方案采取預防和救援措施,將災害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目前,新疆地區在對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治中,除了防護網的使用,一些地區的巖石工程開始對邊坡實行全天候動態監測和治理工作,建立了災害監測預警機制,制定了《災害預警責任制度》滑落區作業措施、地質災害預防及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預案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落實了邊坡防落網、到界預裂爆破和預應力錨索監控等專項工程,使泥石流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4結論
新疆地區突發性泥石流威力極大,危害嚴重,必須引起重視,做好新疆地區的泥石流災害防治工作,需要相關人員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防治措施,不斷改善區域內生態環境,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做好防范措施,將泥石流災害可能帶來的破壞降到最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