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張文哲
奔向新生活
文/圖_本刊記者 張文哲
5月5日,天色微亮,封丘縣王村鎮盛水源村駐村第一書記許久星便趕到火龍果溫室大棚。“睡不著啊,立夏一到,氣溫升高,溫室大棚里的溫度需要及時調整,稍不注意,便會影響果苗生長。”
許久星到盛水源村駐村已經一年有余了。如今,這個湖南大學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的新鄉供電公司總工程師,已經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工作中的許久星
“2016年4月份,組織經過層層篩選,讓我駐村扶貧。剛開始我也猶豫過,帶領農民致富自己到底行不行?”當時,擔任新鄉公司多經企業黨支部書記的許久星成為了第一人選,但他并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封丘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盛水源是新鄉公司定點扶貧村,位于封丘縣中東部,全村共169戶。因地勢不占優勢,發展不了河灘旅游,也組織不起來交通運輸。村子里青壯年外出打工,婦孺老幼種地收糧。入夜后,村子四下寂靜,連狗叫聲都很少能聽到。
“我們村也搞過養殖、種植,但幾次失利嚴重挫傷了村民的積極性。村里人生計全靠種地,收入寥寥,日子過得很艱難?!笔⑺创宕逦瘯魅蝿⑹咳f道,“聽說供電公司要給我們派一個扶貧干部,市里面來的人都見過大世面、認識大人物,我們才覺得有了希望?!?/p>
村民的“高看一眼”和滿心期待,也讓許久星倍感壓力?!皠偟酱遄拥臅r候,看著老百姓期待的眼神,我卻沒有一點工作思路,日子過得很尷尬?!泵康揭估铮粗缭纭叭朊摺钡拇遄?,許久星就暗下決心:“扶貧期間,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干下去,‘頭腦有方向、心中有感情、手里有辦法、腳下有印跡’,幫助盛水源村早日脫貧致富。”
決心是美好的,但怎樣算貧?怎樣扶貧?工作開展伊始,誰都摸不著頭腦。
許久星明白,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擇機而為。于是,他組織村內黨員干部走家串戶,看住房算家當、看勞力算收入、看產業算后勁、看教育和醫療算支出。經過“四看四算”,準確識別出了盛水源村33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后,許久星聯合村干部,迅速著手補齊村貌亂、電壓低、設備落后等發展短板。
在整治村里的基礎設施的同時,許久星也在尋找致富的路子。聯絡老同學、發布朋友圈、咨詢大企業……想盡一切辦法,問遍所有路子,也收獲了許多可行性建議?!霸S書記這個人踏實、沒架子,真是把俺村當家了,一住就是一個月。有這樣的好干部,還愁摘不掉貧困的帽子?”盛水源村村民劉全喜說。
許久星把搜集來的資料一條一條地打印出來,先在村委會進行研討篩選,再向村民征求意見,最終確定了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火龍果這條道路?!按謇锼|好,離縣城近,非常適合火龍果的種植和采摘?!比鍖Υ诉_成一致共識。
“農民要致富,最靠得住的還是腳下的土地?!笨粗彺逯胁菟?、蓮藕種植的良好收益,許久星更加認準了特色農業這條路子。
找準路子,選好產業,是脫貧致富的第一步。
許久星通過新鄉公司物資黨支部書記方春支招和牽線,先后到長垣縣、獲嘉縣火龍果種植基地考察,最終和獲嘉縣一個基地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請來了專家,火速建起了火龍果溫室大棚。
種植火龍果以來,盛水源村從上到下都忙得不亦樂乎。先是劉士全帶隊“走出去”考察扶貧產業項目,然后是村民在田間地頭認真聽取“請進來”的火龍果種植專家的技術指導。一出一進,是許久星踐行承諾的踏實前行,更是村民對美好明天的無限憧憬。
火龍果種植技術員給大家算了一筆賬,火龍果在種植當年及次年屬于培養期,第三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時,火龍果的畝產量達3000~5000斤。目前市場的采摘價是每斤最低20元。一畝地的毛收入可達6萬~10萬元。而且進入盛果期后,火龍果的經濟壽命可以維持20年,對投資者有較高的收益保障。
“村民能積極起來、動起來,這個產業就成功了一半。”看著村民們一個個忙碌的身影,許久星長出了一口氣。
許久星認為不僅要在產業上扶貧,文化、精神也要跟得上。2016年7月1日,許久星借鑒新鄉公司經驗,在村里舉辦了“黨員主題日”,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回顧盛水源村發展變遷,從中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堅定了村民奔向小康生活的信心和決心。

許久星在大棚里觀察果苗生長情況
編者按:他們經過組織的層層篩選,從城市到農村,和村民們一起擼起袖子埋頭苦干;他們進村入戶、調查走訪,心里揣著的是貧困戶的柴米油鹽;他們四處覓良方、找資源,謀劃的是貧困村的長遠發展。他們就是河南電力系統選派的駐村扶貧干部,村民口中的好書記。